「兵之初」,我們這樣走過

“兵之初”,我們這樣走過

——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幾名老兵給新戰友的成長箴言

■葉洪林 韓詩元 本報特約記者 海洋

又是一年秋草黃。今年入伍的新兵已經陸續入營,開始了熱火朝天的新訓,面對全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新戰友該怎樣攜夢起航?是勇敢地迎難而上,逐步克服困難,還是被苦累擊敗任性地丟棄夢想;是堅定地抱守初心,不斷成長蛻變,還是胸無長志被日常瑣事推著前行。

人生縱有迷茫,青春應該綻放。陸軍第79集團軍某旅幾名老兵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為新戰友們留下成長箴言,願新戰友們“長江後浪推前浪”“守得雲開見月明”。

面對“現實落差”,上等兵周洲——

成長之路都是上坡路

“真的是差一點就沒有堅持下來。”兩年來,每每回想起入伍之初那些“偷懶”的故事,我不禁有些慚愧。2016年9月,剛滿18歲的我和父母賭氣,報名參軍。我本以為離開了父母和學校,日子會很舒坦,誰曾想進入軍營,“煉獄”卻剛剛開始。

日常集合要站隊,行進飯前要唱歌,一切都一板一眼、方方正正。最難受的是戰術訓練,不管什麼地面直接撲倒,膝蓋和手肘都磨破了皮,最煩人的是訓練後身上的迷彩服被泥土浸漬,怎麼也洗不乾淨,與我最初期待的身著軍裝一身帥氣的樣子出入甚遠。我開始和新兵班長唱“對臺戲”,集合總會晚一會兒,收拾衛生總要慢半拍,有一次新兵連組織三公里考核,我就說胃不舒服有些痛,沒有參加考核,卻偷偷跑回班裡“壓床板”。

但這一切都瞞不過“慧眼如炬”的班長,他尾隨我回到班裡,坐在床頭和我談心。班長說連隊每晚組織大家觀看的電視劇《士兵突擊》,就是他參軍入伍的源動力,裡面那句“不拋棄、不放棄”給了他無數克服和挑戰困難的勇氣。他希望我也能從內心上戰勝自己,做一個堅持夢想不拋棄、不放棄的人。也是從那天開始,他時不時跟我聊聊家常話,為我打氣,鼓勵我好好訓練,還為我制定專屬訓練計劃,偶爾還對我“特殊照顧”一把,幫我照相郵寄給家人……

改變在點點滴滴中。特別是與新戰友熟悉之後,我突然覺得曾經的那些“噩夢”竟有些可愛:集體洗澡時潑水打鬧,訓練結束看誰饅頭吃的多,每晚就寢前比比誰的腹肌有了“塊兒”。下連後不久,我就被連隊選去學汽訓和修理技術,學成歸來竟成了同年兵的佼佼者、連隊教育的活教材。我很感激班長最初的鼓勵,更慶幸自己克服了內心的“魔障”,邁過了軍旅生涯第一道坎。

新戰友們,你們當中的個別同志可能也會有和我當初一樣的想法。但我要告訴你們的是,人的潛力無限,你以為的終點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別過早對自己說放棄,因為你還沒有真正為自己拼過一回。如果你邁過了最初的那道坎,後面遇到的所有挫折都將不再是困難,它們將會伴著你成長,直到你能獨當一面。

面對“角色恐慌”,中士姜豐——

以自身優長出彩軍營舞臺

“我是大學生,做不好會丟人吧!”入伍後很長一段時間,“大學生士兵”的身份讓我感覺並不是一道“光環”,反而倒像是一個“包袱”,那種被過分的自尊心支配的生活並不好受。

2013年9月入伍後,新兵訓練正式開始,我遇到了的第一個難題——疊被子。大學軍訓時也在教官的幫助下疊過“豆腐塊”,但真正進入軍營,輪到自己上手時卻感覺難度係數直線上升。老兵都知道,疊被子是慢工才能出細活,但當時礙於“大學生士兵”的名頭急於表現,結果因為不得要領,被子反而成了新兵排最差的幾個之一,身邊的戰友沒少開我玩笑。看著他們形似懷疑的眼神,我恨不得找個縫鑽進去。

在這個血氣方剛的隊伍裡,有時讓你感到無力的事情實在太多。比如體能訓練,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並不相同,你用自己的短處去挑戰別人的長處並不理智。三公里跑是新兵訓練的必修課,我的身體素質在新兵排裡不高不低,但我要強,認為大學生不能輸給一幫小年輕,於是每次訓練我都像在拼命,但考核時卻連前幾名的衣角都夠不著,為此沮喪了好一段時間。而我的這種“自以為是”,也讓身邊戰友漸漸疏遠了我。

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強、思維活躍、沉穩幹練、有一技之長……下連後,隨著對部隊生活越來越熟悉,我慢慢思考“大學生士兵”的優長,逐漸放下所謂的“面子”和過分的“自尊”,把自己迴歸到普通一兵的角色中,對自己的“苛求”也變成了積極的“勉勵”。內心角色的改變,我發現這裡的舞臺很大,體現大學生士兵價值的地方很多。

特別是留隊選改為士官後,我開始抓住一切機會鍛鍊自己。軍事訓練中,我學會了如何當好一名骨幹組訓施訓;連隊管理中,我學會了藉助談心交心抓住官兵思想配合規定落實;文體活動中,我學會了發現戰友興趣愛好有針對性組織活動……帶著自信放手拼搏,我成長為一名班長骨幹,戰友關係也越來越融洽。

新戰友們,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軍營,你們的加入為官兵整體素質的提升注入了新鮮血液。當你們步入軍營後,切記不要孤芳自賞,也不要帶著角色包袱去成長,那樣無異於“畫地為牢”。先當好普通一兵,再發揮好“大學生士兵”的優長,你們一定會在軍營這個大舞臺上綻放光彩。

面對“背景差距”,中士馮舉——

志不窮者必有所獲

我來自河南原陽一個小村莊,家中三代都是農民。自小村裡的老人就告訴我:“舉娃子,要好好讀書,才能擺脫這莊稼命。”我從小跟著大伯生活長大,見大伯因長年耕作身形佝僂、鬢白漸生,力所能及之餘我拼命讀書,卻因“昂貴”的求學之路日益生畏。

中專畢業,為減輕家庭負擔,我報名參軍。“那時的你面黃肌瘦,個子又矮,一看就營養不良。”初見新兵班長,他面露詫異。我知道,相較於大部分“錦衣玉食”的戰友,我的初印象並不讓人滿意。家庭條件差、學歷低、身材也不魁梧,站在一群自帶光環的同年兵中,我顯得如此不起眼。一種深深的自卑和無力感逐漸充斥心頭。

訓練間隙,大家總愛討論最新的手機遊戲,交流家鄉的地域特色,分享成長的獨特見聞,聆聽之餘我愈發把自己“埋起來”,不怎麼說話和交流。指導員發現了我的自卑。18歲生日那天,他組織全連官兵為我過生日,熄燈後又找我談心,那一番話猶如“成人禮”,至今仍激勵著我前行。他說:“自卑只會讓思想更貧窮,咱窮啥也不能窮了志向!入伍後,大家都在同一個起點,取長補短查缺補漏,未來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是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啥也不能窮了志向。部隊是個大學校,我要在這裡學得一身本事、開拓人生視野!我漸漸打開了“話匣子”,連隊有好幾個大學生士兵,我經常向他們請教和交流,從他們身上長了知識、增了見識,同時越學越覺無知、越學越感緊迫。下士這三年,隨著不斷的學習加壓,我通過軍隊成人自考拿到了專科文憑,文化知識的充實讓我更加自信,工作上也漸入佳境,當上了班長,還連續3年獲得“優秀士官”。今年休假,我把攢下的8萬元錢和一沓獎章證書拿給大伯,告訴他如今連隊都戲稱我為“勵志舉”,他淚流滿面,欣慰不已。

新戰友們,我相信你們當中也有來自農村、身材瘦小、學歷不高的,但切莫因此而看輕自己。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來到部隊,那些所謂的“背景差距”都可以因奮鬥和拼搏而發生改變。只要我們立志向前、久久為功,不斷地學習和充實自己,前進路上就一定有屬於我們的一片天地。

面對“似錦前程”,陸軍工程大學學員王雪陽——

越努力的人越幸運

剛來部隊的時候,我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夥。但因為年齡偏大,加上多讀了幾年書,與我同齡的班長並未把我等同於其他新兵一樣看待。他會告訴我很多下連之後的事情:冬季拉練部隊會去很遠的山裡宿營,雖然很苦但樂趣很多;演習的時候有機會吃到海鮮,肥美的蟹肉味道非常棒……還有更多的時間,他會給我講自己當初考學差了3分的故事,激勵我訓練間隙不忘學習,努力考學。

“我一定要完成士兵到軍官的華麗轉身!”隨著班長掏心掏肺的教導,內心的這個想法不知何時長了根、發了芽。新訓三個月,我認真學習每一個課目,發揮特長完成各種任務,雖然體能素質還是沒能排在前面,但較剛來時已經有了明顯進步。

下連之後,班長為我買來一大摞複習資料。見我興致勃勃,他提醒說最難的日子還沒到。事實也的確如此。由於步兵專業對單兵軍事素質要求高,為了縮短在軍事課目上的短板,從體能到專業,我挨個課目加班訓練,把能使的勁都使了出來。每天的疲憊訓練後基本倒頭就睡,兩個多月下來複習資料寸章未進。

直到一個週末,連隊去年考學成功的班長放寒假歸隊探望,與大家交流考學心得,我才發現自己已成了行動中的“矮子”,這般辛苦都不願付出,如何能改變人生?我發了狠,每天一有空就抱著書“啃”,合理利用午休和熄燈後的時間,把週末時間都用來請教問題、整理錯題。日子雖然苦且單調,但能收穫成長與進步,我覺得很值。去年部隊改革,我調整到新單位,成為了一名偵察兵。偵察兵的訓練更艱苦,但我對學習卻抓得更緊了,不到坐進考場從沒放鬆學習。蒼天不負有心人,今年8月我如願收到了陸軍工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新戰友們,結合自己的經歷,希望你們到了軍營也要給自己編織一個夢想、定下一個目標,並且願意付出百倍的努力去觸摸你的夢想、接近你的目標,哪怕你比別人走得慢也不要緊,只要你堅守初心往前走,你的所有努力都將會如你所願。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