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招商引資失敗的七大原因分析

作為招商人,對於項目失敗早已司空見慣。如果不能找到失敗的癥結,未來的發展也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為了讓更多的招商人少走彎路、規避風險,前瞻產業研究院在這裡總結了招商失敗的七大原因。

園區招商引資失敗的七大原因分析

一、土地指標不夠

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最為突出的問題當屬土地問題。項目增加的同時,也讓地方政府土地資源緊缺和用地指標不足的現象日益凸顯,導致新項目落地發展受到了嚴重製約。而與新項目“一地難求”現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企業存在佔地不用、土地低效利用等資源浪費現象。

二、招商活動針對性不強

從過往的很多招商活動中可以看出,通常招商推介會都是由地方領導介紹資源情況,講解優惠政策,各招商單位簡要介紹項目情況,然後臺下接受諮詢的形式,但真正對項目感興趣和有意投資的人並不十分踴躍,凡是來了解項目情況的客商一經交換名片、記下聯繫方式,便成了招商主辦者認為的投資意向客戶,甚至一些客商在熱情的推介和服務下籤署了投資意向書,但履約率卻非常低。

究其原因,還是一些推介會的針對性低,邀約企業不夠精準,看似熱鬧非凡的洽談會卻缺少符合地方招商定位、有真實投資意向的客商。

三、產業園區同質化嚴重

產業園區同質化主要指園區在功能定位、產業方向、政策設計等方面趨同的現象。

我國各地園區發展產業,並沒有形成長期積累的比較優勢,一說搞什麼熱,全國各地的產業園區都是一擁而上,最後只能奔向同質化。在具體政策上,差異主要體現在優惠力度。為了吸引企業入駐,各地競相“拼優惠”,極易形成惡性循環。

園區招商引資失敗的七大原因分析

四、缺乏明確的招商定位

不少產業園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忽略園區規劃的重要性。邊招商邊定位,甚至先招商後定位,招商前沒有明確的定位,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是極其錯誤的。在尚未確定主導產業的情況下,先蓋房子後請客,結果客人不來,導致門庭冷落。

在招商過程中,有些園區對於自身的產業定位認識不夠清晰,看到好的企業便招進來,導致雖然落了很多優質項目,但均來自於不同行業,企業之間關聯度低,難以形成產業集聚。

五、缺乏項目甄別

一些利慾薰心的不良開發商抓住地方政府急於招商引資的心理,經常謊報資質從而以投建大項目的名義“假投資、真圈地”,或者是在“圈地”以後擅自改變用地性質搞房地產開發,或者伺機轉讓地皮,待價而沽、坐地生金。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一些在建項目由於投資商自身實力不足最終導致爛尾、擱淺。

這種“尷尬”局面背後,一些地方招商盲目追求業績,對此類項目不加甄別或考察不到位就將土地“拱手相讓”的問題值得反思。

六、營商環境仍需改善

辦事難、辦事煩、辦事慢仍需解決。十八大以來,各地加大“放管服”力度,大力推行簡政放權,並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努力為企業鬆綁解套。但是,有些民營企業反映沒有明顯的辦事便捷感,有些辦事程序和審批時間仍然手續繁雜。如有些企業領了營業執照以後,在辦理各種證件時,仍然要跑好幾個部門,等待很長的審批時間。

新官不理舊賬問題許多地方仍然存在。企業家反映,有一些地方政府不講信用,不守法規,不履行承諾。上一屆政府簽好的項目、協議,一旦換屆或換了新的領導,對前任的這些項目就不承認,有的要重新籤協議,有的推倒重來。導致企業訴苦說,就怕政府換屆。有的說“不怕天不怕地,就怕今天換市長明天換書記”。

園區招商引資失敗的七大原因分析

七、沒有選擇靠譜的第三方服務機構

如今,傳統招商模式效果大大降低,成本卻不斷上升,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如何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成了擺在眼前的一道難題。在政府園區招商過程中,選擇知名並具有良好口碑的第三方服務機構進行合作,有利於節約人力物力財力,使招商引資事半功倍。

招商失敗並不可怕,認清問題才能對症下藥。當前複雜的招商形勢下,地方政府想要獲得企業的青睞,必須修煉“內功”,因為打鐵還需自身硬。

前瞻產業研究院觀點:隨著近幾年,國內產業地產的蓬勃發展,園區招商的競爭變得愈加激烈。成功的園區招商是園區發展的關鍵,特別是在目前招商資源有限,園區間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在招商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持續改進,形成招商的差異化競爭才是最終取勝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