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常見園區招商模式分析


三種常見園區招商模式分析

園區招商是“場所、項目、企業”三者的組合,有三種組合方法。一種是“場所+(項目+企業)”,一種是“(場所+項目)+企業”,再一種是“(場所+企業)+項目”。這三種組合中,第一種是“場地招商”,第二種是“項目招商”,第三種是“資本招商”。

1、場地招商

場地招商就是園區提供場所(例如標準廠房),召集既有資本、又有項目的企業入園。換言之,場地招商,就是入園企業自帶項目,園區不提供項目。

場地招商是工業園區常見的招商方法,它最大優點是起步簡單。只要建起園區,有簡單服務能力,就可對外招商。至於不同的園區中,各自條件的優劣不同,那是園區的自身改進問題。

但是場地招商的不足之處也是明顯的。最大的不足是“招商難”。因為當前各地園區眾多。相對於有意在園區發展的企業來說,“園區”處於“供大於求、粥少僧多”的境地。為提高競爭力,招進更多企業,各園區紛紛對自身條件下足功夫,每個園區都已經很難對自身的條件(無論軟件或硬件)明顯地“出彩”、“出新”。所以對多數園區來說,想通過發展自身條件來提高“企業招商”的競爭力,餘地已經不大。

場地招商的“招商難”,還體現為難以招到“合意”的入園企業。一般地說,工業園區總希望招來市場容量大、競爭性好、規模前景好、產品精巧、知識含量高(更常見的,是技術含量高)、勞動條件好、公共資源保護好、風險規避能力好、得到公眾和政府歡迎的優質項目。然而事實上,擁有這種優秀項目的企業本來就不多。在工業園區目前“供大於求、粥少僧多”的條件下,如果恰好有這種“擁有優秀項目”的企業;而且在多家工業園競爭的條件下,這種企業又恰好願意入園,這種概率是不大的。就某個工業園來說,它可能引入某些優秀的企業,但很難主要靠優秀企業支撐整個園區。

2、項目招商

項目招商就是園區不僅提供場所,而且提供項目,召集雖有資本、卻無項目的企業入園。

項目招商不但提供場所,而且還依託園區來提供項目。用園區的項目去招商。換句話說,項目招商,就不是隻提供園區條件。而是以園區條件為基礎,加上園區提出的項目,吸引區外企業入園。和場地招商的方法相比,項目招商的利弊正好相反。它起步較難。然而一旦起步,招商就相對比較容易,尤其利於招來優秀的企業入園。

項目招商主要面向投資商,投資商的項目設計能力通常比較弱,相比於生產商只是面向單一行業,投資商則面向許多行業。食品、紡織、電子、農業、房產、新聞、旅遊等等不同的行業,同一投資商都可能涉足。即使已經明確限制投資範圍的投資商,投資範圍也比生產商寬得多。正因多行業,所以投資商的項目設計能力很難比單行業的生產商好。


三種常見園區招商模式分析

3、資本招商

資本招商則是園區提供“資本”類的服務,例如創業投資、擔保公司等,吸引資本不足的企業入園。

資本招商適用於投資類企業主持開發的園區,或與投資企業有密切合作的園區。在實際開發中由於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對大部分園區並不適用,而適用於企業開發的自有園區。

前瞻產業研究院觀點:當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創新已融入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顯然,園區開發也要依賴於創新的智慧。思維創新比策略創新重要,在思考園區招商模式的問題上,結合互聯網思維,便可得出“流量思維”和“共享思維”兩大創新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