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嘴裡出現了「馬牙子」,用農村習俗扎「馬牙子」真的好嗎?

很多細心的寶媽在每天幫寶寶洗臉洗口的時候,如果看到寶寶突然長牙齒了,那會是一種意料之中的驚喜,但如果是在剛出生1-2個月的寶寶嘴裡看到的話,估計很多寶媽不得不再仔細看看這個“牙齒”的真實性了。對的,如果是發生在1-2月大的寶寶身上,那麼這個“牙齒”就應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牙齒,這個應該就是民間所說的“馬牙子”,說起馬牙子很多人可能覺得很陌生,那是因為發生這種情況的寶寶也比較少,所以也就相對比較少人見過。

寶寶嘴裡出現了“馬牙子”,用農村習俗扎“馬牙子”真的好嗎?

“馬牙子”在醫學上稱之為角化上皮珠,這是因為寶寶在發育的過程中,牙板向深部細胞快速增殖,在一定的位置上形成20個乳牙胚,乳牙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發育的,而此時的牙板還跟口腔上皮相連,當乳牙發育到一定的時間,牙板就會破碎,而破碎的牙板一部分被吸收而消失,一部分沒有被吸收的則逐漸增生角化為上皮珠。

寶寶嘴裡出現了“馬牙子”,用農村習俗扎“馬牙子”真的好嗎?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寶寶,也是側面反映了寶寶的身體在發育,如果出現馬牙子,寶媽也不用擔心,要知道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在幾個星期內會因為餵奶吸吮等口腔摩擦動作,可自行脫落並排出。

寶寶嘴裡出現了“馬牙子”,用農村習俗扎“馬牙子”真的好嗎?

那麼出現了馬牙子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有影響嗎?馬牙子是由口腔上皮細胞堆積角化而來,沒有任何不良症狀,對口腔牙齒面部等器官的發育沒有任何影響,可以肯定的說,只要能正常的脫落,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影響。

寶寶嘴裡出現了“馬牙子”,用農村習俗扎“馬牙子”真的好嗎?

需要對馬牙子做些什麼嗎?不必做任何特殊處理,等待自己脫落即可,切忌不能使用利器或是粗毛巾進行挑破或是摩擦,千萬不要迷信農村扎“馬牙子”的習俗,這樣很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損,繼而發生傷口感染,得不償失。

寶寶嘴裡出現了“馬牙子”,用農村習俗扎“馬牙子”真的好嗎?

如果長期不脫落怎麼辦?正常情況下幾個星期內會自己脫落,但並不能排除有特殊的體質,每個人的身體發育都有所不一樣,一般營養不良或是先天不足的寶寶,馬牙子比較不易脫落,如果出現長期不脫落的情況,也不要盲目自己擦破,應請專業的醫生就診。

寶寶嘴裡出現了“馬牙子”,用農村習俗扎“馬牙子”真的好嗎?

怎樣與症狀相似的“鵝口瘡”區別?“馬牙子”是常出現在剛出生1-2月的嬰兒齒齦上的白色小珠,對身體健康發育都沒有什麼影響,幾個星期後會因餵奶吸吮摩擦而自行脫落。而“鵝口瘡” 是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的一種白色斑膜,多見於2歲以內營養不良或體弱的嬰幼兒,嚴重情況下會引起寶寶流口水、因疼痛拒絕吃奶。引起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外界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黏膜引起的,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和飲食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