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欲用3D列印技術,列印一個相同的人,但倫理問題卻成了阻礙

3D打印技術研發史可謂精彩紛呈,起初該技術廣泛應用於電影特效中的道具製作,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傢俱建材方面的有力工具。如今,3D打印技術不僅僅能夠在短時間內打印出一幢堅固的房屋,還能夠打印出簡單的生物細胞。也就是說3D打印技術有望在未來發展成為3D生物打印技術,為人體器官移植提供更好的供體。

科學家欲用3D打印技術,打印一個相同的人,但倫理問題卻成了阻礙

首先,3D打印技術已經相對完善,甚至有一部分已經能夠連接人腦,打印出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一些物體,這也為3D生物打印技術帶來豐富的經驗。最新研究表明,科研人員已經在實驗室成功打印出小白鼠的部分細胞,並且有望在將來打印出人體皮膚,為植皮手術的進行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科學家欲用3D打印技術,打印一個相同的人,但倫理問題卻成了阻礙

其次,皮膚乃至器官的移植自從應用於臨床之後,一直存在匹配不充分和捐獻源不足的問題,很多病人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移植而失去生命。人們在3D生物打印技術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加上日益發達的科技支持,實驗對象也在從小白鼠細胞慢慢發展成高等動物的細胞。不同於克隆技術的是,3D生物打印技術在生理意義上更具備安全性,打印過程也有很高的可控性,相對來說風險要小很多。

科學家欲用3D打印技術,打印一個相同的人,但倫理問題卻成了阻礙

雖然也有人提出打印人體的想法,但是從目前的技術來看,能夠成功打印出皮膚組織已經全是很大的成就了。至於打印人體,仍然存在技術和倫理方面的問題,所以科學家們並不會輕易嘗試。無論如何,3D生物打印技術的出現,能夠在未來為人們“定製”器官提供可能,從而為人類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充分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