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宰相张居正,奸臣当道,假病离职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五月出生于湖北江陵。大人物的降生常被渲染上神秘的色彩。据说,张居正出生前夜,其曾祖父张诚梦到月亮落在水瓮里,照得满瓮发亮,一个白龟随着水光浮上来。第二天,张居正就降生了。他最初的名字叫白圭,白圭即白龟谐音。

明朝宰相张居正,奸臣当道,假病离职

张居正两岁时,家人已觉察出他很聪明。张居正5岁入学读书,10岁时已遍习六经,识其大义,蜚声荆州府乡里。13岁时,张居正赴乡试,作《咏竹》绝句一首: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

后两句借竹自喻,初显他少年时代的远大抱负。荆州府巡抚顾磷是当时有名的才子,看过张居正的诗文后,认为他不同凡响,有心造就他,故意让他此次考试落选,以激发他更加奋进。顾磷每次见到居正,都称他为小友,对朋友们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将相之才。”并解下自己的束带赠给居正,说:“你以后会束玉带,不会系这种带子,这只是聊表我的心意罢了。”

明朝宰相张居正,奸臣当道,假病离职

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16岁的张居正再度赴试,中了举人。顾磷得知后非常高兴,对居正说:“我希望你有远大的抱负,要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年少成名的秀才。”七年之后,张居正入京会试,殿试中进士,官授翰林院庶吉士,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庶吉士只是一种见习的官员,没有实际的政务。而且作为一个新科进士,张居正没有发言权,也左右不了政局半分。但他那时却目睹了内阁大学士夏言与严嵩等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尤其是严嵩为了取得首辅地位竟然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借收复河套之事陷力主抗蒙的夏言和曾铣于死地。残酷的现实使张居正认清了当时局势的紧张和政治的腐败。

明朝宰相张居正,奸臣当道,假病离职

政治斗争的风云展现在他面前,他痛感需要扫除腐败,革新政治,而这样做又是何等的艰难!年轻的张居正决不是懦弱之辈,他常以豪杰自许,勇敢任事是他的风格。可是这时,他并不鲁莽,他深知要在这样的政坛上立足,就应该先学会怎样保护自己,等待变革的有利时机……

明朝宰相张居正,奸臣当道,假病离职

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张居正升任翰林院编修,仍居闲职。在任此职期间,深切的忧国忧民思想使他无意享受悠闲的生活,他的目光看得很远,在翰林院同僚们讨论怎样做西汉的文章和盛唐的诗,沉醉于歌台舞榭而吟风弄月的时候,张居正却闭门谢客,把注意力集中到实用上面,埋头于钻研朝章国典,剖析政务,探索兴邦救国之道。

明朝宰相张居正,奸臣当道,假病离职

就在他任翰林院编修的当年,张居正以他的深谋远虑向皇帝上了《论时政疏》,痛切地指陈国家存在的宗室权贵骄横不法、吏治因循守旧、财政亏损、边备不修等“臃肿痿痹”和“血气壅阏”之病。奏疏充分地表现了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张居正高明的政治才能,既一针见血、大胆地揭示了当朝政治的症结和弊端,又没有得罪世宗和严嵩。可惜的是,这篇《论时政疏》没能引起世宗的重视和严嵩的注意。这是张居正在嘉靖朝仅有的一次疏奏,也是他改革政治的主张首次在朝廷公开表露。

明朝宰相张居正,奸臣当道,假病离职

接下来的庚戌之变,让张居正更加认清了朝廷兵备废弛和严嵩误国害民的嘴脸: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年)六月,蒙古俺答率军攻到明朝北京城下,严嵩阻挠兵部出战,大明10余万兵马眼睁睁看着俺答兵在京郊大肆劫掠八日,竟没有一将一兵出阵发射一箭。俺答兵掠夺够了以后押运着大批男女、牲畜、金帛和财物扬长而去。

明朝宰相张居正,奸臣当道,假病离职

经过这次大变,张居正对严嵩彻底绝望了。但此时严嵩是首辅,张居正深知此时还不能与他决裂,因此表面上仍与严嵩保持一种和谐关系,每次遇到严嵩都给予必要的尊敬,严嵩过生日,他也不忘作几首诗祝贺一番。这时,他已经把目光投向礼部尚书徐阶。在翰林院,徐阶是张居正的老师。嘉靖三十一年,世宗用徐阶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徐阶也开始注意张居正了,认为他是个不寻常的年轻人。而在严嵩眼里,张居正只是一个应酬诗文的作家而已。

明朝宰相张居正,奸臣当道,假病离职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张居正的同年杨继盛上书弹劾严嵩十大罪。杨继盛失败了,遭廷杖一百后,系刑部狱三年,后被杀害。杨继盛下狱之后,张居正的心情已愤懑到极点。他的抱负是伟大的,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这不是一个实现抱负的时代,奸臣当权,报国无路。同年的杨继盛已经下狱,自己的前途仍然一片渺茫。年仅30岁的张居正已经感觉到衰病缠绵:“余有归与兴,抱病淹朝秩”。嘉靖三十三年,张居正告假返乡。江陵的山水在向他召唤,他需要好好清静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