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哪個更有含金量?

腎掉打下


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都是999K純金,無高下之分。



對於一個學者而言,無論當選科學院院士還是工程院院士都是莫大的榮譽,不僅代表了自己學術水平,而且在相關領域政策制定上具有了一定的發言權。如果和古代科舉制度比較的話,當選院士就相當於入了翰林院。全國每兩年召開一次院士大學,國家最高領導人一般都會出席,可見我國對院士群體的重視。

具體當選科學院院士還是工程院院士,這是學者沒得選的事兒,取決於學者的工作性質。從事理論研究的學者,通常當選為科學院院士;而從事工程技術方面的研究,則當選為工程院院士。譬如袁隆平先生,要說成就、影響力,可能沒幾個科學家比得上他老人家。但因為水稻育種本身屬於技術層面的研究,實踐性強,因此袁老當選的是工程院院士。



當然,非要說誰最牛,自然是同時當選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這種被稱為“雙料院士”,比如錢學森57年當選為學部委員(中科院院士前身),94年又當選為工程院院士。為什麼是94年呢,因為94年才進行首次工程院院士推選;再比如發明激光照排技術的王選,91年當選學部委員,94年又再次當選工程院院士。無論錢學森還是王選,這一個個名字的分量都是沉甸甸的,也賦予了院士群體極高的社會認可度。

作為科學家群體中的佼佼者,絕大多數院士都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科學技術事業,他們才是夜空中最閃亮的星。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理論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都是一個級別,榮譽是一樣的,不存在高下的區別。在待遇上,他們都享受院士津貼,這個錢的數量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有些單位會有額外的補貼。從補貼的數額來看,似乎工程院院士拿的錢,還要多一點。不過,從官方層面,一般認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是平級的。

在民間,也就是在老百姓心目中,其實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還是有一點差距的。最高級別的中國科技協會,才可以推薦一箇中科院院士,省部級的科協單位是無權推薦的。而工程院院士,省部級單位就可以推薦。有些大型企業,它們本身的級別就很高,所以可以推薦自己單位的負責人做工程院院士。這樣,很多企業負責人也做了工程院院士。但是,他們想再進步,兼任中科院院士,即“兩院院士”,很多人就自認沒有這個資格。這說明,在他們的心目之中,中科院院士的份量更重一點。做中科院院士,要有理論上創新的,得拿出論文出來,這個論文得發表在影響因子很高的權威期刊上面,不是自己企業內部的期刊。


懷疑探索者


這個當然是科學院院士含金量高一些,雖然都是院士,但大家還是要區別對待的。

為什麼如此說?

理由如下:首先從推薦級別上來說,比如北京市的科學技術協會就可以推薦中國工程院院士,但不能推薦中國科學院院士。只有更高級別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可以推薦中國科學院院士。也就是說,省部級的科協組織只能推薦中國工程院院士,但不能推薦中國科學院院士。這個是從行政級別上來說的,好像是科學院院士級別更高一些。

其次,中國科學院是一個實體組織,有自己的研究所。但中國工程院沒有自己的研究所。當然了,科學院院士並不一定在科學院上班,也可以在大學上班。

當然了,從對國家的貢獻來說,則不一定工程院院士就比科學院院士小。因為這個事情不是那麼絕對的。

你現在這樣比較科學院院士的含金量,本身就不是一個很科學的提法。總體來說,兩院院士的含金量相差不大,就好像北京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的差異吧。


瀟軒


經常關注我國高教方面信息的小夥伴都知道,我國目前最高的學歷層次和學位等級就是博士,這個相信其他國家也是這樣的一個標準。但是要說我國最高的學術榮譽就應該是“院士”級別的了目前來說院士稱號是採用終身制的(除非有極為特殊的情況發生),所以能夠被評為院士一定是在科學和技術領域有創造性的貢獻,在學界具有很高的聲望和影響力。現實生活中,很多的研究所和高校也以擁有多少數量的院士作為自身實力的體現。


我國的院士主要劃分為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很多小夥伴對這兩種院士比較疑惑,不清楚其中的關係,那麼究竟這兩者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哪一個含金量會更高呢?

首先這兩者都是在學界享有很高的地位,都是一級專業技術職稱、一級教授,在行政等級和待遇上享受"副部級待遇“。但是綜合各方面來看,我覺得科學院院士要更勝一籌些。

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體現

NO.1 從兩院的歷史發展來看

中科院的成立時間是在1949年1月,基本上是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而創建的,目前已有69年的發展歷史,在定位上是作為我國自然科學的最高學術機構和諮詢機構。與之相比較的是中國工程院的成立時間是在1994年1月

,至今有24年的發展歷史,在定位上是工程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和諮詢性機構。其中很容易發現中科院是最高學術性機構,但是工程院是最高榮譽性機構,所以在定位上工程院要略輸一籌。

再者工程院的成立很大部分是由科學院主導提出的,其目的就是想讓那些創造性技術性人才能夠有一個榮譽機構

所以在1981年李薰院士提出想法,經過多名院士討論認為其可行後,向中央提出申請成立工程院,但是沒能獲批。然後在1983年將中科院的科學部劃分為兩個部分,其中由王大珩擔任主任的科學技術部成為之後工程院的基礎。最後在1992年再次提出成立工程院,這次獲得了江澤民同志的批准,中國工程院由最終在1994成立由此可以比喻為“科學院是工程院的父母”,再者在籌備過程中就已經明確工程院是作為一個“虛體”呈現的。具體在下文會有體現

NO.2 兩者的職能和成長環境

中科院代表的是高級科學技術人才,是能夠系統性的做出創造性的成就才有資格評選的人才,在全國各地都建有研究所,還開辦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比較的大眾化。但是工程院是由國務院直屬,是為國家決策提供諮詢服務的職能單位,不是面對大眾的。在院士的成長環境上看,中科院院士的成長主要依託於綜合性重點大學和大師級學者的培養、薰陶,工程院院士的成長就主要的依賴於理工類大學和建立在大量工程實踐之上的。所以我們在對照高校的師資力量時,不難發現綜合性大學以科學院院士居多,理工科大學以工程院院士居多的現象。在研究領域和方向上,科學院院士偏重於理科和理論方向,工程院院士偏重於工科和技術實踐方向。

NO.3 兩者的工作性質和發展規模

目前中科院在全國範圍內設有100多個研究所和大量的研究人員,直接招收碩博研究生,且每一個研究所的主管人員基本是院士擔任,建立中國科學院大學(招收本科生和碩博研究生),世界範圍內最大的科研機構,基本上在每一個省、市都有其分支。但是工程院在全國範圍內是沒有設立研究所,不存在實體機構,同時也不對外招生,這也正對應前文所說工程院要以一個“虛體”的形式體現。所以和科學院比較,工程院更像是一個高級學者和人才的俱樂部或者是皮包公司。


總的來說,這兩者的本質區別就是一個在自然科學領域,一個在工程實踐技術領域,總體上看科學院院士的含金量要更好一些,現實中很多的學者申請不到科學院院士,大部分都是退而求其次選擇申請工程院院士,由此看出科學院院士的申請難度是要高一些的。再者我個人覺得,所有的技術實踐成功都是需要建立在基礎科學理論之上的,而科學院院士的研究領域正是基礎科學理論,所以基於這一點我覺得中科院院士要重要些。

但是不管怎樣,中科院和工程院裡面的院士都是在各自的領域做出有創造性貢獻的人才,是值得們敬仰的學者。


感謝你在無數篇回答中閱讀到這篇回答,可能是處於一種偶然或者有心吧,但是相識即是一種緣分,祝你每天擁抱好心情,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骨子裡的謙卑


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從官方的角度,是同等級別和待遇,理論上一樣高的。從理論上的屬性來看,科學院院士的貢獻更偏向理論研究方面的突破,工程院士更偏向工程應用中的突破及貢獻。但是現實中,有那麼個現象,有的大佬從履歷來說,既可以爭取科學院,也可以爭取工程院,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工程應用推廣都有巨大的成就,但是那樣的人,大部分(起碼7成以上)在實際運作的時候,會去爭取工程院。其中一個原因是科學院是實體機構,是有辦公場所和規章制度的,而工程院並沒有地址和辦公室,不是實體單位,僅僅是個榮譽機構,工程院士理論上需要做的額外工作就是為國務院提供諮詢服務,直白一點工程院士就是和國務院的領導打交道的。因此,同時符合兩邊的推選要求的大佬,大部分故意去爭取工程院士,是有現實利益在內的。


飄渺飛塵425


工程院士的成果立馬見效,可謂是看得見摸得著有實用意義。而科學家則是飛馬行空,偏重理論性的發現和各種定律公式之類的研究,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工程院士作用大於科學院士。中國最好能培養雙院士。


用戶8910453619065


現在,基本上是工程院士的含金量更高,科學院基本就是看水論文,像化生材納米等方面的論文,99.9%最終都是毫無用處的。工程院評選要有國家三大獎作為入門條件,往往都是有實際應用產生實際效果的,而且近些年工程院的競爭難度在加大,企業中獲獎的很多,企業中往往能集中大資金大人力物力,所以很多一等獎特等獎多是企業獲得,但是又一個問題是企業中獲得工程院院士往往都是企業的領導,其具體水平嗎,你懂的。科學院院士一年差不多一半都是中科院產生的。總的來說,不論是科學院還是工程院評選都是有幫派的,幫派內外評上的水平和難度也都不一樣


手機用戶73947134428


當然是科學院院士更有含金量。這是由科學家比工程師更有地位、更重要所決定的。

以下內容來自萬維鋼的得到專欄:

每個科學家本質上都是在為自己工作。你做出任何科研結果都是自己的,論文會署上你的名字發表,學術圈裡都知道你是誰。你的名字、學術成果包括聯繫方式都可以隨便搜索到,你根本不需要名片。具體在哪個大學或者科研機構落腳對你來說其實並不重要,你有很大的獨立性,就好像球星一樣可以隨時轉會。你跟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同行展開合作和競爭,你這幾天在美國開會,下週要去意大利訪問。你幾乎是自己決定做什麼課題,而且幾乎是憑興趣決定。你發奮努力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給自己建功立業。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長基本上管不了你 —— 他們還得感謝你給組織帶來了科研經費和聲望。將來就算退休,這個成果也是“你” —— 而不是你所在的研究所 —— 做出來的。而且你還可以培養學生。當然收入未必會很高,但是誰在乎收入啊。

大多數工程師沒有這樣的待遇。搜索一個工程師的名字,通常只能得到他在求職招聘網站 LinkedIn 上的頁面。工程師為公司工作,如果有專利也屬於公司 —— 而通常沒什麼專利,好不容易做個新產品過幾年就被更新的取代了。科學家研究的是“自然現象” —— 哪怕這個現象距離我們的生活非常遙遠,它在本質上也是有趣的。只要你在其中做出貢獻,你的名字就永遠跟這個現象聯繫在一起。這就好比說哈爾濱附近有個縣城叫“呼蘭”,呼蘭這個地方跟絕大多數人沒有任何關係 —— 但是隻要呼蘭還存在,對呼蘭的研究就永遠都是有意義的。

工程師研究的是工程師發明的模型。模型可以隨時換,模型不是呼蘭。在組織關係上,工程師是公司的僱員。我們在講塔勒布的《利益攸關》這本書的時候有一期叫《僱員和冒險家》,其中講到,僱員可以說是一種風險策略。為什麼銷售人員認為自己比工程師強?也許就是因為銷售人員要更直接地面對風險。

有極少數的工程師,因為身處創新前沿陣地,做出了開創性的東西,吸引別人追隨他的路線,這樣的工程師可以說是脫穎而出,會得到像科學家一樣的可見度。但是如果你喜歡獨立性和可見度,直接當科學家恐怕是更好的選擇。


個人體驗心理學


目前來說工程院水平高,工程院解決了國內重大國計民生、國防安全工程、裝備,與國際同一水平,科學院這麼多年來並沒有重大基礎理論創新,看看有哪些定理、規律是以中國人名字命名就知道了,大都跟在外國人屁股後面做理論修補,沒有原創性,,此外,科學院水論文較多


peerdeer


大笨new的觀點,工程院和科學院院士不存在誰含金量高,誰的含金量低。

或許有人潛意識認為科學院彷彿比工程院高大上那麼一丟丟,其實並非如此。

發展到今天,科學和工程的界限日益模糊,科學院院士遴選如果是強調理論研究成果,工程院院士如果側重工程技術和應用的話,那麼現在理論研究已經離不開過程技術和應用了。

因為心在科學理論比以往更依賴試驗,你有什麼樣水平的設備,決定了你可以做什麼水平的科研。

比如研究微觀粒子存在性,就離不開探針(探測技術)的發展和設備製造,這又屬於工程領域。

其實,工程院和科學院院士都在在某一方面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當然這些貢獻也不完全有一個完成,而是由某個團隊完成。

舉個例子:大笨new有型認識一位工程院的院士(未徵得同意,不方便署名),再英國讀的博士,在國內做煤礦地下水儲存,淨化和再利用的技術研究。

這項研究極大解決煤礦地下水賦存不確定性帶來的安全問題,解決了煤礦開採用水問題,很大程度瞭解決了採空區水位下降帶來荒漠化問題。

當然這項研究是清華大學,礦業大學,煤礦企業,煤科院等許許多多教授,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完成的。

這只是大笨new知道其中一二,其研究成果給社會帶來的效益大到不可估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