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鳥事」,他們是這樣做的……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從前,一對小鳥夫妻新婚過後,欲共築愛巢哺育下一代,經過一番尋覓,找到了一個高度適中的“風水寶地”,於是這對小夫妻就愉快地在這築巢了。

本以為幸福的日子就這麼開始了,然而電力蜀黍卻犯了難:這愛的小窩固然溫馨,但並不是什麼特別好的事情。

為什麼呢?原來,鳥兒們把愛巢建在了電網的輸電線路杆塔、導地線等設備上!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美麗”的印跡

烏鴉、喜鵲、白鷺等鳥類在電力設備上築巢和排洩的行為會造成線路故障跳閘,降低線路運行可靠性。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鳥類在杆塔築巢時,由於鳥巢材料長短不一,容易導致線路外絕緣強度下降和電場畸變,引起線路跳閘事件,而高導電率的鳥糞也很容易引起線路跳閘。

據云南電網統計,2008年起,雲南電網架空線路鳥害跳閘數逐年上升,至2013年達到最高,達46次,佔當年跳閘比例約6.5%,而且鳥害跳閘取證難,實際情況比統計數據可能更嚴重!

面對這樣的“鳥事”,電力蜀黍其實也想了不少辦法,可是由於跳閘辨識難、防治工作盲目滯後、無章可循,防鳥害工作進展有阻礙!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南方電網雲南電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打造了一套輸電線路鳥害防禦體系,優化防鳥裝置設計,如防鳥罩、防鳥直刺、防鳥盒、防鳥擋板,並且有的放矢地布點防鳥害裝置,大大降低了電力線路跳閘率,從0.11次/(100km·a)降到0.056次/(100km·a)。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此舉不僅大大提高了供電可靠性,而且每年減少防鳥裝置安裝成本180萬元,減少巡線成本220萬元,減少鳥害跳閘率的損失達288萬元。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厲害嗎?像這樣優秀的精益管理案例,南方電網還有很多

南方電網公司舉辦2017年生產技術精益管理論壇

1月9日

2017年下半年,南方電網公司生技部圍繞設備精益化管理,面向南網系統區域徵集電網生產技術領域的精益化管理實施成果或實施方案,並評選出了金銀銅獎獲得者共計20名。同時,舉辦以“精益引領 匠心築夢”為主題的生產技術精益化管理論壇,邀請了行業及高校的嘉賓代表,聚焦生產,探討典型,選樹標杆,領略南網內外生產技術精益管理的優秀成果。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小赫茲在現場採訪到獲得本次生產技術領域精益管理獲獎單位代表,關於精益管理,他們有話說:

@南網50Hz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實現人的精益化,請問貴單位在推進精益人才培育上有什麼特別的做法?您認為如何建立精益管理長效機制?

廣東電網公司生產技術部主任 李林發

獲獎作品:《減少生產類客戶投訴管理優化項目》

我認為做到精益管理需要培訓的過程,2017年我們開了6期的精益管理培訓班,對省公司的員工或者積極分子作重點培養,讓大家明白精益管理是一套能推進工作效果工具。懂了方法還要會應用。4月份,我們為全省員工作精益管理案例分享會,讓大家知道解題思路。

此外,由於地區分佈不同,人的接受、理解程度也不同,我們計劃先引領,再帶動。7月份我們舉辦了研討會,看看員工們對精益管理的理解程度,能夠做到多少。9月份,我們還舉行了精益管理項目的發佈,發現了不少有推廣價值的案例。2018年我們還會繼續推動精益管理的進程,解決精益管理的區域不平衡問題,繼續培養精益管理人才,建立長效機制。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廣東電網公司生產技術部主任 李林發。賴增鵬 攝

廣東電網公司生產技術部主任助理 李端姣

獲獎作品:《生產項目均衡實施精益管理項目》

我們花了三個月進行了一場“破冰之旅”,即開展了6場有關精益管理項目培訓,邀請了知名企業的企業管理專家分享他們在安全領域生產的案例,同時,我們有針對地對管理層人員、各班組組長分別進行精益管理培訓。通過這些培訓活動,在安全生產工作上得到新的啟發,我們也有一定的精準管理項目儲備。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廣東電網公司生產技術部主任助理 李端姣。賴增鵬 攝

廣州供電局生產技術部運營監控中心主任 吳瓊

獲獎作品:《“感知、協同、穿透”的生產運營監控體系建設》

建立這一運監體系目的希望從業務數據和業務現場出發,把相關的信息彙總、甄別、分析並提交到管理人員的手中,輔助他們精準定位問題和管控風險。

這也是精益人才培養的體現,除了運監中心,我們也確立了一些區局的運營監控班,積累了一定的精益管理人才,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讓他們進行自主創新,培養一批既懂技術又懂管理,還會使用這些數據分析工具對業務進行分析的人才,也為了支撐未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做準備。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廣州供電局生產技術部運營監控中心主任 吳瓊。賴增鵬 攝

@南網50Hz

請問在推進精益管理工作時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生產技術支持中心研究員 彭在興

獲獎作品:《GIS設備精益化型號審查》

最大的收穫就是能夠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們做這項工作的動力。我們這套GIS技術標準體系,將過去那些晦澀難懂的標準化文件全部通過規範化的圖紙形式來展現;設計人員和運維人員面對面的溝通和共同設計,大大減少設備在招標、製造、監造、運輸、安裝、調試、運維等全生命週期各個環節的溝通時間,減少各個環節的返工,有效提升設備質量從生產到運維全生命週期的精益水平。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生產技術支持中心研究員 彭在興。陳軒 攝

超高壓輸電公司南寧局輸電管理所班員 袁震

獲獎作品:《“機巡+人巡”與設備主人制相結合運維模式探索與實踐》

最大感受就是這個模式應用解決了長期困擾南寧局巡視質量不高與消缺能力不足的問題;機巡提升了線路巡檢質量和效率,設備主人制鞏固強化了設備問題的閉環跟蹤,而我們的探索與實踐從解決機巡與人巡數據融合入手,回答了“機巡與人巡成果如何互換”這個基礎性問題,觸發了自下而上的全力推動機巡技術應用的深刻變革,形成了新的生產模式和監控模式,產生巨大效益。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超高壓輸電公司南寧局輸電管理所班員 袁震。賴增鵬 攝

附:2017年南方電網公司生產技術精益管理論壇 獲獎名單

面对“鸟事”,他们是这样做的……

記者丨趙莉莎 何諾書 鍾倩靈

長按二維碼

選擇最後一項【識別二維碼】

即可關注@南網50H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