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只会教你匡衡凿壁偷光,却不敢跟你说匡衡长大后的事迹!

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要勤奋刻苦,努力学习,借用匡衡凿壁偷光告诉我们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小时候听得也是津津乐道,有的甚至回家在自家墙上凿一个洞,就想学了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一样。

匡衡家世代务农,但是他却勤奋好学,喜欢读书,但是由于家里贫苦,连蜡烛都没有,所以一到晚上就没办法读书了,但是匡衡的邻居家有蜡烛,他又不能直接去人家家里,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找东西在墙上凿了一个洞,这样邻居家的烛光就可以照过来,他就可以借助这一点光读书了。

老师只会教你匡衡凿壁偷光,却不敢跟你说匡衡长大后的事迹!

现在听来可能会觉得在邻居墙上凿洞,邻居不会生气吗?哈哈,这个问题暂且不论了,后来他得知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

由于博学多才,在当时政治条件的允许瞎,他也走上了从政的道路,从此便一帆风顺,先后担任郎中、博士,后来写的文章见解汉元帝看到后大加赞赏,又先后迁任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在任期间也发表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政治见解,对朝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往后几年,他深得汉元帝的喜爱,最终匡衡官位直至宰相。

老师只会教你匡衡凿壁偷光,却不敢跟你说匡衡长大后的事迹!

谁也想不到凿壁偷光的匡衡却是一个贪心的人,贵为当朝宰相却没有起到什么好的带头作用,收受贿赂,收刮良田,只要是别人贿赂他的钱财,他无不接受,甚至别人送他的土地他都一一接受。当朝为官,总有对头,他的一些对头就以私占土地等罪名为由上奏给了皇帝,汉元帝一怒之下将其变为庶民,遣返回家。

乡民都知道匡衡是得罪了皇上才被贬回家的,所以没有人愿意与他结交,当地的小官员也常常来找他的麻烦,所以没过几年,匡衡就病死在了他曾经凿壁偷光的墙边。

老师只会教你匡衡凿壁偷光,却不敢跟你说匡衡长大后的事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一定要在思想上下功夫,加上自身的道德修养,既要弘扬艰苦朴素的求学精神,也要认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