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開始放棄東南亞的諸種原因(關注日媒)

幾年前日本強調“中國+1”時,東南亞是很多日企的最先選擇。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的相關調查表明,日本企業將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放在了最優先考慮的投資對象國中,中國從維持了二十多年的首選,落到了第四位。好在2017年這種逆轉出現了新的逆轉,日本企業重新將中國當做了首先選擇的投資對象國。

《日經商務》週刊(2018年8月6日-13日合刊號)的封面文章是:“日本企業破罐破摔 去東南亞賺錢原本竹籃打水”(意譯)。

本期日經商務週刊上有這樣一張圖,很值得關注。

日本企業開始放棄東南亞的諸種原因(關注日媒)

圖中顯示的是2010年以後日企在東南亞的盈利情況及對那裡的態度。

日本人喜歡倒敘法,先給出了態度圖。對於今後1-2年內在東南亞準備擴大業務的企業,2010年在60%以上, 2011年還超過了65%,但2015年下降到了55%以下,17年雖然有所恢復,但也就比55%高出一點點。

在東南亞盈利的企業,在2010年是73%左右,以後一路下滑,到了16年時基本快要跌倒60%了,下降了十多個百分點。17年有所恢復,但也不及65%。

日經商務分析的原因

日經商務採用條塊分割的方式,就不同產業導致盈利下滑,信心不足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綜合起來說,有以下這些特點:

家電:在大路貨上不能和當地企業競爭,在高級品上又賣不出幾臺(和在中國的情況相似)。

食品·飲料:社會分的層次太多,找不準自己的商業對象(日企在中國的發展勢頭相當的好。主要是中國本地有太多的缺德食品及飲料廠家,國內消費者對本國的產品相當的不滿)。

零售:日本的商業模式在東南亞行不通(在中國也有些艱難,看看華堂就知道了)。

汽車:目前一枝獨秀,但數碼化以後,情況不妙(好在日企在中國多少推出了一些和電動化有關的舉措,為時不晚)。

總的感覺,日企在東南亞失去了穩坐泰山的架勢,現在有些艱難了。

筆者對東南亞的理解

和中國比,東南亞的特點:

與中國一樣的是,人口多,文化背景不同,宗教多,語言各不相同。經濟發展快,世界各國均把東南亞當做一個新的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與中國不同的是,和中國一個省,甚至一個縣大小的地方,也是個國家,進出口需要走關稅程序,需要提交一大堆文件,法律不同,對法律的解釋也不同。貨幣不同,一些國家政治很不穩定,個別國家官員相當的腐敗,比中國打掉的老虎一點不差。中國的腐敗還給辦點事,東南亞一些國家只腐敗,不辦事。

筆者根據日經商務提供的內容,做了這樣一個表:

日本企業開始放棄東南亞的諸種原因(關注日媒)

從表裡可以看出,東盟十國的經濟增長率都不錯。

人口大國有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

人均GDP較高的國家有新加坡、文萊,另外馬來西亞、泰國的情況也挺好。

日本企業如果集中精力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做自己的事業,應該不會出大錯,想在整個東盟國家鋪開,攤子太大,反而會出現不少失敗。

日本企業開始放棄東南亞的諸種原因(關注日媒)

《日經商務》週刊(2018年8月6日-13日合刊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