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串户”践初心——江苏丰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去年以来,江苏丰县纵深推进“一卡、一记、一车、一网”“四个一”走村串户工作法,组织镇(街道)党员干部以“一张连心卡、一本日记本、一辆流动车、一个信息平台”为载体,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卡系民心 联系群众无缝隙

近日,丰县梁寨镇“苏北羊王”陈家振为羊场技术员招聘犯了愁。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拿起民情“连心卡”,拨通了镇长王圣喜的电话。没想到,王镇长很快帮他联系了省市农技部门和相关院校,并安排镇畜牧站技术人员去羊场进行指导。“有了‘连心卡’,啥事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陈家振满脸欣喜。

丰县大力推行党员干部包挂责任制,15个镇(街道)1970名干部每人联系100余户群众,实现372个村(社区)全覆盖。该县统一印制民情“连心卡”,正面印有干部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背面印有包村干部集体承诺,走访时发放到所联系村民手中。群众可随时拨打电话咨询。对孤寡家庭、特困家庭、留守家庭和老弱病残的诉求,驻村干部主动上门服务。

日记民情 工作决策更科学

翻开梁寨镇党委书记王磊的民情日记,密密麻麻写着与村民接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及每家每户的困难疾苦和诉求期盼。

民情日记是“四个一”的重要组成,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举措。该县组织包村干部随身携带民情日记本,在入户走访过程中随手记录农户家庭基本情况、问题困难和帮扶办法,征求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走访结束后,及时撰写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综合分析群众反映的矛盾问题、民生热点、致富难题等,形成调研报告,镇党委统一登记、逐个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遗留、矛盾不推诿”。

流动便民 群众办事不出门

“有了“流动服务车’,在家门口就能办好养老保险,真是帮大忙了!”梁寨镇新腰里王村张大妈逢人便夸。

为给群众提供便利高效服务,丰县组织各镇(街道)分别开通2-3辆流动便民服务车,抽调医疗、司法、民政、劳保、农技等部门人员跟车服务。每月1-20日,流动便民服务车按照排定路线,到各村(社区)进行现场办公,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现场解决不了的进行登记、限时办结。除定期服务外,农忙时节实行中午、傍晚错时服务,利用集市、交流会等提供服务,实现群众聚到哪里、服务跟到哪里。

网连万户 服务群众更高效

“有了信息管理平台,我们为民办事有抓手,更精准高效了。”梁寨镇组织委员杨安宁说。

杨安宁所说的信息管理平台,就是走村串户工作法中的“一个信息平台”。丰县投资30余万元建立民情信息动态管理服务系统移动网络平台,集“数据管理、工作跟踪、网络传输、监督评估”4项功能,设有法律政策、民情日记等工作模块。每名镇(街道)机关干部有一个独立网络账号,就联系村民的基本情况建立电子档案,将全县农户家庭的基本信息、问题诉求等数据化。党委、政府通过平台全面了解群众基本情况,动态跟踪包村干部联系服务和为民办实事工作进展,客观评估工作成效。今年以来,丰县依托该系统对全县建档立卡户精准跟踪帮扶,通过“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为3.1万低收入人口顺利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