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段氏是怎樣一個家族?

井底小小魚


真實歷史上的大理段氏與金庸武俠小說中描述的還是有很大出入的。歷史上的大理段氏在前期受制於董、楊、高等世家豪族,後期更是直接被高氏架空,完全淪為了傀儡。



大理國的開國君主叫做段思平。公元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起兵擊敗“大義寧國”皇帝楊昭,建立了大理國。在段思平起兵過程中,地方豪強董伽羅、高方立功最多,成為大理國最顯赫的家族。 段思平去世後,其子段思英繼位。段思平的弟弟段思平聯合布燮(即宰相)董伽羅廢段思平自立,從此大理國的君權被削弱,董家、高家以及楊家(外戚,段思平母家)掌握朝政。


上德帝段廉義時期,豪族楊義貞起兵叛亂,段廉義被殺。嶽侯高智升、高升泰父子起兵平定楊義貞,先後立段壽輝、段正明為帝,大理段氏完全成為傀儡。後來高升泰乾脆廢掉保定帝段正明自立為帝,國號“大中國”,大理段氏國祚斷絕。高升泰去世後,其子高泰明按照高升泰遺願,擁立段正明之弟段正淳繼位。從此大理段氏完全淪為傀儡,高氏掌握朝政大權直到被蒙元滅國。

期間只有憲宗段和譽(天龍八部中的段譽)時期曾一度抑制過高家勢力,但最終他也無力改變政局黯然出家為僧。 所以,歷史上的大理國我們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傀儡王朝。


林屋公子


如果拋開其他來說,從宗族角度來解釋,段氏其實和雲南許多白族望族沒有什麼不同,同段氏類似的還有高氏,如高升泰曾奪段氏皇位建“大中國”,後還位於段氏段正淳(段譽他爹);趙氏,五代時期曾建大興天國政權;楊氏,曾建大義寧國政權等等。段氏之所以被很多人熟知,其實還是因為金庸《天龍八部》的影響,再者,金庸之所以選擇段氏,相信也是因為段氏是與宋朝同步的大理國皇族。

段正嚴,亦名段和譽,《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原型

大理國,從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1254年被元滅亡,共存在317年,除1094—1095年被高升泰奪權外,一直都是段氏當政,國都也基本未變,這樣算來,從國都角度來看,大理國確是自秦以來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封建政權了。

大理段氏實行父子重名或者連名制。父子重名,即父子均有一個字相同,這其實和越南的墊名有點相似,如段思平和段思英父子,段正淳—段正嚴—段正興,段智興—段智廉—段智祥,段素順—段素英—段素廉—段素隆—段素真—□□□—段素興都是採用重名制,重複思、正、智、素;父子連名制是父親的名字為兒子中間字,即段+父名+己名,如段智祥—段祥興—段興智。通過百度等簡單整理段氏皇族姓名如下(可能存在錯誤):

大理皇族段氏:

由此可知,大理段氏以父子重名製為主,輔之以父子連名制。但其實,大理白族父子連名制更為普遍,如大理國相國高氏,像高智升—高升泰—高泰明—高明順—高順貞—高貞壽—高壽昌,均是以父名為姓名中間字,不過亦有父子重名制,如高觀音隆—高觀音妙—高觀音政,重複觀音字輩,即以父子連名製為主,輔之以父子重名制。

大理相國高氏

其實,白族大多采用父子連名制,有學者甚至以連名制來區分白族和其他各族,但事實上並不止白族,其他民族如傣族、彝族等也有父子連名制度不過大理段氏更以父子重名製為主,輔之以父子連名制。


楚邾


大理段氏,雲南白族大姓,古時稱白蠻,曾經的雲南名門望族。我們所熟悉的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裡面的段譽就是這個家族的。
(大理國位置)


俗話說“北有敦煌,南有大理”。段氏作為雲南大理、劍川世居白族,在現今雲南白族人當中仍有許多人姓段,因為他們的祖先曾創建過大理國,而且這其中又有九位國王以帝為僧,故流傳下來許多傳奇的故事,段氏家族因此聲名顯赫於雲南。

據記載段氏出自春秋時期的鄭國,距今已有2700多年曆史。段姓在雲南經歷的時間比較長,最早的時候來源於漢代。

大理段氏始於公元937年,在今天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帶,白族出身的段思平在通海當上了通海節度使。後來段思平又創建了大理國,併成為大理國第一任國王,其王朝共歷經24帝,享國運318年。


(今天雲南大理古城門)

大理國政權創建的時間比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還早了二十多年。

元世祖忽必烈來雲南征服大理之後,就控制了大理國,這期間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而大理國國王這一支段氏家族就成了元朝在大理的大總管。

大理政權被蒙古人滅掉之後,大理段氏並沒有結束,他們繼續世代擔任元朝的大理總管,前後又經過了大約一百三十多年。

大理總管這一支段氏家族一直延續到元朝末年。直到元朝滅亡之後,大理段氏仍然效忠前元,抗拒朱元璋明人的統一。直到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明朝軍隊攻入雲南,直到這時,元朝段氏末代總管仍然抵抗明軍到最後。最後明軍打敗段氏後人,並設立大理府管轄這一帶。

被明朝統一之後的段氏這一家族又零星分出了幾個支系,族人都散落在雲南各地。

———————————————————

段氏所創建的大理國奉佛教為國教,前後幾任國王都曾放棄王位出家為僧。


(大理崇聖寺就是這一時期的建築)

大理段氏本就是南詔時期的武將世家,由於段氏一派祖上出身於中原武林世家。故雖然貴為皇族,但家傳的武功一直都未曾荒廢掉。反而更加勤奮習武,特別是皇室成員。

而這些出家的帝王也大都進入了大理有名的天龍寺。進入天龍寺後,他們便在寺中鑽研更深的武學。就像《天龍八部》中講的那樣,段氏家族的“一陽指”、“六脈神劍”等都是那個時代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武功。

段氏家族所創立的“段氏步法”、“段氏心法”、“段氏劍法”都曾在當時引起不小轟動,被武林人士視為經典之作。

綜上,直到今日,段氏在雲南大理仍然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小司馬說


俗話說:北有敦煌,南有大理。大理古傳有“白子國”,漢武帝時設郡縣,唐初“六詔”稱雄,繼之南詔、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大理5個國家相繼更替,合計515年。其間南詔國延綿160多年,大理國300多年傳衍22代,立國時間之長,實乃歎為觀止。

圖為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建於唐代。

大理段氏本是南詔的武將世家,公元937年任南詔國通海節度使的段思平建國,任大理開國皇帝,大理國的疆域沿襲了義寧國,而義寧國沿襲的是以前南詔國的,建國300多年疆域一直沒什麼變化,南到瀾滄江北到大渡河,傳至末代皇帝段興智時被蒙古所滅。

圖為《元世祖平雲南碑》,於1304年為了歌頌忽必烈討平雲南所立。

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跨革囊,渡金沙,征服大理國。嗣後,元世祖為彰顯其“懷柔”、“博大”之王者胸襟,乃準段氏子孫世襲“大理總管”大權,列為元王朝“雲南行省”之“特區”,延11代。段氏元代之業績,賴以大理國曆史之悠久,300餘年政權根基之深厚,元世祖方苦心準允“大理總管”承襲葉榆之地焉。

大理段氏,雲南白族大姓,古時稱白蠻;其先祖卻是甘肅姑臧人,比如北周朔州刺史段嚴、隋朝武將段達都是出身甘肅武威的姑臧人。

段氏乃長期享有特殊優惠之政治經濟地位,1382年明洪武置“大理府”後,管轄葉榆之大權方完全納入明王朝之一統。到了後期大理段氏分成了好幾個支系,族人散落雲南各地,據最新的統計,段氏人口約有300萬,中國百名姓氏排行榜第78位。


圖文繪歷史


被人們所熟知的大理段氏,很多人是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瞭解到的,其實在現實中,大理段氏也曾在歷史上顯赫一時,建立的大理王朝也在雲南地區延續了三百多年。

在隋唐時期,雲貴高原附近出現了六個由部落組成的小王國,在當時被稱為六詔,其中有一個部落被稱為南詔,他逐漸滅了其他的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今天的大理地區,公元八世紀末大唐冊封南詔國君為南詔王,由此也就開始自稱為南詔國。

大理白族貴族的段氏,祖輩也一直是南詔國的武將,傳到段思平這一代,南詔國已經逐漸衰敗,段氏也一樣漸漸沒落,傳到段思平這,雖然段氏還算貴族,但是也只是落迫的貴族了。還好段思平憑本事逐漸升到了通海節度使,但是南詔在這個過程逐漸被幾個興起政權取代,也導致了普通底層民眾民不聊生,於是段思平就聯繫了大理的其他氏族,推翻了當時大理地區的楊氏政權。

之後段思平取得滇東三十七部的支持,之後又攻破了大義寧國,隨後建立了大理國,定都於今天的大理城,段氏世襲,之後大理政權被蒙古人滅了,段氏被元朝皇帝任命為大理總管(也就相當於大理的總督),在這時段氏還算識時務,但是後來元朝滅亡,大明登上了歷史舞臺,明軍派兵進入雲南,接管雲南的政權,但是末代的總管卻不願意投降,被大明滅了!

管理過大理的段氏成員一共有22位,段正淳是真實存在的,沒那麼花心,而是努力復興大理,老後讓位他親兒子段正嚴,又叫段和譽,也就是段譽,是親兒子!在現實中段譽是個勤政的好皇帝,段氏執政期間也曾被外姓奪過權。現在也還在有段氏的後人,興建的大理國是佛教國家,大理段氏一定程度促進了雲南民族融合,和當地文化發展。


玄坤


說起大理段氏,很多人想到的可能都是在金庸小說中出現的人物,他們不僅是大理國的皇族,更是會“一陽指”等絕世武功。很多人可能都認為大理段氏只是小說和電視劇中的虛擬人物,但實際上,大理段氏是確實存在的。

大理段氏的起源也就是大理國的起源,在現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帶,白蠻貴族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而 他的子孫也在這片土地上相繼統治了317年,雖然後來大理國被蒙古滅國,但是大理段氏卻並沒有因此而結束,他們不僅繼續世世代代的擔任著元朝的大理總管,而且就在元朝滅亡後,也仍然效忠於前元,抵抗明朝的統一。根據大理國主的說法,大理段氏是當地的白族,而且段氏同樣也是白族中的大姓,在如今的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同樣生活著許多段氏一族的後人,但是因為時間實在過於久遠,所以很多人也無法得知自己是否屬於段氏的後人。

要說大理段氏是一個怎樣的家族,那麼應該是說這個家族是擁有歷史感的家族,而且是一個傳奇的家族。因為一部影視劇的熱播,段世家族被世人知曉,人們好奇擁有“段譽”這個傳奇人物的家族究竟是怎樣的?確實,段氏家族的傳奇色彩確實值得被人所關注,作為大理國的開闢者,他們值得被敬仰和歌頌。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在對段氏家族進行研究,如果有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實地到大理體會和探究,或許會發現不一樣的段氏家族。


時報傳媒


大理段氏,是中國王室最神秘,行為最奇特的一個家族。大理國段氏最出名的特徵是世代出家,總計十三代國王在蒼山無為寺出家修行。

段譽,段王爺等形象因金庸小說《天龍八部》出名,金庸認為其家族是信仰佛教,其實不然。


1.無為寺的開山鼻祖是印度人贊陀倔多,大理段氏任贊陀倔多為國師,這個國師一脈是可以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的,而且是和王室或者貴族通婚,這種行為不是佛門弟子的行為,佛家弟子的行為是出家,不近女色的。

2.段氏十三連續代出家,也說明他們香火未斷,這樣判斷,應該是先結婚生子,孩子有了之後,才出家修行,這種行為只有印度地區的國王才會這麼做,也必須這麼做:住家期,結婚生子管理朝政,隨後的是林間期,給王子灌頂,自己退位,進入靜修林修梵行。無為寺是大理段氏的靜修林。

3.大理周邊的本主崇拜得到較好保存,崇拜對象有:溼婆,梵天,迦樓羅(大鵬金翅鳥),印度教的三大主神出現了兩個,毗溼奴沒有出現,但是毗溼奴的坐騎,大鵬金翅鳥出現了,這個值得玩味。這個崇拜對象,是我專門到大理州博物館去看過的。

4.所以你要知道,所謂大理傳統佛教沒有一個佛,沒有釋迦牟尼,沒有彌勒,沒有菩薩,沒有觀音,沒有羅漢。(只有一個阿蹉耶觀音,在南北佛經(巴利文三藏,阿含經)裡也找不到其出處。

5.而且清朝和明朝的歷史記錄裡,都有文字說,大理的宗教,非儒非釋,明清文官早發覺大理宗教不是一般的佛教。

綜上所述,贊陀倔多一派的行為,是與印度婆羅門的行為相符合的。

大理段氏世代出家行為,符合古印度國王剎帝利進入靜修林修仙的傳統。



這樣也可解釋梵天,溼婆,迦樓羅在大理地區受到崇拜的事實。

總之,大理段氏是婆羅門教徒。

你同意我的看法麼?如果你不同意,請留言批評吧,我會回覆的。

寫這種東西非常麻煩,流量也少,請您點擊下方廣告,支持一下哦。


大鵬金翅鳥


大理段氏是建立了大理國政權,統治了雲南全境三百多年、又在蒙元王朝治下,繼續統治雲南中西部地區一百多年的家族。根據《南詔野史》《段氏宗譜》記載,大理段氏先祖,出自河西武威郡。而天下段氏”郡望“即為武威,據傳是東漢名將、太尉段穎的後人。在南北朝隋唐時期,段氏出過許多歷史名人,比如北涼開國君主段業,北齊名將、左丞相段韶,唐朝名臣段志玄、段秀實等人。

然而,雖然大理段氏自稱武威段氏後裔,但是其特殊的

父子重名制和連名制取名方式,完全不同於漢人家族尊重先人、禮敬父祖的避諱原則,反而正是北方鮮卑族的習俗。

大理段氏家族的取名方式,是祖,父,子三代的名字,竟然都可以用同一個字排行。比如”大理中宗文安皇帝”段正淳,他的兒子是“大理憲宗宣仁皇帝”段正嚴(又名段和譽,即小說中的“段譽”) ,而段正嚴的兒子,是“大理景宗正康皇帝”段正興。

又比如段正興的兒子,就是“大理宣宗功極皇帝” 段智興(即小說中的“南帝一燈大師”),

段智興的兒子,是“大理享天皇帝”段智廉,段智廉的兒子是“大理神宗天開皇帝”段智祥,段智祥的兒子是“大理孝義皇帝”段祥興

,段祥興的兒子是大理末代皇帝、“天定賢王”段興智。——這整整五代人,竟然四代都有“智”字。

如果是在真正漢人皇朝,不同輩分的皇帝的名字,是取名時必須避諱,而絕不允許有相同字眼的。這也足以證明,大理段氏的漢人身份實為冒充,他們實際上正是“五胡亂華"時的鮮卑後裔。

南北朝時期,鮮卑各部族都歸順了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王朝。在北魏孝文帝宣佈漢化改革後,他們往往假託漢人名門望族之後,而鮮卑段氏同樣因此自稱為武威段氏後人。其中一個名叫段延的人遷居雲南,就是後來大理段氏的先祖了。段延的子孫和當地的”白蠻“(即今天的白族)雜居同婚,幾代人後,實質上也成為”白蠻“部族的一員。

唐玄宗天寶年間時,段延的後人段儉魏,跟隨南詔國王閣邏鳳起兵反唐,並在西洱河之戰

,指揮南詔軍大敗唐朝劍南節度使部十萬大軍,唐軍是役戰死六萬人。段儉魏被封為南詔國清平官(即宰相),大理段氏因此發跡。

南詔立國後,聯合吐蕃,和唐朝陸續發生數次大規模戰爭,時間持續百年,後來被晚唐名將髙駢在安南之戰斬首三萬,又在侵攻西川的戰爭中被髙駢連續大敗,覆軍殺將。原本依附南詔的眾多土蠻部族也紛紛歸順唐朝,最後窘迫到了15歲以下男丁被迫從軍,國內完全依靠婦女耕種的地步。

趁著南詔國勢日衰,漢人權臣鄭買嗣發難,奪取政權,將南詔皇族800餘人斬盡殺絕。鄭氏傳襲三世後,又被白蠻權臣楊幹貞篡奪。而段儉魏的六世孫段思平,也趁著政局變易不穩的良機,邀集當地土蠻三十七部十餘萬大軍,攻滅楊幹貞,於公元937年,建立了大理國政權。

段思平死後,其弟段思良廢其子而自立為帝,隨後本為兵侯(兵馬元帥)的開國功臣高氏家族,便趁著段思平,段思良兩系相爭的良機,把持朝政,多行廢立,終於將大理政權牢牢把控在手,世襲相國之位,而段氏皇帝則形同傀儡,一直到公元1254年,蒙古忽必烈大軍南下攻滅大理國為止,皆是如此。

大理被蒙古攻滅後,國相高氏被殺,大理末代皇帝段興智投降,被蒙古人封為大理總管,繼續統治雲南中西部地區一百餘年,終於到公元1382年,明朝大軍開進雲南,才真正終結了段氏一族的統治。此後,其子孫散居雲南各地,至今仍然為當地大姓。


狐狸晨曦


大理段氏是中古時期的橫斷山區白蠻【五家十姓】之一。五家十姓是泛稱,且有多個版本,指白蠻主體族群。他們都是南詔時期的貴族和國人集團,其中蒙、段、楊、趙、張等為名家,高、董、尹、李、杜等等十餘氏為國人,其他還包括白蠻之外的各種族群,廣泛分佈於從四川西昌到雲南瑞麗的橫斷山區。

一,起源

八十年代大理重修五華樓,發現了一些殘餘的墓碑,其中段氏、趙氏、楊氏等名家大姓,都在碑文中自稱【九隆/族/裔】,這就印證了《蠻書》《舊唐書》等漢文史料的記載:南詔、大理的統治集團是來自今天雲南保山的九隆族,唐代稱為「白蠻」。

白蠻是一個包括多種族群的稱謂,其中很重要的是兩部分,一部分是今天大理地區的「白子」,另一部分是「九隆族」。這兩個勢力的融合和演化,就是南詔/大理歷史的主要內容。

二,歷史演變

九隆族,是哀牢國的主體族群,中心地區位於今天的保山壩子。南北朝時,九隆族一部分人進入滄洱地區,在巍山一帶形成了「南詔」蒙氏,當時的滄洱地區還有另外五個族群集團。到了唐代,滄洱地區幾個部族形成了「白子國」,張氏為盟君。白子國與唐朝相爭,唐朝便刻意扶持南詔蒙氏,對白子國形成夾擊之勢。這就是南詔的崛起。

南詔蒙氏在唐朝支持下,迅速削平整個地區,建立了統一態勢。蒙氏穩定後,可能將位於保山的同族遷徙到大理,形成了蒙、段、趙、楊等名家大姓和白子張氏的共同統治。這個情況相安無事近400年,這就是南詔國時期。

三,段氏崛起

南詔末期,可能發生了力量對比失衡。白子集團的實力壓過了九隆集團,加上對外戰爭的慘敗,南詔國內發生慘烈政變,王族蒙氏被殺戮殆盡。傳統的將軍家族楊氏和文官家族趙氏,先後建立短暫的臨時統治,即楊登的大長和國,趙善政的大長興國。

段氏此時是北部地區的節度使(模仿唐朝),看到國內政局無法穩定,於是就聯合了雲南東部的烏蠻三十六部,引兵殺回大理,建立了大理國。著名的《三十七部會盟碑》記載了這次事件,段思平以外藩身份,引烏蠻兵回國奪位。

大理段氏的來龍去脈就是如此。他本身是九隆族,在特殊情況下,將橫斷山區以外的烏蠻部族引入,終於穩定局勢,建立起更加融合的大理國。大理段氏也就成為我國曆史上一個著名的統治家族。

四,一些問題澄清

南詔第一代統治者是蒙氏,也就是史上知名的皮羅閣、閣羅鳳等。蒙氏是他們自稱的漢姓,皮羅閣、細奴邏等,在唐代白蠻語言裡,是他們的名字的發音,實際意思是「么兒」等小名乳名。至今在白族語言裡都有對應詞。

父子聯名制,是九隆族的主要特點。大理地區發現的楊氏、趙氏、高氏等族譜和碑文,父子聯名有多達二三十代的記錄。南詔大理深度漢化以後,漢文名字也是父子聯名的,即兒子名字裡必然有父名的一個字。

白蠻語言與上古漢語之間存在著高度相似,前段時間逝世的語言學家鄭張尚芳甚至提出了【漢白語支】假說。






歷史咖啡


大理段氏有兩張面孔,一張是金庸武俠中的模樣,一張是真實歷史中的面孔。

我們可以分成兩點,簡略說一說。



(一)金庸武俠及金庸新《九陰九陽》中的大理段氏

金庸先生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被授予大理榮譽市民,他至少在《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鹿鼎記》、《神鵰俠侶》(下以首字稱之)等幾部小說中都寫到了大理或大理段氏。

《鹿》只寫到韋小寶帶七個老婆隱居大理,看不出來什麼。

《天》:段氏本是中原武林世家,在天南之地得國。族中子弟都清淡信佛,出了很多傑出人物。遵守武林規矩,江湖恩怨用江湖方式了結,從不願調動御林軍和神策軍去圍攻。

出場皇帝:保定帝段正明、文安帝段正淳、宣仁帝段譽(段正嚴)。



武功:六脈神劍、一陽指,及段譽從逍遙派繼承的一身藝業。

《射》:天南一帝,威名赫赫。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段皇爺五絕之“南帝”冠冕加身,成為當世絕無僅有的五大高手之一。

在書中出場時已避位為僧,帶走了四大家臣。

出場皇帝:功極帝段智興,為段譽之孫。

武功:一陽指、先天功、九陰真經總綱。



《神》:同上。“南帝”改號“南僧”,仍為五絕之一。

《九陰九陽》:金庸新偽作。洪武年間,其時大理亡國百餘年。段氏後人段子羽集齊金書所有厲害武功,與明教爭雄,最後融九陰及九陽兩大神功於一體,連張無忌都甘拜下風。除張三丰之外,再無一人勝得。

出場人物:段子羽,大理後人。其父本避居西域,後為仇家滅門。段子羽為忠僕救出,輾轉逃至陝西。

武功:金書所有超一流武學。



小結:這張面孔給我的感覺是貴氣逼人、殺伐凜冽而慈眉善目。幾句詩差堪形容:

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二)真實歷史中的面孔



其族源考證及遷徙路徑詳見“狐狸晨曦”這位專家的回答。

“狐狸晨曦”認為,段氏皇族名字中的兩個最顯著特徵:父子同字(老師原文為父子同名制,其實不是,如段正淳、段正嚴、段正興祖孫三代,僅有“正”字相同)、父子連字(這個好理解,如這四位:段智興、段智廉、段智祥、段祥興、段興智,給人的感覺就像看圖程序裡的“向左、右旋轉90度”,如此旋轉幾次,終於與原圖片“互成鏡像”,CAD也有這個命令)是典型的鮮卑後裔特徵。

不過我覺得下此斷語證據稍嫌不足——至少需分析遠祖段儉魏至第一位遷居而來的段氏遠祖名字,分析是否有上述兩個特徵,這一段歷史最原始最莽荒,但也最有說服力

公元754年,段斂魏領兵大破唐軍於西洱河紅山坡,因為輔佐南詔王蒙氏有功,成為開國元勳。又200餘年(公元937年)後,其後裔段思平攻滅大義寧國,建大理國。

以下為大理國曆代皇帝世系表:

有必要說明的是,高升泰在《天龍八部》裡是忠心耿耿的善闡侯,而在真實的歷史中他就是亂臣賊子,曾將段氏趕下寶座,自己坐了一年皇位,臨終遺命還政於段氏,此後世代把持相位。

1254年後,蒙古滅大理,段興智又擔任了七年蒙古大理總管。後依次為段實、段功、段世。段世時,明朝平定雲南。

段氏皇帝還有一個最奇特之處,他們往往在晚年會避位為僧,原因很複雜,總不過與權力鬥爭、佛法昌明等有關。不再細說。



小結:這張面孔給我的感覺是一臉無奈卻又一臉平靜,甚至有些謹小慎微。幾句詩差堪形容: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