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Northwest A&F University)簡稱“西農”或“西北農大”,坐落於中國農科城楊凌,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中管32所副部級建制重點大學之一,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111計劃”、“2011計劃”、“千人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成員。教育部“援疆學科建設計劃”40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由教育部與中國科學院、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等16個部委和陝西省共建,同時是中國西北地區現代高等農業教育的發源地。學校農業科學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之列,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工程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等6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之列。葡萄酒專業穩居全國第一。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34年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及後來相繼在楊陵建立的相關科教單位。1999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同處楊凌的原西北農業大學、西北林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農業科學院、陝西省林業科學院、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單位合併組建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全國農林水學科最為齊備的高等農業院校。

截至2017年11月,校園面積5653.5畝,建築面積128.06萬平方米。有兩院院士3人,雙聘院士1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5支;全日制本科生21000餘人。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文化傳統

校徽

DNA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學校因小麥而聞名於世,兩條螺旋向上並排的遺傳物質DNA鏈,構成聞名於世的小麥,體現了學校(種植業和養殖業)農業的特點,表達由教學和科研院所合併組建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傳承農業文明的重任,肩負解決廣大民眾賴以生存的糧食問題的歷史使命。

圖案構成也是成排向上的樹木,代表林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學校教書育人的辦學思想。

上下翻動的水波,是多向調節水資源的水利。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是追求完美品德的寫照。

一顆金裝包裹的綠色種子是在校學生的形象。金色年華的學生,明天就是綠色世界的主人。

校徽由大圓環、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內圓環種子構形及內部兩排上升的螺旋圖案構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校訓:誠 樸 勇 毅

誠:誠實不欺,講求信譽,以誠為本,為人為學,誠心正義,誠信待人。

樸:純樸、樸實、樸素。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知識分子對故土、對現實的一種積極情懷,一種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生態度。

勇:勇敢、無畏、敢為天下先和不怕失敗、不畏強暴、不迷信權威的精神。也有“勇氣”、“創新”、“攀登”、“進取”之意,暗含強健體魄涵義。

毅:毅力、堅韌、堅毅,意為具有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精神與意志,做到無堅而不摧、無往而不勝、不為暫時的失敗所屈服,是成就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誠樸勇毅”四字校訓,以“誠”字起首並以之為核心,又結合我校“農”的特色,同時有追求科學、追求真理、嚮往光明、健康向上的精神。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5月,學校學科涵蓋農、理、工、經、管、文、法、哲、史、醫、教育、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有7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以及25個部省級重點學科,有13個博士後流動站, 1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2016年11月,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學科:工程學、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農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3月,學校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9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2門,省級精品課程50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1門。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為首批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實施試點院校之一。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動物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農業水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園藝實驗教學中心。

辦學歷史

西北農業大學

前身是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創建於1934年。

1933年3月,籌備委員會共推于右任先生為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校長。

1934年4月20日,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7層教學大樓奠基,這標誌著中國西北地區第一所高等農業學府成立。

1936年7月,籌委會結束工作,辛樹幟被任命為校長。

1938 年7 月, 奉教育部令, 與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農學院、河南大學農學院畜牧系合併,成立國立西北農學院。國立西北農學院解放後更名為西北農學院。

1949年5月20日,王震將軍率部解放武功,學校又迴歸人民的懷抱。

1985年經原農牧漁業部批准,學校更名為西北農業大學。

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林學院

前身是原西北農學院森林系,成立於1934年。

1979年從西北農學院分出,成立西北林學院;由林業部與陝西省雙重領導,以林業部為主。

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1954年決定籌建西北農業生物研究所,所址選定為陝西武功。

1955年定名為中國科學院西北農業生物研究所,先後更名為中國科學院 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1995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1998年被中國科學院確定為首批啟動的國家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之一。

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

1940年西北農學院與中央水工實驗所(後稱中央水利實驗處)合辦武功水工實驗室。

1952年擴建為西北水工實驗所。

之後,先後更名為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水利科學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水利科學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

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省農業科學院

前身是西北農業科學研究所,於1952年由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籌建成立。

1954年隸屬農業部。

1958年改由中國農科院、陝西省農林廳雙重領導,更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陝西分院。

1973年劃歸陝西省農牧廳領導,更名為陝西省農林科學院。

1983年定名為陝西省農業科學院。

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省林業研究所

前身系陝西省林業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屬中國農業科學院陝西分院的一個專業研究所。

1980年從陝西省農林科學院分出,成立陝西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歸省林業廳領導。

1998年更名為陝西省林業科學院。

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前身系中國科學院1965年組建的綜合性植物學專業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1970年7月下放陝西省管理。

1982更名為西北植物研究所。

1991年實行陝西省與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體制,更名為“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1999年9月11日,由共處陝西楊凌的原西北農業大學、 西北林學院、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農業科學院、陝西省林業科學院、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個教學、科研單位合併組建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學校試辦研究生院。

2004年6月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序列。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學校建立研究生院。校長孫其信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長。

2009年,教育部和農業部共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0年,教育部和國家林業局共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7年9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