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黨政軍領導和各界人士代表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

海南省黨政軍領導和各界人士代表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

劉賜貴沈曉明李軍參加


  9月30日是我國第五個烈士紀念日,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正式實施後的第一個烈士紀念日。上午,海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軍區在海口市金牛嶺“解放海南島烈士陵園”舉行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儀式,緬懷英雄先烈、傳承革命精神。

綠樹成蔭,鮮花環繞,金牛嶺“解放海南島烈士陵園”莊嚴肅穆。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賜貴,省委副書記、省長沈曉明,省委副書記李軍等省“四套班子”領導,省委常委、省軍區司令員陳守民等部隊軍級領導參加儀式。

蒼松翠柏環繞的陵園莊嚴肅穆,烈士紀念碑巍峨聳立,整體造型像一隻乘風破浪的帆船,船身上的浮雕展現了渡海作戰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和瓊崖縱隊23年紅旗不倒的光輝業績。上午8時,敬獻花籃儀式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

面向烈士紀念碑,在場領導幹部和各界代表一起,向為海南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英勇獻身的烈士默哀致敬。默哀畢,佩戴紅領巾的少先隊員用清澈的童聲,齊聲歌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伴隨著指揮官的口令,18名禮兵邁著穩健的步伐,兩兩一組,托起9個花籃,正步緩緩走向烈士紀念碑,將花籃擺放在紀念碑基座上。劉賜貴神情莊重,緩步走上前去,在花籃前駐足凝視,仔細整理花籃上的紅色緞帶,緞帶上書“為海南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英勇獻身的烈士永垂不朽”。隨後,省領導和各界代表依次向革命烈士紀念碑鞠躬、瞻仰。劉賜貴仔細閱讀了紀念碑上的碑文,與大家一同深切緬懷為解放海南犧牲的革命烈士。大家繞行紀念碑一週,並向渡海英雄烈士陵園獻上白菊,致以深深敬意。

勿忘歷史、不負英雄,在海南解放和建設發展歷程中,無數英烈拋頭顱、灑熱血,捨身取義,用奉獻、犧牲換來了海南的解放和繁榮昌盛。他們的革命精神將與海南青山綠水同在,成為激勵海南人民勇於拼搏、開拓進取,建設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不竭動力。

烈屬、老戰士、老同志代表、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代表、道德模範代表、勞動模範代表、省直有關單位負責人、海口市有關單位代表、各界群眾代表、部隊官兵代表、學校師生代表等數百人,參加了當天的紀念儀式。(海南日報記者 彭青林)


海南省黨政軍領導和各界人士代表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


9月30日上午,學生代表在海口市金牛嶺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獻花。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參加烈士紀念日活動的我省各界代表紛紛表示:

弘揚革命精神 助力海南高質量發展

紅旗飄揚,國歌聲起。9月30日上午8時,我省黨政領導幹部和各界代表一起,來到海口市金牛嶺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在國家第五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向為海南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英勇獻身的烈士默哀致敬。

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無數英烈拋頭顱、灑熱血,用奉獻和犧牲為海南島換來和平與安定;在建設海南島過程中,又有無數英烈舍小家、為大家,用奉獻和犧牲為海南島換來繁榮與昌盛。

望著陽光下靜靜矗立的英烈紀念碑,今年已經88歲的老戰士王洲貴十分感慨:“我到現在都還想著他們,想著我們一起戰鬥過的時光。當年一起在戰場上衝鋒時,我們都還是十幾歲的年輕人,可他們不幸在戰爭中壯烈犧牲,沒能和我們一起過上今天這樣的幸福生活。黨和人民並沒有忘記我們,而且非常關心我們,我非常知足、非常高興。”

“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緬懷烈士功績,弘揚革命精神。”原海南省機械工業總公司經理郎寶忠今年89歲,1944年2月便參加革命工作的他,見證了海南從一個邊陲海島發展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他說,當前,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給海南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海南各界更應該弘揚革命精神,抓住新一輪發展的歷史機遇,助力海南高質量發展。

海南省公安消防總隊龍華大隊上士孟登鵬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參加此次烈士紀念日活動,他深受感染和教育:“我們會繼承革命傳統、弘揚革命精神,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海南省軍區士官王松博也表示:“重溫歷史,更能感受到英烈們英勇不屈、捨生忘死的家國情懷。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爭做新時代‘四有’革命軍人,立足本職努力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參加烈士紀念日活動的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王金才也深受鼓舞。他說,當下的幸福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今後的幸福還要靠一代又一代年輕人來創造。當前,黨中央對海南寄予厚望,“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一定好好學習本領,將來為海南、為祖國多作貢獻。”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烈士紀念日活動結束後,自發前來瞻仰英烈紀念碑的市民仍絡繹不絕。短短一個小時內,就有來自海口市龍華區檢察院黨總支、省公安邊防總隊、中國人民解放軍75841部隊、省老陶義工服務社等單位和組織的幹部職工、各界群眾自發來此,開展默哀、行禮、詩歌朗誦等活動。

在英烈紀念碑後的革命烈士名錄牆前,一位身材挺拔的男子默默鞠躬行禮。一問才知,他叫歐陽錫坤,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老兵,今早經過公園時,看到烈士紀念日活動的告示便臨時決意進來。“退伍後,我一直沒有停止體能訓練,而且始終堅持言傳身教,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鼓勵他崇尚英雄、擔當作為、珍惜和平。”歐陽錫坤的話語鏗鏘有力。(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彭時君)

三亞

瞻仰紀念碑緬懷革命烈士

緬懷先烈,不忘初心。9月30日,三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駐三亞軍警部隊,市革命老戰士,社會人士和師生等在梅山革命烈士陵園向英雄敬獻花圈,並瞻仰紀念碑,深切緬懷革命烈士。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崖縣縣委以梅山為革命根據地,廣泛發動人民群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為了用英烈事蹟教育後人,三亞修建了梅山革命烈士陵園,安葬著66位烈士的遺骨。 (海南日報記者 易宗平 通訊員 黃興)

陵水

多種形式寄託對英烈的緬懷

9月30日上午,陵水黎族自治縣在南門嶺烈士紀念碑前舉行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該縣四套班子領導成員、縣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部分官兵代表和群眾代表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祭奠革命先烈英靈,緬懷英雄功績。

“面對革命烈士紀念碑,祭奠革命先烈,緬懷他們的英勇事蹟,也將更加激勵我們用青春和熱血,保衛好邊防轄區的和平安寧。”新村港邊防派出所教導員張春來表示。

陵水還通過走訪慰問烈士家屬和“網上祭奠”等多種形式開展公祭活動,寄託對英烈們的無限緬懷和崇高敬仰。(海南日報記者 李豔玫 通訊員 陳思國 蔣升)

提供具有特色資源、特色課程、特色教學方式的重要黨性教育平臺

省委黨校六連嶺革命根據地現場教學點揭牌

9月30日是烈士紀念日。當天下午,海南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省社會主義學院)“六連嶺革命根據地現場教學點”在萬寧市六連嶺革命烈士陵園揭牌。

省委黨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設六連嶺革命根據地現場教學點,是加強黨校教學創新、改革的重要內容,也將為我省提供一個具有特色資源、特色課程、特色教學方式的重要黨性教育平臺。目前省委黨校已在瓊海、屯昌、三沙、定安等地設有多個黨校現場教學點,設立六連嶺革命根據地現場教學點,是希望能夠挖掘“屬地化”的特色資源,打造“屬地化”的特色課程,開展“屬地化”的創新研究,與其他黨性教育基地和教學點“錯位發展”,推動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的不斷更新,不斷創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務水平。

萬寧市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依託六連嶺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教育品牌是“紅色萬寧”建設的重要著力點。2017年5月,該市投入3000多萬元,打造了主題突出、內涵豐富的六連嶺烈士陵園陳列館,進一步發揮園區紅色教育基地的功能。今年,該市啟動了萬寧市委黨校六連嶺新校區選址規劃建設工作,計劃投入1.23億元建設可同時容納500人培訓的教育基地。該市將藉助省委黨校於六連嶺革命烈士陵園成立現場教學點的契機,加快完善六連嶺革命根據地現場教學點的軟硬件設施,支持其制度化、規範化、精細化建設,挖掘六連嶺紅色資源,講好六連嶺紅色故事,傳承六連嶺紅色基因,使之成為海南紅色文化建設的特色品牌。

揭牌儀式後,2018年海南省省直單位處級領導幹部理想信念教育專題培訓班在六連嶺現場教學點開展現場教學。(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特約記者 卓琳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