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月文耕 觀評 從色無住到修身養性

色是人繁衍生息,生命的動力之本,色無住,怎為人?愛生於色,乃出於自然,愛自然就成為了生命的動力之本。色無往則愛無住,愛無住則人就沒了生命的動力,將無以為人,這是個最根本的為人哲學。

靜月文耕 觀評 從色無住到修身養性

提倡色無住,就是從根本上扼殺了人的本性。其實色無住也做不到,而當你真正做到了色無住,即色空,你真的就己經完全空虛而幻化成仙,就己經無法做人了。色無住無法做到,因為你無法成仙。

靜月文耕 觀評 從色無住到修身養性但存色性做善人,是能夠做到的,這就是要限制你的色性,使你的色性符合自然的本性,即住色性而心不亂。所謂有坐懷不亂的高潔,說的就是這種能夠限制自己的本性,而達到的一種修煉境界。


靜月文耕 觀評 從色無住到修身養性

所謂人生就是修行,就是指的以修色性為最根本的修行文化。人由色性而產生的一切過極慾望滿足的追求,是惡,是違背自然本性的。所謂修,就是限制自己惡的本性而一心向善。

靜月文耕 觀評 從色無住到修身養性

而自然的本性,無所謂善,也無所謂惡,是一切事物運動的和諧與均衡。但人都是以私慾為本,這是無法改變的,能改變的,只能限制自己過多的私慾追求,這就是一心向善,就是一心向符合自然運動的和諧均衡看齊,這就是人生就是修行。


靜月文耕 觀評 從色無住到修身養性

修行就是限制自己的私慾而一心向善,即與人為善。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文化,即修身養性。

∥@能量加特"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周思夢翔隨筆 晨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