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思:我们在日本面前已无秘密可言

忧思:我们在日本面前已无秘密可言

菊与刀

01

终于断断续续读罢美国人类社会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书的前言中这样写道:我们要用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思维方式和行动标准来面对如此特殊的一个强敌。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了解敌人的文化和习性,以便在与他们的战斗中取得先机并获得胜利。

在对日本国民行为习惯、思维特点和民族文化的充分思考下,这本书也终于不负众望,其对日本矛盾的国民性的分析让日本人几乎“毫无保留”地坦露在美国人面前,让日本人毫无秘密可言,这份研究报告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国战后改造日本的重要参考。60余年过去了,细想之下,美国对日本民族性格的把握和改造虽不算彻底,但也卓有成效。

02

在感叹作者对日本国民性分析透彻之余,我的内心却丝毫没有读完书后“功德圆满”的成就感,内心更多的是反而是几丝不安和惶恐。

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千百年以来没有一刻中断过。日本的国学大师内藤湖南把中国传统文化当作衣服,他说:“虽说是从中国借来的衣服,但当中国人脱得精光时,日本人身上总还有一件穿在身上没有脱下。”国学大师辜鸿铭看到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发扬光大时更是惊呼,“真正得到中国文化精华的,只有今天的日本。”我们的文化在日本生根发芽,帮助日本事业发展壮大的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孙子兵法》、《论语》、《三国演义》等俨然成为日本的精神故乡,我们自己反倒成了后来者。“日本文化还将兴起,中国如不振作,取而代之者将是吾敌国之日本人代表东方艺术,倘不幸如是,我们将有何颜面以对祖宗。”

徐悲鸿大师的忠告发人深思。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悠久的灵魂和最后一道防线。面对这个对我们的文化好学不倦,从我们的文化中得到无穷智慧的对手,除了对祖宗的伟大感到骄傲之外,我们更多的还需要有几分警醒和深思。

03

“忌讳战争,因为中国人经历过多次被侵略之苦,所以也很厌恶去侵略别的国家”;

“大国意识强,认为自己国家的文化最好并以此而自负”;

“阴郁,外人难于了解其内心;憨厚,忍耐力强;保守,不易改变”;

以上就是日本对中国人主要气质的研究,结论是在严酷的环境中经历了数千年磨练的中国人比较缺少乐观的精神。研究之细致、考察之深入是否戳痛了我们的心。

04

长期以来,日本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对中国的研究和考察、对中国民众的分析和理解。

日本人来华修学旅行,在研究方法上崇尚客观实证,重视文献解析和实地踏查,与此伴生的还有缜密的谍报活动。

日本有两大畅销书,一本是年年更新的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编的《中国情报》,一本是年年更新的《现代中国人名辞典》。《中国情报》自不必多说,作为工具书它包含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领域的各种信息数据;《现代中国人名辞典》更详细,中国党政要员、驻外公使,大军区、省军区正副司令员、政委,人代会(区县一级)、政协、司法、教育(大学副研究员以上)、文学、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体育乃至国营工厂(副经理以上)的人名、简历、能力等都尽在其中。依靠这些工具书来了解中国的各种情报数据、各阶层的人物,可谓方便之极。

日本驻华新闻记者的基本任务就是随时注意所在地的最新动态,每天分析中国的全部报纸杂志、分析全世界每天对中国的报道。及时向本社发回新闻资料。

为了做到熟悉中国,他们雇用中国的秘书、司机、厨师、女工、花匠,从而进一步从身边发生的小事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风土人情,掌握中国的民间脉搏。

除此之外,他们还以各种身份为掩护,以参观旅游为借口,标会地理信息,偷拍军事设施,窃取我国地理信息、军事重地和要人住地及决策机构等信息,细致详实程度令人不寒而栗。

05

我们在对手面前还有秘密可言吗?敌人是否已经在对我们的战斗中取得先机?

与之相比,我们对日本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日本深谙“枪打出头鸟”的哲学,精心“化妆”自己,有意“弱化”自己,以弱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让人们觉得日本是个正在衰落的国家,从而放松对日本的警惕,而我们自己却真的被这种假象迷惑。看看我们电视台的各个频道里放映的电视剧就能够知道,我们眼睛里的日本,依然是60年以前那个对我们烧杀抢掠的日本,依然是只是知道用战争和征服说话的日本,依然是中国GDP超过日本的兴奋,依然是日本经济萧条衰落的麻药,而近60年以来日本做了什么,我们却知之甚少。

06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日本虽小,却像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被许多人涂黑或不愿意观看,结果看不清敌人也会危害到自己。作为军人,我们在牢记历史、培育血性的同时,还需要一丝理性,在敌人研究我们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研究对手,希望《菊与刀》的“忧思”不在伟大的中华民族身上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