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民挖出1鏽鐵鉤,被文化館低價收購,專家大驚:這是國寶

問題:如何才能每天讀到這樣的故事?

我們知道,民間很多文物出現時,人們往往因不知是文物而隨意處置,以致於常常造成讓人懊悔的局面。小編今天就來說一說,發生在內蒙古翁牛特旗一個農民身上的故事。

70年代的時候,內蒙古農民張鳳祥在自家果園山坡上挖土整地,無意中竟然挖出一個石頭洞口。為了搞清楚洞中情況,他回家拿來手電,仔細向洞中照射。找了半天,也沒有發現什麼東西,只掏出來一個沉甸甸的鏽跡斑斑的鐵鉤,張鳳祥當做廢鐵帶回了家。

內蒙古農民挖出1鏽鐵鉤,被文化館低價收購,專家大驚:這是國寶

到家後,張鳳祥隨手就把這個鐵鉤扔給了年僅七歲的弟弟,給他當玩具耍。小弟弟非常喜歡這個彎曲曲的玩具,天天拿出去和村裡的小夥伴玩耍,漸漸的鐵鉤子上面的泥土褪去了,露出了裡面圓潤的光澤。張鳳祥一看,認為這不是鐵鉤而是玉鉤。

張鳳祥,認為玉鉤應該能值點錢。於是在村裡老人的指點下,將玉鉤拿到了翁牛特旗的文化館,想獲得一份獎金收入。文化館工作人員,認定這是一件玉器,但是造型古樸,作用和年代他們都不知道。最終,文化館還是決定按程序收購這件玉器,並支付給了張鳳祥30元獎金。

內蒙古農民挖出1鏽鐵鉤,被文化館低價收購,專家大驚:這是國寶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1984年,離翁牛特旗不遠的遼寧省發掘出了著名的紅山文化遺址,在一座距今五千多年的墓葬中,考古人員發掘出了許多陪葬玉器,其中最為珍貴的是玉豬龍。

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玉豬龍的消息傳到翁牛特旗文化館後,收購張鳳祥玉器的工作人員恍然大悟,拿出當年收購的玉器與紅山遺址的玉豬龍比對,造型一模一樣。

內蒙古農民挖出1鏽鐵鉤,被文化館低價收購,專家大驚:這是國寶

文化館對此非常異常重視,立即到北京請玉器專家鑑定。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拿到文化館帶去的玉器後,十分驚訝,認定這就是一件典型的紅山文化玉龍。國家後來將這件玉器命名為“中華第一玉雕龍”,定為國家一級甲等文物,也就是國寶級別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