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淡雅,來自內蒙古的美酒印象

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黃河美酒萬里行,酒遊家族沿著黃河蜿蜒的身姿,將酒遊記的旗幟遍插黃河沿岸各大酒廠:從青海西寧·互助青稞、甘肅張掖·濱河九糧液......到山西汾酒、內蒙古河套......再到河南仰韶......山東欣馬酒業。

對酒遊家族來說,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每一面旗幟背後都有道不盡的美酒飄香、寫不盡的酒遊感悟。尤其是對印象頗深的酒廠,總感覺寥寥數語無法盡現酒廠的“骨骼”與“神韻”。

於是,再將內蒙古河套酒業單獨成篇,因為這家酒廠的“獨特”很難不讓人印象深刻:一方面是其獨特的地理生態,一直獨享造物主的“偏愛”和黃河母親的“專寵”;另一方面則是其獨特的酒體風格——生態淡雅型白酒,在河套獨特的地理區位與文化印記下孕育而成,在整個白酒行業獨樹一幟!

生態淡雅,來自內蒙古的美酒印象


生態環境·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河套,特指內蒙古和寧夏境內賀蘭山以東、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黃河流經地區,黃河由南向北流經此處被陰山阻擋後,折而向東流,從而在中國的疆域版圖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幾”字型,因酷似套狀,故稱河套。

放眼中國疆域版圖,河套地處東經106°34″,北緯40°26″至41°13″,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無霜期短、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稀少,晝夜溫差大、四季分明。

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河套應該是乾旱、半乾旱的隔壁、沙漠,卻因獨享造物主的“偏愛”和母親黃河的“獨寵”,境內灌溉水系星羅密佈,溼地、湖泊隨處可見,造就了陰山腳下的“塞外江南”、適宜耕作的沙漠綠洲,讓河套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從最早的“河南地”、“新秦中”,到後來的“敕勒川,陰山下”;從古老的“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到新時代的“塞上江南,塞上糧倉”,遊牧民族與漢族政權在此更迭、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在此交織,衍生了與中華文化共生共榮的河套文化,成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支。

生態淡雅,來自內蒙古的美酒印象


河套文化·從歷史光陰裡走來

河套文化,若要追溯其淵源,需要從陰山岩畫著手。談到陰山岩畫又不得不談一談陰山。陰山,約形成於古生代巖紀至二疊紀的華力西造山運動,距今約3億年上下,像一層天然的屏障,守護著河套這一方靜謐的水土,成為漢族和少數民族交往的重要場所。

自青銅時代起,古代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在陰山鑿刻巖畫,勾勒出古代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及與漢族人民的交流活動。

如此硬朗的藝術形式,奠定了河套文化奔放與豪情的基調,使得河套文化更加的厚重與沉穩,因此河套經歷無數次政權的更迭、時代的變遷而初心不改,始終保持著自己豪放、豁達的底色,因此史學界稱“河套文化”是從歷史的光陰裡走出的文化。

置身其中,可以聆聽到朔風呼嘯中的駝鈴聲,感受到河套的雄渾、豪放,回味出胡雁、羌笛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旖旎,細嗅到掩埋在歷史光陰中的那縷淡淡的酒香……

生態淡雅,來自內蒙古的美酒印象


河套酒香·傳承兩千餘年

河套,是陰山與黃河共同守護的靜謐之地,不僅孕育了與中華文化共生共榮的河套文化,還衍生了傳承兩千年的套釀工藝,釀造了一瓶世代相傳的美酒佳釀——河套酒。

2003年,考古學家在河套地區的一次考古行動中,發掘出一樽漢代青銅鈁。青銅鈁內存放著可以流動、並散發著歷史幽香的漢代古酒。這表明,早在2000多年以前,河套便有了釀酒生產和飲酒文化,從而將河套的釀酒歷史推前至2000年前的漢代。

當時漢族政權與匈奴在河套地區連年征戰,政權更迭、文明交織的同時,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釀酒技藝也在此不斷融合,再加上昭君出塞,將漢代的釀酒技藝帶到河套地區,從而促進河套釀酒技藝的不斷提升,從而形成了河套地區的套釀技藝。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套釀技藝傳承至今,釀造出河套地區世世代代傳承的河套美酒。

如今,河套酒儼然成為內蒙古第一品牌,在內蒙古中高端市場佔據絕對優勢,並且不斷謀求全國市場,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濃香型白酒生產基地,並被中國酒業協會授予“中國北方第一窖”的榮譽稱號。

生態淡雅,來自內蒙古的美酒印象


生態淡雅·內蒙古美酒印象

內蒙古河套酒業集團,如今釀造規模在長江以北首屈一指,儼然成為白酒行業名副其實的隱形黑馬,這主要源於其不可複製的香型優勢——生態淡雅。

1979年第三屆全國名酒評比會,提出了按照色香味格給白酒打分的評比方法,從而形了濃香、醬香、清香三大主流香型。香型概念提出後,絕大多數的白酒企業都在按照自己的香型不斷強化,而河套酒業卻另闢蹊徑的研究起白酒香型的融合與創新。

香型概念與當地的地域生態密不可分,想要研究白酒香型的創新,首先需要研究當地的地理生態。河套,東經106°34″,北緯40°26″至41°13″,釀造清香型白酒,而同經度的茅臺,東經106°22″,北緯27°51″,釀造醬香型白酒。

為了打破這一地域限制,河套用40年實踐香型的融合、創新,提升產品品質,釀造出“窖香幽雅、綿甜醇厚、諧調甘爽、味淨香長”的生態淡雅型白酒。與同經度的茅臺相比,河套酒以味見長。如果說,醬香茅臺酒,將白酒的“香”做到了極致,那生態淡雅型的河套酒突出的是“味”,將白酒的“味”做到了極致。

而河套酒的這一突破,恰好迎合了白酒消費者從“吃香”到“吃味”的消費趨勢,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成為白酒行業香型融合的弄潮兒。憑藉生態淡雅的香型優勢,河套形成了白酒行業不可複製的競爭優勢,締造了內蒙古白酒產業獨樹一幟的淡雅型風格。


生態淡雅,來自內蒙古的美酒印象


漢代古酒

這就是河套,陰山與黃河共同守護的靜謐之地,憑藉自己的地緣優勢,孕育一方文化,釀造一瓶內蒙古好酒,幽雅、醇厚,這樣的淡雅之度、這樣的淡雅幽香如何不印象深刻?即便時光逝去,酒遊記對河套美酒的印象卻歷久彌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