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開後門」一詞的來歷

【開後門】比喻利用職權給予他人某些不應有的方便和利益。詞義解釋 “ 開後門”: 比喻當權者以權謀私,為行賄者提供的方便(之門)。 開後門比喻利用職權給予他人某些不應有的方便和利益。

文史百科-“開後門”一詞的來歷

近讀南宋吉水人羅大經所撰《鶴林玉露》,在甲編卷6中有“留後門”一條,其文曰:“今若直前,萬一蹉跌,退將安託?要須留後門,則庶幾進取有據。”這裡所說的“留後門”,是指辦事“留退路”的意思。

文史百科-“開後門”一詞的來歷

“開後門”一詞,則首見於明人王一鶚的《總督四鎮奏議十·舉劾四鎮將令疏》:“佔公匠六十餘名,各色營造私開後門,物議沸騰。”這裡的“開後門”,是指“開方便之門”,即在房屋的兩側或後面開一些小門,以方便人的出入。

現在所說的“開後門”或“走後門”,意思完全變了。

文史百科-“開後門”一詞的來歷

相傳北宋年間,宋哲宗死後,宋徽宗繼位,以蔡京為相。蔡京拼命貶謫和排斥舊吏,並規定其子女不得出仕和入京,甚至連其詩文也不準流傳,因此引起了人們強烈的不滿。一次朝廷設宴,藝人們在宴間演出了這樣一幕:一個大官據案中坐,傳判各事。有個和尚要求離京出遊,因其戒牒是哲宗年間的,即被令還俗;一個道士遺失度牒要求補發,因是哲宗年間出家的,立即被剝下道袍,復為百姓。這時,一個屬官上前低聲說:“今國庫發下的俸錢一千貫,皆為舊時錢文,如何處置?”這個大官略作沉思,悄悄地說:“那就走後門,從後門搬進來吧”

至此以後,凡是給官府送禮送錢的,均走後門。這走後門便就這樣傳了下來,直到如今住上了樓房,沒有後門了,於是送禮便改為晚間了。

與 “走後門”一詞的比較 “開後門”是受賄者“開”,側重於以權謀私的當權者,“走後門”是行賄著“走”,側重於通過不正當手段以達到某種目的的人, 開與走,各有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