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凶神的官家公子,一次性親手斃敵五十多人——銚期

漢光武帝劉秀打天下,多虧其麾下那個超強戰將組合,即"雲臺二十八將",在這二十八位戰爭高手中,有一位官家公子出身的老兄,在說書人的口中,他綽號"黑太歲"(歸劉秀後又改稱"漢太歲"),乃上天"二十八星宿"之"井木犴"下界。傳說中,這位太歲掌中的兵刃有倆:吸水提盧槍和打將鋼鞭。他保著劉秀重振漢室江山,全仗此兵刃。

正史中的銚期沒那麼多華麗包裝,但是也確實威猛、強悍、熱血、善戰,他是雲臺二十八將中,唯一一位正史明確所載一次性親手擊斃五十多號敵手的高手!

變身凶神的官家公子,一次性親手斃敵五十多人——銚期

京劇中的銚期

銚期,字次況,潁川郟縣(今河南平頂山)人,老爸銚猛是西漢末年的桂陽太守,類似於現在的市長,銚公子身高八尺二寸,容貌獨特,莊嚴肅穆,威風凜凜,看上去似乎不像是市領導的少爺,而像個金剛戰神。

銚期的成名並非源自於他的勇,而在於他的孝。

那一年,銚猛市長突然去世,銚公子化悲痛為力量,嚴格遵循儒家之道,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為爹服喪三年,此舉在推崇禮儀的古人眼中,實為大孝特孝當為楷模,從此家鄉父老爭奔走相告爭相傳頌,超級孝子和傑出青年的名聲響徹潁川。

銚公子有一個精通《春秋左傳》和《孫子兵法》的同鄉,叫馮異,文武雙全,性格謙遜,他聽說銚公子的光輝事蹟後甚為欣賞,當劉秀揮師潁川時,馮異得到劉秀重用,接著就把銚期推薦給了劉秀。劉秀馬上給銚期封了一個賊曹椽(主刑法)的暫時性職位。那位馮異日後和銚期都成了東漢開國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傳說是二十八星宿之箕水豹下界。

變身凶神的官家公子,一次性親手斃敵五十多人——銚期

劉秀

劉秀喜得銚期沒多久,自稱漢成帝之子、在河北邯鄲登基的王郎呼籲天下,緊急求購劉秀的人頭,其懸賞的價格令無數人眼紅——食邑十萬戶! 此時劉秀正在薊城(今北京),王朗的懸賞文告也已傳到了薊城,此地危險,劉秀立即在幾個保鏢的護衛下翻身上車,直奔城門!可是他急欲出城,卻死活出不去,因為有成百上千的人把這位未來的皇帝給圍堵了!自古以來,中國的老百姓就喜歡看熱鬧,這不,聽說有一位腦袋價值十萬戶的奇人離自己那麼近,薊城的百姓們激動得不行,他們呼兒喚女扶老攜幼蜂擁而來,導致嚴重的交通堵塞!

關鍵時刻,只見銚期端坐馬上,高舉長戟,怒目橫眉,吼出了一個字——"蹕!"這個"蹕",翻譯成現代話就是:國家最高領導人來啦!高度戒嚴啦!閒散人等全部迴避!這聲"蹕"可了不得,百姓們只覺得耳邊響起了炸雷,他們嚇得四散而逃。劉秀終於脫身了!當城門守衛阻攔劉秀的時候,銚期一戟把他們掃趴下了。

變身凶神的官家公子,一次性親手斃敵五十多人——銚期

漢軍

此後銚期受封偏將軍,在作戰中陷陣先登,無往不勝。在昔日楚霸王征戰的鉅鹿(今河北平鄉)城下,他血戰王朗軍,身負重傷依舊玩命,"手殺五十餘人",雖然還沒達到"百人斬"的無敵地步,但在正史中已算是罕有的壯舉了,這一紀錄,不但在雲臺二十八將中無人可比,就算在整個兩漢歷史上也是無可匹敵。

滅了王郎後,劉秀拜銚期為虎牙大將軍。銚期也挺有意思,剛升官就對劉秀說了一番頗為激盪的話:"主公,河北之地,連接邊塞,人們習於兵戰,號稱精銳勇猛。如今更始帝劉玄政治敗壞,國勢危殆,天下百姓無處歸往。主公佔據河山之險固,擁有精銳兵馬,應該順應萬眾思念漢之心,那麼天下誰敢不從?!"

銚期這番話的意思非常明瞭——讓劉秀趕緊稱帝。想到這兒,劉秀哈哈大笑,說道:"卿是想把實現當年'傳蹕'之事吧?!"

就在銚期鼓動劉秀稱帝而劉秀還在考慮之中的時候,有人來砸場子了,河北一帶實力最強的"反賊"銅馬農民起義軍興兵數十萬殺入清陽(今河北邢臺清河縣東南)和博平(今山東聊城荏平縣西北)。劉秀當即下令虎牙大將軍銚期和諸將前往迎擊!

銅馬軍雖多是"泥腿子",但仗著人多勢眾勁頭正足,銚期和諸將率漢軍與其數次交手,竟連戰連敗!這可把銚期惹怒了,他竟玩起了背水一戰,率軍在毫無退路的情況下對敵決死!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漢軍無不以一當十,集體發飆,全殺紅了眼,一開始還連連得手的銅馬軍終於招架不住。不多時,劉秀率救兵及時趕到,以絕其糧道的招數將銅馬軍徹底擊潰。、

搞定銅馬後,劉秀再接再厲,矛頭指向其他反賊,於射犬(今河南焦作沁陽市附近)攻打青犢、赤眉兩撥農民起義軍。作戰中,銚期再次發狠,又親斃敵"數十人",雖"身被三創",但越殺越猛,最終大獲全勝。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劉秀終於可以真正地享受"蹕"這個字了,他於鄗城登基,改元建武,東漢帝國和漢光武帝正式誕生。光武帝犒賞百官,銚期受封安成侯,食邑五千戶。此時天下依舊群雄割據,東漢君臣們依舊任重道遠。

劉秀的皇帝寶座還沒坐熱乎呢,魏郡(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帶)突然冒出三撥進行嚴重暴力事件的"恐怖分子"——檀鄉和五樓兩支農民軍、魏郡的豪強世族和更始部將卓京,劉秀很生氣,馬上任命銚期為魏郡太守,行大將軍事,前往平亂。銚期到任後,先調動本郡部隊打跑了卓京,緊接著調轉槍頭,大破檀鄉和五樓的農民軍,最後以溫柔的"攻心"之術平了當地的豪強世祖。魏郡從此一片和諧,當地官民,提起太守大人,無不佩服得五體投地。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光武帝劉秀駕臨魏郡,親眼看到這片土地在銚期太守治理下的安定團結,皇上大喜,封銚期為太中大夫(皇帝近臣),從此銚期離開魏郡跟隨皇上回到京城洛陽,又被任命為衛尉,似於中央警衛局局長。銚期調到中央工作後,秉性不改,曾在戰場上和地方上發威的他,面對皇上依然膽大包天,只要劉秀稍有不對,他馬上犯言直諫。有一次劉秀在皇宮裡宅得有些寂寞,打算銚期微服私訪,沒想到銚期當即蹦出來擋在御駕前頓首說:"臣聞古今之戒,變亂皆發生於未料之時,實不願陛下微服出行!"劉秀想了一會,決定聽從勸諫,調轉車頭返回宮內,不愧是個好皇帝。

正史中的銚期結局不錯,他於建武十年(公元34年)壽終正寢,劉秀甚為悲傷,親臨喪葬,贈送印綬,追諡"忠侯"。銚期一生為人信義為重,剛直不阿,為將以來,雖殺敵無數,但卻從不濫殺無辜擄掠百姓,入朝廷後憂患國事,敢於犯言直諫,堪稱成為後世王朝忠君直臣的楷模。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