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人曾是劉備的得力幹將,本可幫劉備成就大業,最後卻投靠曹操

這2人曾是劉備的得力干將,本可幫劉備成就大業,最後卻投靠曹操

三國算是一個比較開明的年代,有才的人可以自主選擇為誰效命,如果第一次沒選對人,還可以另行挑選,只要是真的人才,新主不僅不會計較他的過去,還會加以重用,所以才說三國是一個降將遍地走的時代,畢竟人才是不可多得的,只要他真心歸順,誰肯不要。因為人才可是成就大業的根本,而劉備一向有識人之明,以知人善用著稱,再加上仁義賢明的名聲,因此大多是人才都願意為他所用。

可卻有這麼兩個人,早年跟過劉備一段時間,還沒來得及大展身手,就因各種原因離開了劉備,後來歸順了曹操,並且對魏國大有貢獻,一人為魏國鎮守北疆多年,戰功卓越,另一人則成為了朝廷重臣,對內政貢獻頗大,他們就是田豫和陳群,劉備沒能留住他們,真是一大損失。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會疑惑,這二人是誰?怎麼沒聽過他們的名聲呢?那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這2人曾是劉備的得力干將,本可幫劉備成就大業,最後卻投靠曹操

一、田豫

劉備早年勢單力薄,曾投靠公孫瓚,也因此結識了趙雲,而田豫也是這時候投奔他的,後來劉備因救徐州牧陶謙有功,被封為豫州刺史,這時田豫因為母親年紀大了,需要照顧,無法跟隨劉備前去,只好告別劉備,劉備也很捨不得他,可惜沒辦法。離開劉備後,田豫先是投靠了公孫瓚,公孫瓚被擊敗,曹操得了徐州後,田豫便開始為曹操效力。

烏桓叛亂時,田豫曾與曹彰一起征討代郡,卻不小心中了敵人的埋伏,但田豫處事不驚,冷靜理智的利用地形,將戰車擺成圓形,弓箭手藏在裡面,敵人無法攻破便撤退了,這時田豫率兵趁勢追擊,不僅擊敗了敵軍,還將前來增援敵軍的鮮卑軍隊也擊退了,幫助曹彰平定了代郡。

這2人曾是劉備的得力干將,本可幫劉備成就大業,最後卻投靠曹操

魏國北邊的遊牧民族比較多,經常侵擾邊境,魏明帝便派田豫去鎮守北疆,田豫利用少數明族之間的矛盾,加以挑撥利誘,讓他們內戰,相互制衡,同時避免一家獨大,他在任期間,這些遊牧民族根本不敢前來騷擾,也無力騷擾,田豫威震北疆,就說這作戰能力和謀略,要是沒離開劉備,對他是多大的助力啊。

二、陳群

陳群是在劉備出任豫州刺史時投靠他的,陳群對內政頗有見解,而且有遠見卓識,陶謙去世後,眾人都推舉劉備接手徐州,而陳群卻說徐州接不得,因為有袁術為敵,而且呂布為人不可信,還有可能會偷襲,可劉備不聽他的,結果事實證明陳群的判斷是正確的,等劉備失去徐州後悔不聽陳群的時,陳群早已和父親躲入徐州避難,後來曹操打敗呂布,攻下徐州,陳群就歸順他了。

這2人曾是劉備的得力干將,本可幫劉備成就大業,最後卻投靠曹操

陳群的識人之明不亞於劉備,為曹操推薦了許多人才,在內政上的貢獻頗大,主修了魏國的律法《魏律》,還對選拔人才的方式進行了改革,提出了九品中正制,並不是說九品中正制就沒有缺點,但它非常適合當時的情況,也是選才制度上的一大突破,可惜劉備沒能留住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