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的旅途

“尊敬的旅客,我們抱歉地通知您,您乘坐的航班由於……”

令人害怕的通知還是來了,延誤的事實一旦在腦子裡散開,所有惡劣情緒都在瞬間被孵化。

你意識到接下來的一連串計劃,都將如推翻的多米諾骨牌,要因為這個不屬於個人失誤的原因而更改。

等待如此可怕,更可怕的是不知道還要等多久。這個銀灰色框架、落地玻璃幕牆、錚亮大理石地板的環境,剛才還在向你展示現代生活的節奏和氣息,現在卻成了禁錮你的龐然怪物。

但是,並非所有機場都面目可憎。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的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精緻、舒適,一如這個國家流露的氣質。除了有遊戲室和24小時影院,從T1到T3航站樓,分別設有以仙人掌、夢幻花園、蘭花、向日葵和蝴蝶為主題的五大花園,展示著美不勝收的熱帶島國風情。在超過一千隻蝴蝶都能怡然自得的生態機場,怎麼會有人感到無聊苦悶?

高冷的航空公司在這裡也格外善解人意,時常舉辦一些旅遊體驗活動,比如新西蘭航空公司曾在T3航站樓還原電影裡霍比特人居住的村落,讓旅客們過了一把癮。

如果你不滿足於淺嘗輒止,世界上還有多家設有博物館的機場能夠滿足你的探索欲。荷蘭甚至把國家博物館搬進了阿姆斯特丹機場,無須辦理入境手續,你就能飽覽歐洲窪地黃金時代的珍品。此外,韓國仁川機場有汗蒸桑拿,日本北海道新千歲機場有天然溫泉,在倫敦希思羅機場,你能享受到米其林名廚烹飪的大餐……

而你不得不承認現實和理想的落差如此之大,沒有花園、博物館、米其林美食,有的只是灌著冷氣的候機室,對面書店僅售賣成功學,餐廳90元一碗的牛肉麵令人難以下嚥。我們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面對的總是這樣沒有個性的國內城市機場。

在機場,你無法改變環境,便只能調整自己的心態,安排些事情,找一點樂子。

看電影或看書不一定是好主意,對於要求環境私密性的你來說,來來往往的人群和此起彼伏的廣播不可避免地形成干擾。有時候,在機場觀察別人也是一種樂趣。在倫敦斯坦斯特機場,一個身穿明黃色裙子的女人曾引起培訓顧問尼克·霍利約克的注意,她手上的繩子連接著一個大大的笑臉氣球,卻還是無法沖淡她孤獨且悲傷的氣息。“她這樣做,看上去像是為了等某個遲到的人,又或者是因為那個人永遠也不來了。”尼克想。在他按下快門的時候,這張意味獨特的照片留在了尼克的相冊裡,也點亮了他日後對這場延誤經歷的回憶。

延誤的場合即使從候機室轉移到更狹窄、悶熱、封閉的機艙,驚喜也是有可能發生的。一架北京飛澳門的航班,在北京機場乾等了3個小時,關在飛機裡的乘客變得暴躁不堪,恰好搭乘這班飛機的美國費城交響樂團,自發演奏了一首曲風由從容轉向歡快的《美國四重奏》,當樂聲流瀉,所有人都安靜了,飛機一輪又一輪的排隊時間顯得如此美妙。

當然,你很難遇上這種驚喜。但是你眼前座椅後方總有一隻未撕開的清潔袋吧?別以為它的用途就只是裝垃圾,澳大利亞天才級搖滾歌手尼克·凱夫就是把這個袋子當便箋紙,記錄他旅途中的疲憊、冥想和難忘的瞬間,這些作品最後集成一本書,名字就叫《嘔吐袋之歌》。

這些例子借鑑起來其實不需要成本,也沒有地域隔閡。只是,習慣趕路的中國人不習慣等一等。在國內,玩手機、打撲克是候機時的主要活動。有一部和飛機有關的電影《幸福終點站》,場景甚至只聚焦在機場。東歐遊客維克多到達紐約機場當天,他的祖國發生政變,包括護照在內的證件都失去了法律效力,他既不能辦理入境,也無法返回家鄉。滯留的他被迫在機場生活了9個月,在椅子上睡覺,在洗手間洗澡,靠著為其他旅客服務賺取伙食費。隨遇而安的男人和機場這個濃縮的物理空間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他在這裡發現了慷慨和野心、荒唐與溫馨、循規蹈矩和妙趣橫生,甚至和空姐產生了愛情。

“準時,雖然是我們對旅行的基本要求,我卻經常希望自己的班機能夠延誤——這樣才能被迫在機場裡多待一點時間。”阿蘭·德波頓說。這位作家在倫敦希思羅機場駐紮了一個星期,寫了一本《機場裡的小旅行》,告訴我們:機場可能比人們以為的更具啟發性。除了作為出發和抵達的過渡空間,人們其實可以把機場當成一個目的地,細細品味每一個角落的風景。

生活本身就是一場小旅行,在每一個地點,遇見不同的人和事物,只要善待時間,就會一直享受在路上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