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古韻雷池,美在遺風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望江(安徽省安慶市下轄縣),古雷池所在地,為江防重地。東晉咸和二年(327年),歷陽(安徽和縣)鎮將蘇峻叛亂,舉兵進犯建康(南京),江州刺史溫嶠欲領兵東下,中書令庾亮恐荊州刺史陶侃乘虛而入,在《報溫嶠書》中寫:“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成語“不越雷池一步”即源於此。

距今6000多年前,望江先民便在這塊土地上漁獵耕耘。三國時期,東吳在此設雷池監,以徵漁課。東晉隆安至元興年間設大雷戍,義熙元年(405年)正式設縣,迄今已有1600餘年的歷史。

悠久的時光為望江留下眾多的古蹟、文物和掌故。其境內有汪洋、黃家堰等古文化遺址,有古連塘城的城址,有太平軍寨址,有麴信陵、倪模等古代名人的墓葬,有文廟、雷陽書院、青林寺、褒隱寺塔等古建築,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部(渡江戰役)舊址。望江縣博物館內藏文物2000餘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文物佔700餘件,居安徽省縣級博物館前列。

中國民間傳頌的“二十四孝”中哭竹生筍、臥冰求鯉、聞雷泣墓(俗稱王祥臥冰、孟宗哭竹、仲源泣墓)的故事就發生在望江。20世紀50年代,望江尚有三孝祠。直到今天,望江人仍稱王祥臥冰處為臥冰池,所居村莊為王祥村,耕作之地為王祥圩;徐仲源墓葬之山叫孝感山。此外,九龍潭、陶寓灘等地的歷史故事流傳至今,無不包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印記。

在望江,還有一段編織出美的佳話。據史料記載,唐中晚期,文學家羅隱為避安史之亂,幾經跋涉來到香茗山蟄居棲身。一年秋天,羅隱遇上幾位在山上採果打秋的村姑,發現她們頭上的白底藍花頭巾雖然美觀、大方、耐用,但反面針腳線較亂,很不雅觀。他靈機一動,隨手從身旁的柞樹上折下一根針樣的長刺做演示,建議她們用針在白底布兩面挑繡。村姑們把羅隱的指點默記在心,回去後嘗試,果然挑繡出來的圖案正反成趣,令人耳目一新。這一技法一傳十、十傳百,慢慢成了望江挑花的獨特民間藝術。2008年,發源於“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鴉灘鎮的望江挑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此前,望江挑花早就四度進京,成為人民大會堂安徽廳的裝飾品。

若是聚焦風景,那麼武昌湖、香茗山、雷池和“望江十景”值得再尋。到了春天,便是全縣幾十萬畝油菜花爭妍的時刻。今年3月,這一情景吸引了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網、鳳凰網等全國20多家媒體的關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和財經頻道現場直播。望江影像,更是作為新名片傳遍大江南北。● 徐昌壽|文 何清|點評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戲入田間金花贊 吳雙傑 攝

點評:主體突出,色彩繽紛,作者用古今對比的手法來立意,選材角度較為新穎。從瞬間上看,演員表情抓取不錯,形體動作有動感。圍觀的人群與演員互動,鼓掌的動作側面說明了抓拍時正在演出情節的高潮。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田園逸緻 徐楊美 攝

點評:照片焦點清晰,曝光準確,展示出美麗的田園風光。作者借用前景渲染立體感,但紅花過於搶眼。此外,主體結像太小使畫面失去了明確的趣味中心。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挑花女 徐學專 攝

點評:古老的民居和整齊的柴垛展現出鄉村人物的真實生活,新舊對聯暗示一年又一年的時光飛逝。白色織物形成的反光照亮了被攝者的臉,表現出望江人對美的追求。照片立意不錯,但是擺拍痕跡過重。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鄉村晨曲 魯荔馨 攝

點評:作者擷取鄉村一隅的平靜場景,來表現和諧的生活,觀察細緻。畫面中人物形態各異,動作真實自然。綽綽的水面倒影強化了影像表現。建議對畫面再稍作剪裁,大膽捨棄不必要的構成元素。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春在涼泉 周紅霞 攝

點評:主陪體人物之間沒有重疊,背景中的老樹和房屋也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只是景深太大,缺乏對比效果,機位視角過於平淡,拍攝也需多思考照片如何與眾不同。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天鵝的家園 王中孝 攝

點評:作者用平和的視角敘述了宜居環保的家園,瞬間抓取較好,天空補白也到位,冷暖色調有對比。不足之處有兩點:一是地平線過於居中,有分割畫面之嫌,二是缺乏明顯趣味點,導致視線分散。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古鎮渡口 計光明 攝

點評:作者用油菜花做前景,呈現了拍攝的季節與時間,背景中古老的民居在濃霧襯托下若隱若現。遊船位於黃金分割點,填補了水面的空白。整體立意不錯,但拍攝經驗不足。這樣的場景建議採用焦距稍長的鏡頭,以便強調出虛實對比。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扶貧之光 鮑國華 攝

點評:作者對天空中的層次控制較好,大面積的金色渲染了宏大場景。逆光剪影下的建築主體更顯偉岸挺拔,借用陽光而沒有讓高光點出現在畫面中,是高明之處。只是取名過於泛泛,沒有與畫面產生直接聯繫。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金花引得央視來 張敏 攝

點評:作者採用高視點俯拍,大面積的油菜花盡收鏡底,機位選取不錯,色彩運用較好,人物沒有重疊。轉播車和農用小拖車之間形成了對比。但是天空細節缺失,加一片偏振鏡就可以解決。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溼地小鎮武昌湖 劉俊成 攝

點評:大面積藍色使畫面有靜謐之感,飛翔而過的鳥為本來平靜的水面帶來了一絲生機。遠處的輸電塔和水面上的小船是人類生活的印記,和諧的氛圍突出。然而,取景範圍過大、缺少興趣點是主要問題。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武昌湖冬捕 李林 攝

點評:逆光下的人物呈半剪影狀態,形體動作具有職業特徵,強化了視覺語言的表達效果。但是畫面右側後期修改痕跡較突兀。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紡織工 李應平 攝

點評:作者低角度取景,用24mm廣角鏡頭貼近被攝物,使前景中的絲線被虛化。全開F2.8光圈,ISO1250的高感光度,保證了1/80秒的快門速度。將人物置於暗背景下,更加有利於突出主體。人物缺乏眼神光是最大的遺憾,還需耐心等待和細心觀察。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春韻 沈劍敏 攝

點評:高視點俯拍的寬幅照片有利於展示開闊的視野。雲霧散落在鄉間,渲染了村落的神秘,拍攝時機把握不錯。畫面明暗效果良好,層次較為突出,細節質感也不錯,但是缺乏明顯的趣味點。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古塔新姿 李曙兵 攝

點評:雪後景區大面積的白雪,掩蓋了地面雜亂的痕跡。主體古塔位於黃金分割點,與遠處的亭子、建築物和青山背景相映襯,更顯古樸而滄桑。只是前景佔比過大分散了觀者注意力,取景時應避免貪大求全。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國大春色 劉慧芳 攝

點評:作者巧借輪廓光勾勒出建築物的外部特徵,同時保留住夜景天空的部分層次,說明拍攝時機把握良好。大面積油菜花前景的借用和低角度取景,融合了環境。建議對畫面再做剪裁,有利於突出主體。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節日裡的回民村 史景蘭 攝

點評:背景中的鄉村建築特徵襯托點題,人物的動態緊扣主題,瞬間把握到位,安排錯落有致。建議適當改變機位,避免主體人物與背景重疊,影響畫面的美感。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甜蜜的事業 左奇 攝

點評:作者用長焦鏡頭的壓縮感來強化視覺感受,背景中的民居和油菜花田依稀可辨,虛實對比手法較好地交代出環境。主體人物神態自然,形體語言的抓拍瞬間突出了養蜂的職業特點。不足之處是草帽上高光有溢出,可後期進行局部調整。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傳承 汪文芳 攝

點評:側順光勾勒出主體人物的表情,抓拍真實自然,無做作之感,明暗對比較強。壓暗的背景更加有利於突出主體和主題。只是局部高光仍有少許溢出,建議後期再做調整。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愛挑花的小姑娘 伍建設 攝

點評:選取油菜花和民居做背景,作者突出人物笑臉和動作瞬間表現青春飛揚的精神風貌,主題鮮明而突出。側順光運用較好,右側適當留有空間,避免了擁堵。不足在於擺拍奔跑的痕跡重,而且人物有重疊。

望江:古韵雷池,美在遗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