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浑源古城有数百座古民居,每一座院子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每一座院子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在小城待得越久,越会关注这些古色斑驳的老宅院。因此,每每流连于大街小巷,看着那些自具特色的老院子,分外亲切,如同见到了一个个阅历丰富且风烛残年的老人。

浑源的老宅院太多了,几乎每条小巷都是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因此无数次从大石头巷经过,对同样古风犹存的8号院熟视无睹。直到有一天,再一次路过那里,不经意间被临街一条砖柱上部精美的墀头所吸引。按照传统建筑规制,这种墀头决不会是单独的一条,应该还有一条与之相对称。刻意寻找之下,从保存尚完整的大门楼的另一侧,很快找到对称的另一条砖柱,上部同样有精美的墀头。墀头一般位于外山墙的边柱,像房屋昂扬的颈部,像这样竖立两条饰有墀头的砖柱实不多见,这让人感觉到这座老宅院的不同寻常。经一番询问得知,这所院子曾住过一个姓姚的举人,人称姚举人院。从那时起,就对这座院子留了心,想着以后进去好好看看。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姚举人院大门及北侧的砖柱墀头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姚举人院大门南侧的砖柱墀头

2018年7月,同学姚君对我讲起这座院子的来历。这所院子既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他的祖院,他就是光绪举人姚德厚的后人。听了他的介绍,对这座院子有了睽违日久的感觉,自然有了更多期待。近日,数次前往探访此院,每次都会有一些心得,感受着前人营建时的工匠之术、揣摩着他们的想法、领略着他们的智慧,然后对整座院落形成了一个总体认识。

现在,谨将这座院子的建筑布局特点阐述如下。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从街上看院内,大门、二门、主院明间位于中轴线上

一、姚举人院的平面布局

姚举人院位于大石头巷8号,是一座“东为主”的二进四合院,大门临街向西开,两进院子又各有一个很小的南跨院。可以说,8号院是由第一进院、第一进院南跨院、第二进院、第二进院南跨院等四所院子组成,第二进院是面积较大、规制较高的主院,其他三所院子则面积不大、规制较简。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标准三进四合院模拟图

晋北四合院讲究“五正三配”的格局。如果是一进四合院,院子主房是五间正房,左、右厢房各为三间配房,倒座房与主房相对也是五间,呈“口”字结构。如果是二进四合院,主房和左、右厢房不变,通常是在左、右厢房靠近倒座房的山墙之间加障墙,将院落划分为内外两重,障墙中间为垂花门,倒座房与障墙形成狭长的第一进院落,呈“日”字结构。如果是三进四合院,一般是在正房的后面加一排后罩房,后罩房的房间间数与正房相同,后罩房与正房形成狭长的第三进院落,呈“目”字结构。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标准三进四合院平面图

姚举人院大体属于标准的二进四合院,但是因为占地面积的关系,又做了一些变通。这座二进四合院是坐东朝西,东西总长度勉强能盖两进院的房子,南面还有一些空地,房主便在第一进院和第二进院各附建了一个南跨院。第一进院的南跨院面积很小,除了两间倒座房外,所余地方不大,只够盖个辗房、柴房、厕所等功能性小房。第二进院的南跨院面积稍大,东房盖了三间主房,南、北厢房只够各盖一间,西房也盖了一间。实际上,这处南跨院所起的作用与第三进院差不多,第三进院的后罩房是为家里女眷所住又称绣女房,南跨院的作用与此类似。因此,姚举人院是不规整的“田”字结构。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姚举人院的平面图

二、第一进院的建筑特征

第一进院和第一进院南跨院有一座共同的单体主建筑,那就是排列成一排的8间倒座房,其中第一进院6间、南跨院2间。整排倒座房坐西朝东,与坐东朝西的主房相对,因此称之为倒座房。第二进院南、北厢房的西山墙之间加有障墙,墙的正中间为垂花门,倒座房与这道障墙形成狭长的第一进院落。这个狭长院子又从最南面两间倒座房的北山墙为分隔线,分隔出一个南跨院。这个南跨院还有几间辗房、柴房、厕所之类的功能房,都很简易,没有什么建筑价值。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姚举人院外景,大门南面二间倒座房作过翻修,突出于原后墙本体

倒座房是很特殊的一排房屋,因为在这排房屋中间,有一间房舍用作大门,大门也称院门,是整座院子对外进出的惟一通道。传统四合院是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围起来的,屋门朝向均朝着院内,住户自成天地,与外界的通道只有大门。倒座房的房门朝着院内,因靠近大门,大多作为客房或者役仆们居住的房屋,最边的房屋多用作私塾及厕所,主人家是不会住在这里的。但是,因为倒座房后墙是临街房屋,且有大门位列其中,万众观瞻,是整座院子的门面,大多盖得比较讲究。倒座房与院内主房遥遥相对,一般来说房间的间数与主房相同,但屋高稍低一些,从屋脊等雕饰来看比主房的规格要稍低一些。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从院内看大门,门楼上脊花瓦犹存,次间屋顶可看到垂脊

姚举人院共有8间倒座房,这8间倒座房的门窗和屋顶形制完全一致,卷棚双坡硬山顶,最南、最北山墙的临街屋檐处叠合多层枭混线的墀头,屋顶有两条边垂脊。第一进院的其中5间为基本倒座房,这5间基本倒座房与5间主房相对,正中的一间辟为院子的大门。大门是最重要的一间倒座房,相当于主房的明间。次重要的房间是坚挨大门的两间,类似于主房的次间,这两间与大门一起,组成了倒座房的核心三间。说这中间三间是核心房间,具体表现在屋顶和临街的建筑构件雕饰上。这三间房的南、北山墙上面的屋顶上布置有两条垂脊,垂脊延伸末端有脊兽,为了让临街的这两个脊兽更加直观来衬托大门的雄浑,在这两堵山墙的临街位置各营建起一条砖柱,砖柱上部有精致的须弥座及二层三面砖雕墀头,与屋顶上的脊兽互济互补,各显其胜。

再次重要的房间是坚挨核心三间的两间,类似于主房的梢间,这二间与核心三间一起,组成了倒座房的基本五间。说这中间五间是基本房间,一是因为它与院内五间主房是对称的,二是梁架结构上一体的。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大门北侧的三间倒座房,门窗前堆满杂物,现未住人

另外三间房间中,一间处于基本五间的最北面,两间处于基本五间的最南面,类似于主房的尽间,这三间与基本五间一起,组成了倒座房的整体;其中,最南面这两间也是南跨院的主房。这三间房间的规格最低,它们虽然从屋顶看与基本五间联为一体的,但是内部的梁架结构却是独立的,木材用料也不讲究,梁檩或细或减,因陋就简了。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第一进院的南跨院,右为两间倒座房,是院内主房

、第二进院的建筑特征

第二进院是整座院子的主院,院内有三座单体建筑,即五间东主房、三间南厢房、三间北厢房。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第二进院,二门处新建两间违章小房阻挡了视线

五间东房是院内主房,檐高、阔宽、进深均为最大尺寸,规格最高,双坡硬山顶。屋顶为青筒瓦覆盖,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脊花瓦和脊兽一应俱全,房檐处有滴水瓦。可惜现在正脊的脊花瓦全部毁失,仅用青筒瓦替代。五间主房正中三间的门窗前置有穿廊,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住户将穿廊的南、北两端用砖和水泥封堵为墙,将门窗向前移至穿廊外檐,这三间主房的室内面积每间就扩大了进深1.5米的穿廊面积。一般来说,主房门窗前置有廊庑是常见陈设,五间主房前面全部置廊称为穿廊,五间主房正中一间(明间)前面置廊称为过庭,五间主房正中三间(一明间,两次间)前面置廊庑比较少见。如今,进了第二进院子后向东面看,五间正房只露出明间和南、北次间各半间,视线被穿廊外檐所置门窗挡的严严实实,不能窥见五间主房的全貌,以至误以为原本就是这样的形制,以为这正中三间正房(一明间,两次间)原本就比把边两间正房(梢间)的进深多出1.5米。经过从穿廊南、北外端反复查看,发现穿廊的南、北两端的山墙是临时封砌,并非原有旧貌,始释然豁解。目前,这种五间正房门窗前面置有正中三个开间的穿廊尚属仅见,为浑源古民居的孤例。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正房穿廊后砌的南山墙,新建印痕明显,粗糙不堪

三间南厢房和三间北厢房是院内配房,檐高、阔宽、进深均为小于正房,单坡硬山顶。屋顶为青筒瓦覆盖,每座房子均有一条正脊和两条边脊,脊花瓦和脊兽一应俱全,房檐处有滴水瓦,均为保存完好的原物。第二进院虽是主院,但也局促,南、北厢房相距太近,自然遮挡住东面主房的采光,也影响到由院门进来后向主房的南北两侧道路的通行。为了节省一些空间,南、北厢房的东山墙屋檐下部分成为悬空,在东山墙檐檩的高度处垒一块挑檐木,挑檐木上面为有图案的砖雕墀头,正好处于屋顶东垂脊末端的下面,显得灵巧。南、北厢房的西山墙的屋檐下面部分并未悬空,砖墙上下直通,檐檩的高度处也有砖雕墀头,但这墀头全无雕饰图案,只有叠合多层枭混线而已。因此,南、北厢房的东山墙墀头的对称的,西山墙墀头也是对称的,而本身建筑的东、西山墙的墀头却不对称,这是蛮有趣味的。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二进院南厢房(右)和主房(左)的交汇处,两座房间之间的夹道可通往第二进院南跨院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二进院南厢房西端,西面的房屋是倒座房,南厢房和倒座房的夹道通往第一进院南跨院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二进院北厢房(左)和主房(右)交汇处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二进院北厢房西山墙,北厢房屋后留有半米宽的水道

第二进院有一个南跨院,院内有四座单体建筑,即三间东房、一间南房、一间北房、一间西房。东房为三间主房,尚方便居住;因院内空间狭小,南房、北房、西房只够盖一间。这四座房屋的规格基本一致,均为单坡硬山坡,无脊无墀头等雕饰,建筑极简,惟三间东房比其他房间略高一些而已。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二进院南跨院,从左至右分别一间南房、一间西房、一间北房,地势狭小

四、四道院门的布置

姚举人院共有四道门,大门是整座院落通往外面的惟一出入通道。

大门是倒座房最重要的一间房间,与主房的明间遥遥相对,面宽2.4米、进深3.5米、檐高3.05米。大门的屋顶上建有高耸的传统门楼,门楼顶上正脊、垂脊、脊兽等构件一应俱全。大门的门框位于中柱,虽无门籫,但属广亮式大门;大门内上有天棚板、走马板,下面有抱鼓石;大门的内墙有影壁,由方砖铺就;大门的门扇有铁铺首和铁门钉。大门的内檐柱部位原有铁钩等关门闭户的小装置,到了晚上,役仆就会将数扇长方形的插板挂上,用门栓插住闭户;到了早上,就会将门栓打开,将这些插板取下;内檐柱下的插板是关门闭户的机关,而不是大门的门扇,这颇让人意外。大门的外檐柱上有对称的木雕雀替。因为大门正对着二门,所以院内并无砖雕照壁。院门外有旗杆,旗杆下面有长方体条石,条石正中有旗杆孔,为了旌表姚举人功德而制,现已不存。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大门的雀替、走马板、天棚板和门框、门扇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大门内方砖铺就的影壁

除此之外,姚举人院还有三道内门,分别为第一进院与第二进院之间的门(简称A门)、第二进院与第二进院南跨院之间的门(简称B门)、第一进院与第一进院南跨院之间的门(简称C门)。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位于庆永兴巷的垂花门,此种门楼样式多用作四合院的二门

第一进院与第二进院之间的门,一般称为二门,多置为垂花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中的“二门”指的就是这道门。旧时,大户人家都会住在第二进院或第三进院里,女眷们一般不能轻易走到外宅,不能随便迈过垂花门。内眷在外面有要办的事情,就会通知役仆们或女佣去办,她们只须在内宅发号施令。役仆们住在倒座房里,垂花门两端有障墙,障墙是内宅与外宅的分界线,垂花门就是内宅与外宅的通道。姚举人院过于狭窄,为了节省空间,南、北厢房的西山墙成为障墙的一部分,仅在这两堵山墙之间筑了一座简易门楼,这座门楼是由较宽的拱券门洞加盖一个“相公帽式”的双坡屋顶组成。A门西面正对着大门,两门仅隔2米之遥,A门东面正对着主房明间。此门和大门一样,是主客的出入之门,因而建得大气而体面。现在,A门及障墙已拆毁不存,第一进院与第二进院联为一体。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A门原址,障墙在南、北厢房的西山墙之间,门楼居中。现已不存

B门位于五间正房门窗前的南面,为一个上圆下方的拱券门。拱券门上面覆有花栏月墙。这道门是专为第二进院的南跨院而设,这个南跨院相当于为住女眷而建的后罩房,外人一般不会涉足。此门因而建得秀气而隐秘。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B门——拱券门,所见大屋为主房南次间前的穿廊房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B门上面的花栏月墙

C门位于第一进院的正南,为一个正圆形的月亮门。月亮门上面为平顶墙,覆有脊花瓦。这道门是专为第一进院的南跨院而设,这个南跨院是用作辗房的功能院,役仆们劳作时进出最多,不用太过讲究。此门因而建得略为简约而粗疏。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C门——月亮门,里面为第一进院的南跨院

五、姚举人院的营建特征

浑源四合院和北京四合院的格局相差不多,但也不完全一样。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传承,四合院的规制已基本清楚,各种功能、布局、构件都有相应的标准。但是,浑源的每一座老院子与其他的院子都不会雷同,房屋布局和建筑形式不会千篇一律,它们往往会根据一些因素而作着改变。影响四合院营建的因素很多,大致有地形(占地形状)、面积(占地面积)、街道走向(决定着大门的方位)、房主财富(决定着建筑的繁简)、房主地位(决定着建筑的等级)、功能(决定着院子的实用性)等,多种因素共同的作用决定了营建院子最后的形态。

姚举人院是由姚举人的族人所建,因地形及占地面积的因素,无法营建三进四合院,便营建了三进四合院的变体,即第二进院的南跨院,由这个南跨院承载第三进院的功能。这片土地只临着一条位于西侧的大石头巷,只能将大门向西开,决定了“东为主”的院落格局。因姚举人的显赫名位,在正中三间倒座房的屋顶加了两条垂脊,在临街一面加装两条饰有墀头的砖柱,在大门前置有旗杆石,在正中三间主房门窗前置有穿廊。因当时家庭人丁不旺,主人家居住的房屋已富富有余,便将第二进院的南跨院的面积有意缩小,多出来的面积分在第一进院的南跨院中,以用作役仆居住、辗房、柴房等功能性用房,增强实用性。大门、二门、主房明间处于内、外院的中轴线上,两座南跨院是附属院子。

总之,姚举人院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它在尽可能符合传统四合院规制的前提下,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让院子的建筑规制既符合姚举人的身份,又具有实用性。因此,这所院落在平面布局上具有惟一性,在建筑方面具有独特性,同时又是名人故居,自有其存在的意义。

韩众城于2018年8月26日

浑源古院落调查报告|姚举人院(技术篇)

姚举人院外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