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柑橘黑星病三大類型:黑斑型、黑星型和毒性型

請您在閱讀本文之前,點擊右上的“關注”,以後您就可以免費收到[農技分享]每天推送的最新價格行情、三農政策、農業、園藝、養殖、花卉等內容了。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柑橘產業聯盟

柑橘黑星病也稱為柑橘黑斑病,大部分柑橘產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該病主要為害柑橘果實,葉片、嫩梢亦有發生。

為害輕者,降低果實品質,影響柑橘果實商品價值,為害嚴重時,造成早期落果和落葉,嚴重影響柑橘產量。貯藏運輸期間,病斑繼續擴大,使果實變黑腐爛,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

為害症狀圖解

柑橘黑星病的症狀多出現在近成熟的果實上,也可為害葉片和枝梢。

葉片受害

病害|柑橘黑星病三大類型:黑斑型、黑星型和毒性型

常發生在老葉上,通常呈圓形,中央稍四陷,褐色至灰白色,常常有黑色的分生孢子器著生,病斑周圍有明顯的黃色暈圈,易與紅蜘蛛為害混淆。

果實受害

黑斑病菌主要侵染幼果,幼果期不顯症狀,若幼果發病嚴重會引起果實脫落。果實膨大期至成熟期在表皮開始出現病害症狀,但不會引起果肉腐爛。

果實受害後根據病斑類型的不同主要分為黑斑型、黑星型和毒性型

病害|柑橘黑星病三大類型:黑斑型、黑星型和毒性型

黑斑型

黑斑型:病斑小而淺,僅限於果皮,圓形,邊緣黑褐色微隆起,有時病斑外圍有綠色的暈圈。病斑中央四陷,灰色至紅棕色,常有微凸起的黑色小點(分生孢子器)著生。

病害|柑橘黑星病三大類型:黑斑型、黑星型和毒性型

黑星型

黑星型:病斑很小,直徑稍凹陷,灰色至紅棕色,或淡紅褐色,褐色,常有暗紅或褐色的邊緣,這種類型的病斑很少產生分生孢子器。

病害|柑橘黑星病三大類型:黑斑型、黑星型和毒性型

毒性型

毒性型:在條件適宜時,多個斑點聯合形成擴散狀的大病斑,病斑深入果皮內,褐色至黑色,革質,邊界不清,條件適宜時可很快蔓延至整個果實,引起腐爛。

幾種類型病斑有時可混合發生,黑斑和黑星型在條件適宜時均可發展成為毒性型。

發生流行特點

病害|柑橘黑星病三大類型:黑斑型、黑星型和毒性型

柑橘黑星病為真菌病害,有性階段為柑橘球座菌,無性階段為柑橘莖點黴。

其病原具有兩個特性:

①弱寄生性;②病原菌具有潛伏侵染特性,一般在謝花後的一個半月內侵入幼果內,膨果期和果實將著色時顯現症狀。

流行途徑

病菌以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子囊孢子、菌絲體等在病葉、病枝、病果上越冬。

次年環境適宜時,放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主要借風雨、昆蟲傳播,落在寄主植物幼果、嫩梢上,萌發芽管進行侵染。

病菌侵入後,其菌絲體受抑制而潛育,潛育期3~6個月。

果實近成熟時,菌絲體迅速生長擴展,受害部位出現病斑,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放出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

流行規律

高溫有利於病害發展和症狀的表達,降雨量影響子囊孢子的釋放,病害嚴重程度與降水量密切相關。

春梢期:葉片(發病較輕,高溫高溼則重)

謝花期:幼果(嚴重時落果)

夏梢期:葉片和果實(葉片發病常比春梢期重)

膨果至轉色期:果實(顯現症狀)

貯藏期:果實(變黑腐爛)

流行原因

高溫多溼的條件下,發病嚴重,在悶熱的天氣尤為嚴重。

肥料不足、缺乏有機肥、地下水位高、環境鬱閉、管理粗放、樹勢衰弱的果園,該病發生嚴重。

綜合防治方法

病害|柑橘黑星病三大類型:黑斑型、黑星型和毒性型

黑星病與砂皮病混發

黑星病病菌與砂皮病病菌相似,都屬於弱寄生菌,在樹勢弱時極易感病,所以提升樹勢,可有效的增強其抗病能力。同時,黑星病病菌潛伏期較長,所以在謝花後至膨果期要提前預防及鞏固,一旦出現症狀才用藥,多為時晚矣!

①加強對柑橘樹體的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疏鬆培肥土壤,注意氮、磷、鉀肥的配合施用,配合使用生物刺激劑根施型,促進樹體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

②對鬱閉的果園、樹冠,進行間伐或大枝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③冬季做好藥劑清園工作,結合修剪,剪除病枝,將落葉、殘枝、落果收集乾淨,加以燒燬。

④在謝花後15天第一次噴藥,以後每隔15天左右噴藥1次,連續3次;6~7月再鞏固一次。

藥劑可選擇:代森錳鋅、醚菌酯、苯醚甲環唑、戊唑醇、腈菌唑等。注意以內吸性殺菌劑(抑制病原菌在果實體內的擴展)和保護性殺菌劑(保護果實免受病菌的侵入)組合使用。

⑤為防止果實儲運中繼續發病,果實要規範採收,輕拿輕放,避免產生新傷,運輸過程中要防擠傷、擦傷。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章,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