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再過不久就要開學了,孩子們紛紛要踏入學堂,父母們又要目送著他們的背影,看著他們一次次離開自己的身旁。

成長,總是伴隨著時光流逝。

還是十多年前,小午媽記下了席慕容寫下的一句話,不是她那首最出名的《一棵開花的樹》,只是下面這句:

當生命的影像用快速放映之後,我們還有沒有勇氣去面對需要每分每秒走出來的旅程?

沒想到,卻有“殘忍”的導演把這些靈動逼真的生命影像活生生地搬上了屏幕,並開啟了快速播放。

把孩子五年、十年成長的光陰,拍攝剪輯成了50分鐘、90分鐘的影片,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零零後》裡2歲的錫坤和小學六年級的錫坤

這部紀錄片的內容恰如其名,講的是《零零後》的故事。

事實上,《零零後》的導演張同道花了十年時間跟拍,並不是為了讓我們傷春悲秋,接受採訪時他說:

天真的笑容、誠懇的傷痛、親人之間難以溝通的隔閡……那些真實的細節和話語在時間顯微鏡下所釋放的能量,足矣讓家長或教師反思:

我們是在幫助還是傷害孩子?

很高興近年來,越來越多出色的國產紀錄片逐漸出現在了觀眾面前。紀錄片相比普通影視作品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它的真實性,它讓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瞭解真實的世界。

郭柯導演的《二十二》關注了內地僅剩的22位“慰安婦”倖存者的生活現狀與精神世界;

陳為軍導演的《生門》選錄了幾位中國產婦的現狀,再次敲響了“提高女性權利”的鐘聲;

而《零零後》則是記錄千禧年後幾個普通家庭的十年。這十年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的過程,是一群00後的成長故事,也是他們父母十年來經歷的真實故事。

60分媽媽

第一個出場的家庭是錫坤和他的媽媽。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錫坤媽媽身上,有中國母親典型的奉獻精神。

儘量給孩子最優質的教育,和無微不至的關懷;

睡前會講故事給孩子聽,陪他做他喜歡的事,如看魔術表演、聽他講解自己的發明創造;允許他釋放調皮搗蛋的天性,哪怕在許多人看來是胡作非為的事…比如在廚房弄個火燒麵條。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順其自然、自由生長”也極好地保住了孩子熱愛發明創造的興趣。

錫坤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名科學家。

他喜歡搗鼓的也是些極具科技感的玩具,比如各類齒輪、槓桿、飛機、電路元件等。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錫坤媽媽也並非什麼事都由著孩子,她會把孩子逼出自己的舒適區。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他有可能會被逼,但是過後就不一樣了,這個是對孩子負責”,錫坤媽媽奉行有原則的寵愛。

在這對母子的故事中,最讓小午媽感慨的是,很多次看著人群中錫坤媽媽在尋找、等待自己孩子的那種目光,以及一次次目送孩子離開時望著孩子背影的表情。

愛得有多深,才總會不經意,流露出那樣焦急與不捨?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這是紀錄片,她不是演員,而是一位真真實實的母親,母子間的感情正如龍應臺所說: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拍攝的最後,錫坤媽媽對自己做了簡單的評價: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尤其是不太懂,但是我覺得,首先我是一個很努力的媽媽,因為我在學習,我在一直改變自己。

二孩家庭

第二個家庭的故事相比起錫坤母子,處處都體現出了一股無奈之情。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13歲的萌萌,進入了青春期,不再像小時候那麼粘著父母,變得叛逆、疏離、不再願意與父母深入交流。

有時候惱了,萌萌甚至會直接對著媽媽嚷嚷“大媽閉嘴!”

喜歡玩手機,玩直播,和朋友們一起熱舞。父母對大女兒的種種轉變,不知所措,只說大概是因為到了青春期。

萌萌10歲時,母親意外懷孕,無奈下,只能生下了妹妹小柚子,在這之前,完全沒有給大女兒做過任何心理疏導。

萌萌從來沒有想過要妹妹,甚至希望能將妹妹退貨。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姐妹倆的感情一直也沒有多好,許是因為萌萌年齡大了,沒辦法和小妹妹玩到一起。

為了促進姐妹倆的感情交流,媽媽在大女兒13歲生日的時,送了她一副很貴的耳機,條件是——萌萌必須每天和妹妹玩15分鐘,期限是半年。

萌萌雖然照做了,但心裡還是牴觸的。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一旁的老父親立刻掏出了手機,記錄下了這有意義的一刻。

“第一天陪妹妹玩。”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媽媽說,自己也曾和哥哥不怎麼親,但時間慢慢讓他們血脈相連,所以她相信,未來萌萌和小柚子姐妹倆一定能感情很好。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而一旁,話外旁白問起萌萌的願望是什麼,她說希望能有一臺時光機,回到從前吧。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從前沒有妹妹,她是爸爸媽媽唯一最愛的女兒。現在爸爸媽媽肯定也愛著她,只是她不再是唯一。

小午媽看著萌萌流淚覺得心痛。

全面放開二胎後,越來越多的家庭準備要生二孩,這之前,請一定儘早和家裡的大孩子商量好,理解弟弟妹妹到來的真正含義。

不要讓二孩的降臨成為對大孩的傷害。

帶著孩子騎川藏線的爸爸

紀錄片裡還有一位熱愛極限運動的糙漢子爸爸,選擇在孩子中考結束後帶他騎行到拉薩。

估摸著爸爸也知道大道理說多了孩子不愛聽,所以言傳不如身教,就用騎行來教授孩子種種人生的道理,爸爸說:

人生有很多事情你必須去面對,你選擇不了。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假設這句話不是在騎行去拉薩的路上,父親對孩子娓娓道來,而是在飯桌上隨便這麼一說,只會顯得乾癟無力。

一路上他們經歷了暴雨、經歷了強勁的逆風、經歷了長達100多公里泥濘不堪的爛路、經歷了無數個高海拔上坡騎行…

這場不一樣的畢業旅行,毫無疑問讓男孩收穫了巨大的成長。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當男孩自豪地對著攝像機說,這次川藏全程都是他自己騎下來時,內心的滿足感應該已經爆棚。

畢竟這是孩子通過自身努力、克服艱難險阻成功到達彼岸的經驗。

只有行走在路上,才能真切地明白,路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沒有他人可以替代你前行。

希望孩子努力、拼搏終於不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他是真的懂了:

你要一直去爬你要努力去爬,你別的什麼都不要去想,不要去想什麼環境、溫度、海拔,只要把目標定好了,然後去完成它,你就可以成功。

糙漢子爸爸雖然懂得身教,但也有些地方做得不足,攝像機也都一一拍了下來。

比如脾氣偶爾會有點暴躁,教孩子做題時耐心稍顯不足,動輒大嗓門地罵上兩句,孩子也不太敢還嘴。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在採訪時孩子也袒露了心聲。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他一發脾氣,我就覺得自己特別弱小,一點話語權都沒有。”

後來父親被問及此事,一臉愧疚,他說他不知道暴脾氣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也沒有考慮那麼多後果,是自己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是人誰沒個缺點,難得的是,父母有承認自己錯誤的擔當。

都說《零零後》是中國版的《人生7年》,小午媽卻覺得它與《少年時代》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少年時代》的導演花了12年的時間,拍攝了男孩Ellar Coltrane 6歲到18歲的成長曆程。

表現了一個孩子,從童年的懵懂、少年的叛逆、青春的迷惘然後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

電影的最後,Ellar坐在山頂上,看著天邊的落日說:“時間把握了我們”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零零後》又何嘗沒有體現出來這一點呢?

十年前,爸爸媽媽仍是年輕的模樣,十年前,媽媽還穿著飄逸的長裙,爸爸的頭頂髮量濃密;

而十年後,父母鬆弛的面龐、眼角的魚尾紋、微微發福的身軀,都在提醒著我們歲月無情。

是時間抓住了我們,但我們能永遠活在當下的這一刻。

三段不同的童年,也許都是我們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故事……

無論過去如何,吵過也好、罵過也罷,若不去和解,心結永遠都在。

我們唯有把握好現在,寬容體諒、互相理解,坦然,改變,才能更好地與家人相處。

畢竟,

人生有幾個十年,

能讓我們與父母相處?

而人生又有幾個十年,

能讓我們與孩子相伴。

如果可能,我希望這每一個十年,都是美好的記憶,那麼就算有一天被快速放映,也不會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