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發表研究:平均每 5 天發一篇論文的,全球有 9000 人

近日,《自然》上發表了一篇報道,從2000 年到 2016 年之間任何一年之中發表超過 72 篇論文的作者(也就是平均至少 5 天 1 篇)高達 9000 多人。

Nature發表研究:平均每 5 天發一篇論文的,全球有 9000 人

而在這些作者中,研究物理領域的竟然高達 7888 人,佔總數的 86%。當然,這也和署名有關係,有些文章的署名作者會很多。

比如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文章,署名作者高達 1004 位,分別來自全球 133 家科研機構。


Nature發表研究:平均每 5 天發一篇論文的,全球有 9000 人

剩下的的 265 名高產作者,約一半集中在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但其實,以實驗為主的醫學和生命科學,想要保持平均 5 天 1 篇論文的高產出,是非常困難的。

引用次數排名世界第一的 Michael Karin 教授,從 1979 年到目前為止,他總共發表論文接近 500 篇,1 年 15 篇不到。


Nature發表研究:平均每 5 天發一篇論文的,全球有 9000 人

在這些高產出的作者中,最高的是來自材料領域的日本東北大學前校長井上明治(Akihisa Inoue)。

在 2000 到 2016 年間,有 12 年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超過了 72 篇。發表的論文總數高達 2611 篇, H 指數高達 123。

265 位高產作者主要分佈在 37 個國家,其中美國最高(50 人),其次是德國(28 人)和日本(27 人)。

馬來西亞 (13 人) 和沙特阿拉伯(7 人),這兩個國家的入選很可能與其對科研論文的重獎分不開。發表一篇論文在馬來西亞可以獲得 1 萬美元的獎勵,在沙特阿拉伯則更是高達 2 萬美元。


Nature發表研究:平均每 5 天發一篇論文的,全球有 9000 人

很多人以為,這麼高產有可能會學術造假,其實不然,高產的原因很多,主要集中在:努力工作;熱愛研究;對許多年輕研究人員進行輔導;領導一個甚至更多的研究團隊;廣泛的合作;在多個研究領域工作;提供廣泛資源和數據;積極參與大項目;慷慨和分享;勤奮地工作,每天只睡幾個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