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洋公園啓示錄|菁財廣角鏡

香港海洋公園啟示錄|菁財廣角鏡

菁財導讀

商業世界風雲詭譎,成敗興廢如同汩汩流水,我們在仰望魔術般的傳奇成功時,也會見證令人嘆息的失意乃至失敗。

“不幸的家庭有千百種樣子,幸運的家庭卻總是相似的”,放到生意場上似乎剛好相反,成功的企業有千百種原因,失意的企業卻共性不少。

在《菁財啟示錄》當中,我們想要把視野放寬,挑選一些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而發展得不如人意的大公司,探究他們昔日輝煌和今日失落的因果聯繫,助力菁財資本的創業者們避開一些“坑”——成功未必能夠複製,失敗一定值得借鑑,智者總是能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作者 | 李曌

來源 | 菁財資本(ID:jcziben)

本文約5900字,建議閱讀時長7.5min

幾天前,我在微信群裡說自己要跑香港的活動,問大家有沒有什麼想幫忙採購的,大家興致勃勃地說了幾款化妝品和包包。其中,一個朋友卻問:“難得去趟香港,不去著名的海洋公園看看嗎?”立馬有人回了個“翻白眼”的表情:“拜託,去香港不就是為了買買買,誰要花時間去看海洋動物表演,這些我們家門口的那個遊樂場就能看。再說了,要去也是迪士尼。”

想想的確如此,就連我的家鄉——一個雲南省的小縣城都有了“冰雪世界”主題公園,企鵝、海豚等動物和遊樂設施應有盡有,特地跑到香港看同樣的動物似乎不太明智。

不過,讓我們把思緒拉回小學三年級,重溫一下蘇教版語文教材裡的這篇課文:

“香港是我國通向世界的南大門,那裡有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浪平沙細、陽光和煦的淺水灣,是旅遊、度假的好地方。每逢節假日,人們結伴來到這裡,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沐浴著輕柔的海風,傾聽著浪濤拍岸的聲響,真是舒服極了。

香港的海洋公園舉世聞名。那裡的海洋劇場,經常聚集著許多觀賞海豚、海獅精彩表演的遊客。在碧波盪漾的人工湖上,幾隻海豚和海獅正在表演節目。它們有的頂球,有的鑽圈,有的舉重,有的嬉水跳躍,遊客不時被逗得開懷大笑。

銅鑼灣是全港三大鬧市口之一。摩天大廈鱗次櫛比,商店裡的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寬闊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港灣裡閃耀的燈光,像五顏六色的煙火濺落人間。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

香港,真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

1977年開幕的海洋公園已經41歲高齡,集娛樂、教育及保育於一體,被視為香港的地標,可以說是中國主題公園的“開山鼻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稱之為“香港人的驕傲和自豪”。但如今,它卻陷入經營窘境。

01:傳奇一時

其2017年財報顯示,海洋公園收入16.19億港元,虧損2.3億港元,略高於2016年(虧損2.41億港元)。

香港海洋公園啟示錄|菁財廣角鏡

近十七年(財務信息最早可溯至2001年),海洋公園的業績就像坐上了一輛任性的過山車,經過幾次震盪,也享受了一路攀升的樂趣,現在剛好面臨波峰後的俯衝。

香港海洋公園啟示錄|菁財廣角鏡

在海洋公園的發展歷程中,有兩個值得留意的轉折點,一次是2004年,一次就是2016年(2009年的業績下滑主因在於金融危機,在此不過多探討)。

由香港政府全資擁有的海洋公園本該是“掌上明珠”,但2003年的它卻很讓“父親”頭疼。娛樂設施老化、園內道路開裂,當地人想到海洋公園就覺得“陳舊老套”,從1998年金融危機到2003年SARS爆發,海洋公園的遊客量更是驟降至每月10萬人左右,一度需要政府的補貼才能維持運營。

2003年,時任特首董建華找到創建蘭桂坊的加拿大猶太人盛智文(Allan Zeman),6次親自致電邀請他出任香港海洋公園主席。次年,盛智文從陳南祿手中接棒,又特地從美國請來在主題公園行業資歷頗深的苗樂文(Tom Mehrmann)任CEO。

剛一上任,他們就感受到了巨大壓力。遊人日益稀少,但賬上儲備金只夠維持3個月,前所未有的強敵迪士尼樂園又開業在即。苗樂文卻透過烏雲看到了背後的曙光:SARS的衝擊讓海洋公園有機會在大型基建上壓價,同時香港自由行政策的實施也是個大利好。2005年,一份擴建海洋公園的《全新發展計劃》獲得了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2006年,在港府支持下,海洋公園獲得55億港幣融資,一年之後改造計劃正式實施。

負責設計規劃、園內營銷以及演藝節目等部門的9位執行總監,幾乎考察了全球最好的主題公園,苗樂文將弗羅裡達迪士尼樂園的“未來世界(Ecopt)”視作榜樣。“未來世界”是一個全球景點的微縮集合,像世博會一樣,每個國家主題的場館建有該國代表性的建築名勝,就連裡面的工作人員也是這個國家的人,“遊客每進入一個區域,都像來到世界另一個角落”,苗樂文如此評價道。

能夠讓遊客進門的瞬間就從現實脫離,進入另一個截然不同的奇妙世界是主題樂園的決勝關鍵,盛智文說:“他們(迪士尼)有假老鼠,我們有‘真老鼠’。”

圍繞“有香港特色的主題公園”這一核心理念,海洋公園開始擴建。山上山下分別劃分為高峰樂園和海濱樂園,景點和機動設施也從35個增加到了80個,“高峰期,每個遊客每小時有1.5到2個項目可選”。後來新增的“海洋列車”隧道、亞洲最大的獨立水母館等,都成了“真老鼠”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部分。

香港海洋公園啟示錄|菁財廣角鏡

擴建效果顯著,入園人數從2007年的500萬躍升至2012年的750萬,漲幅達到50%,也大大延長了遊客在園內的逗留時間。

和商場一樣,逗留時間越長,園內消費越多。據IAAP(國際遊樂園及景點協會博覽會)統計, 2012年,全球大型主題公園的總營收中門票收入平均佔39%,園內消費則佔61%。而在“全新發展計劃”實施之前,海洋公園85%的收入都是來自門票,只有15%來自園內消費。

擴充、改造遊樂項目,為的是提高遊客的逗留時間,進而帶動更多的園內消費。零售方面,海洋公園沒有像迪士尼那樣有過硬的周邊產品銷售,於是把重心放在了餐飲上面。苗樂文說:“主題公園必須要和它所服務的市場有文化上的聯繫,港式餐飲文化是把我們和迪士尼區別開來的一種方法。”

2005年,海洋公園將原本承包給第三方的餐飲經營權全部收回,降低西餐在園區餐飲中佔比,開設了更多茶餐廳之類的港式餐飲形態,又新增一條還原60年代街景的“香港老大街”,街道兩邊有小吃攤和遊戲攤。後來,園區的二次消費佔到了海洋公園總收入的35%,比擴建前上漲了近20%。

在這次大興土木的改造後,海洋公園順利扭虧為盈,哪怕在迪士尼開業後也沒有敗退,反而像挑戰巨人歌利亞的大衛,雖然在營收規模上小於對方,但在最終的利潤回合中佔到上風。

2014年,有著“米老鼠殺手”之稱的盛智文卸任,將傳奇留給江湖。

02:如今衰敗

當年的戰果有多振奮人心,如今的頹勢就有多令人失落。如前述,2016年是“40年來最慘淡”的一年,營收、利潤和入園人次都大幅下降。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重要原因是同業競爭的白熱化。

根據IAAPA《2015 -2019年全球主題公園及遊樂園展望報告》,2019年亞太地區主題公園的參觀人數將達5.4億人,佔全球份額的45%,與2009年相比增長了34%,與2014年相比增長幅度更是高達41%。

目前,中國、印度、日本和東南亞地區的新項目及景點遍地開花,呈爆炸性增長。內地有老牌的長隆樂園、歡樂谷、方特,又新增了規模空前的上海迪士尼,還要與萬達樂園、恆大童世界等不少新入局者爭奪誘人的注意力,加上樂高樂園在日韓和東南亞的落地,內地遊客分流不少。

香港海洋公園啟示錄|菁財廣角鏡

同時,海洋公園自身的運營也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缺失,迪士尼有招牌的米老鼠、唐老鴨,還有深受女性喜愛的公主系列,海洋公園卻在明星殺人鯨“海威小姐”死後,再也沒有扶持起新的Icon,周邊紀念品主打的海獅“威威”也反響平平。

其次是創新動力不足,主題樂園需要不斷開發“新玩法”才能保持長久的新鮮感,例如迪士尼會挑選當年較為成功的動畫電影,不斷調整園內景點。比如對於2016年的《冰雪奇緣》(Frozen),海洋公園卻顯得懶憊,不僅娛樂項目上沒有大動作,在其廣泛宣傳的教育和保育事業上也鮮有建樹。

最後是應對不當,遊客流失,海洋公園的第一反應是漲價,這一舉措無異於飲鴆止渴。

03:香港困局

收回聚焦鏡頭,我們能看到,海洋公園的困頓其實只是香港旅遊業困局的一個縮影。

香港本身的旅遊資源不算上乘,娛樂博彩不比澳門,風景秀美不如海南,當年被中環的奢華夜景迷住的人,現在到廣州燈光節能獲得更好的體驗,還無需忍受這裡的逼仄和高價。到香港的人大多則是像我朋友那樣以購物為目的,而隨著海淘電商的普及和各種貿易政策的開放,香港的購物優勢也有所消解。

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統計,2016-2017年,訪港旅客人次5,665 萬,同比下滑4.5%,其中過夜旅客人次比不過夜旅客人次少了355萬。

海洋公園依靠吸引內地遊客獲得涅槃,如今訪港的內地遊客人次同比下跌6,7%,其過夜率也遠低於非內地遊客,自然在危機來臨時首當其衝。

受益於自由行政策帶來的大批內地遊客的紅利,香港政府和當地企業在過去十幾年間安於現狀,沒有及時對旅遊資源的開發和旅遊體驗的提升投入資源。

而資源的配置決定了戰略的走向,如英特爾的傳奇CEO安迪·格魯夫所言:“要了解一個公司的戰略,要看他們真正實施的是什麼,而不是看他們說要實施什麼。”

無論是香港政府還是海洋公園,多年來一直將“創新驅動旅遊業發展”掛在嘴邊,但並沒有多少落實到位。

《創新者的窘境》說的好:“如果你投入的資源和你的戰略方向不一致,這些談論都毫無意義。”

實際上,大公司/政府的資源很難為了“顛覆式創新”而配置。在進行此資源配置時,人們總傾向於把時間和精力投入那些能立竿見影取得效果的活動上,將資源集中在那些成熟的業務和產品上。而新的產品很難喚醒,獲得足夠重視,並拿到足夠資源以謀求長足的發展。

在香港旅遊業的情況中,新產品就是能夠凝聚當地風土人情特色,並融合不斷更新的外來因素的文化內容。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化資本、品牌資產的培育需要時間和耐心,但其勢能一旦積累完成,將威力無窮。

香港在這方面天賦異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奇特動人的歷史際遇、與內地漫長的隔離、一國兩制的政治制度、作為第一個自貿港的經濟優勢等等,都是孕育其獨特文化的土壤,在港片的全盛時期,中環、旺角、軒尼詩道……處處都藏著故事,讓人浮想聯翩。

而今的香港卻失去了當初的強文化輻射力,借用Henri James的一句:“其他事物時有時無,只有金錢常在”,遊客來此“買完即走”,誰還有心情留下來仔細體會街道後的文化韻味。

卓越的公司能帶動整個城市經濟騰飛,如阿里巴巴之於杭州;反過來,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商業環境也能對企業經營施加不同程度的影響,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香港海洋公園啟示錄|菁財廣角鏡

更宏觀一點來看,香港的問題不僅發生在旅遊業。

放在十年前,無論於稚童還是成人,香港都是一個閃閃發亮的存在:白晝它繁華喧囂,處處充斥著野心與商機,就像歌德在《意大利之旅》中寫的:“在洶湧擁擠而不斷前行的人海中晃盪,是一種奇特而孤獨的經驗。所有人都匯入這一條江河中,但每個人都極力想找出自己的路”;入夜它流光溢彩,香鬢麗影在各式派對沙龍中周旋,將明爭暗鬥化作溫柔良夜,盛大程度絲毫不亞於《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紙醉金迷的“爵士年代”……

彼時的香港是中國人心中的“綠光”,隔著一灣海峽也要千方百計伸長手臂,去感受那裡的創業精神和世界主義的光輝。

迴歸21年後,香港與內地的聯繫愈發密切,但其“人設”卻逐漸模糊。“金融中心”的名號現在被上海佔有,“多元化”的特徵被深圳分享大半,“自由貿易港”的政策蔭翳更多地投向海南……內地日益開放,這顆東方明珠好像被蒙上了一層灰塵。

或許從數據上更能看出端倪:1997年,香港GDP佔中國GDP比重為19.2%,2015年降到2.84%;上海GDP在2009年超過香港,深圳則是2017年;從1997年到2015年,香港人均收入水平只增長了45%,中國內地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2013到2015就增長了17.8%。

拿最能體現經濟活力的零售業來看,香港零售業經歷了兩年多的下滑態勢,長期作為中流砥柱的奢侈品牌們紛紛打折,釋放出其對市場前景的看衰信號。

如今的香港常被批評為“地產思維、金融思維頑固”、“精英階層把持著社會上升通道,年輕人缺乏動力,因為知道再怎麼努力也沒用”。李嘉誠在2014年曾言,“現時的香港,有能力的人不出聲,沒能力的人又爭著做”;盛智文也說,“香港卡住了”。世界銀行2016年發佈的《2013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香港排名第二,與第一名新加坡的主要差距來自“創新”這一項的評分。

商業的本質是一個為用戶創造價值的高級遊戲。在“消費升級”的時代,要想贏得競爭,企業與其背後的地區政府都需要時刻關注消費者的需求變化,用創造性的方法去實現產品和自身的迭代升級,建立優質的品牌形象以佔據消費者的心理認知,將自身的文化理念融入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增長之道。

04:新發展

儘管迷霧重重,但我們仍有理由相信前路光明。根據暉煌物業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的報告,2017年3到12月,香港零售業銷售額連續十個月正增長,2018年上半年增長繼續,5月總銷售額同比上漲12.9%。

香港旅遊發展局近日公佈,2017年前10個月整體訪港旅客數目同比上升2.7%,達4791萬人次,其中內地客數目同比增長3.1%,達3653萬人次;非內地客數目也同比增加3.1%,達1138萬人次。

就連海洋公園也開始嘗試新的方向,例如將目光轉向本地遊客,針對親子游等推出不同形式的購票方案;為方便穆斯林遊人的需要,在多個餐廳上線清真菜式;在教育和保育兩個模塊也加大投入,開設了很多新奇的項目;利用好傳統的中西方節日外,還開創了歌酒節等新潮名目以博取年輕人歡心……

香港海洋公園啟示錄|菁財廣角鏡

隨著票價更低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開業,香港海洋公園迴歸巔峰的征途必然更加陡峭。但正如《孫子兵法》所言:“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競爭意識太強反而有損於競爭,與其時常苦惱於與對手的業績對比,更理性的做法也許是將目光投回訪客身上,從現有的資源結構出發,向內挖掘可持續發展力,以匠心營造一座港式風格獨樹一幟的遊樂園。

哪怕當前盈利情況不如人意,香港海洋公園也始終是香港時代精神的載體:孩子般的好奇心在這裡受到保護,深潛海底般的冒險精神在這裡得到激發,庸碌都市生活中不忘娛樂的態度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何年何月,主張“寓教於樂”的海洋公園都是香港一張漂亮的標籤。

查理·芒格提過一個“衝浪型公司”理論:新興行業中,先行公司就像首個順利衝上浪尖的人,如果能就此停留,競爭優勢就會一直有效;如果不慎墜落,很快便會被浪吞沒。一個地區的發展同樣遵循這個規律——在浪潮來臨時把握時機勇往直前就能登頂,看不清形勢變化而反應遲鈍則有淹死的風險,但究竟下一波出現的會是更大規模的機會浪潮,還是會突然破裂消退的泡沫,誰也說不清。

一個市場經濟主體能做的,就是不斷創新以維持當下平衡,先保證不會離場才有可能越過浪潮週期。創新一定會有失誤,但創新也是破局唯一的希望所在。

風物長宜放眼量,但願無論是海洋公園還是香港這座城市本身,都能像張愛玲作品《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那樣頑強——“他們都以為我完了,還早著呢!”

香港海洋公園啟示錄|菁財廣角鏡

據瞭解,滬上阿姨現煮茶飲正在融資,菁財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滬上阿姨主打健康現煮茶飲,成立5年店鋪近千家,開店成功率超過95%,深扎三四線城市,區域強勢品牌,未來目標千城萬店。

本輪融資主要用於門店拓展、供應鏈建設、IT系統搭建以及團隊儲備等。

如需約見本項目或瞭解具體情況,請聯繫菁財資本本項目相關負責人:

葛賢通(上海)

郵箱:[email protected]

★作為一家研究驅動的諮詢式精品投行,菁財資本主要為大消費及智慧物流等成長期優秀創業公司提供賣方常年財務顧問服務。秉承“以行業最頂級的服務,服務行業最優秀的創業者”的理念,憑藉對行業現狀和前景的獨特理解、強大的研究諮詢定價能力、精細化的服務管控力以及優良的品牌信譽度,已服務眾多優秀創業公司。關注“菁財資本”,歡迎更多的創業公司與我們鏈接,實現產業與資本的協同作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