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說紛紜》第四十二期|寶寶類貨幣基金的收益越來越少,爲何?

《眾說紛紜》

關注財經資訊,探討金融知識。

《眾說紛紜》是由青鳥金融學院推出的有獎研討活動。本活動以分享財經資訊、推動金融學習、促進群眾交流為本心,通過每日的金融財經類話題,讓大家發表自己對於此類事件的想法和見解,從而在愉悅的氛圍裡輕鬆獲得金融知識,還能結交到志同道合的好友哦~

同時,青鳥金融學院交流群也歡迎大家積極加入,以便大家更好的溝通交流,想入群者可以聯繫青鳥客服微信諮詢。

《眾說紛紜》活動規則

每個工作日發佈當日討論話題,大家可以在該文章下方的留言區評論留言,精選留言都將顯示在下期文章中。

參與方式:文章下方留言即可。

活動時間:文章發佈當天,至次日發稿前。(注:週五活動截至下週一發稿前)

*活動解釋權歸青鳥金融學院所有*

第四十一期《眾說紛紜》精彩留言


《眾說紛紜》第四十二期|寶寶類貨幣基金的收益越來越少,為何?

客服截圖


接下來開始本期的《眾說紛紜》,歡迎大家踴躍參與討論!

《眾說紛紜》第四十二期|寶寶類貨幣基金的收益越來越少,為何?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貨幣基金收益率和基金規模的趨勢。

本輪貨幣基金收益率是從3月下旬開始震盪下行的,7月份開始加速下滑。其中,規模最大的餘額寶貨幣基金(天弘基金管理)7日年化收益率從6月末的3.74%下行54BP至8月底3.2%,蘇寧金融零錢寶(廣發基金管理)同期從4.29%下行至3.38%,微信理財通(華夏基金管理)收益率從4.63%下行至3.09%。在收益率快速下行的同時,貨幣基金份額卻逆勢上漲。6月貨幣基金份額為7.71萬億份,8月末則達到8.54萬億份。

歷史經驗顯示,貨幣基金收益率快速下行,可能會導致貨幣基金規模增長放緩,典型如2016年9月貨幣基金收益率曾一度持續下探至2.3%,而當年貨幣基金份額一度萎縮了4000億份。可見,當前的貨幣基金收益率下滑與貨幣基金規模上漲的趨勢不符合歷史規律。

四方面因素導致貨幣基金收益下行

過去幾個月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行而規模逆勢攀升,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第一,央行貨幣政策微調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貨幣政策微調的表述,最早出現在6月27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8年第二季度例會上,此次例會將5月11日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轉變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此後經歷了全面降準、定向降準、MLF大規模淨投放等舉措,在此背景下,此前持續低迷的M2在7月份實現了大逆轉,同比增速從6月末8.0%的歷史低位上升到8.5%,人民幣貸款餘額也出現了逆勢反彈(參見下圖)。

第二,資金市場利率整體快速回落。貨幣政策微調對貨幣基金收益率的影響,還需要通過資金市場利率來傳導,特別是資金市場短期利率對於貨幣基金的影響更大,這是因為貨幣基金主要投資於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債券、存單和銀行存款等流動性好的資產。一般而言,當貨幣寬鬆時,資金市場利率下行,貨幣基金投資的債券、存單等收益率也跟隨下行,反之則相反。數據也顯示,貨幣基金的投資收益率與3月期Shibor利率走勢雖然有一定的滯後期,但二者的變化趨勢幾乎完全一致。貨幣政策的微調,引導了3月期Shibor利率和貨幣基金收益同步大幅回落(參見下圖)。

第三,股市暴跌導致避險資金大量流入貨幣基金。自寶寶類貨幣基金產品誕生以來,它不僅成為老百姓觸手可及的投資渠道,還是許多投資者流動性管理的工具。而今年貨幣基金收益率快速下滑,但基金份額卻逆勢擴張,與股市低迷有一定的關聯。從歷史數據看,2015年6月股災爆發後,貨幣基金份額從2.47萬億份增長至當年末的4.57萬億份,短短半年內接近翻一番。同樣,今年以來,我國股票市場持續低迷,至8月末滬深300指數距年初高點累計跌幅已達24%(參見下圖)。也正是在此期間,貨幣基金規模持續快速攀升,從年初的7.1萬億份到8月末的8.54萬億份,增幅達20%。

第四,貨幣基金與短期理財基金、P2P投資的替代效應。短期理財基金是上半年銷售最火熱的基金品種之一,整體規模超過7000億元,然而按照“資管新規”要求,採取攤餘成本法估值的短期理財基金一直存有整改的壓力,果不其然,7月初監管部門發佈《關於規範理財債券基金業務的通知》,要求短期理財基金按債券型基金規則進行規範,調整投資範圍和投資比例至“80%以上資產投資於債券”,整改期間存量只減不增。這一監管新形勢,使得大量短期理財基金的到期資金流入到貨幣基金。

再來看P2P與貨幣基金之間的替代效應。在餘額寶、零錢寶、P2P等各類互聯網金融產品快速發展的早期(2014年-2015年),貨幣基金規模和P2P實現了同步快速增長,不存在相互替代關係,它們都是對銀行存款騰挪的結果。然而,2016年以來,貨幣基金、P2P產品成為許多老百姓重要的理財渠道,二者此消彼長的替代關係日益凸顯,例如2016年貨幣基金規模停止增長,P2P成交額則快速增長。同樣,今年以來,在P2P暴雷潮影響下,P2P成交額持續萎縮,資金流出並進入貨幣基金的趨勢十分明顯。

貨基收益創新低的概率不大

貨幣基金收益率是否會進一步下行,或許是寶寶類投資者心中的疑問。在筆者看來,從當前貨幣環境、內外經濟形勢來看,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下滑、達到前期低點2.5%左右的可能性較低,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貨幣政策偏松的趨勢正在得到矯正。8月下旬以來,央行連續多日暫停逆回購的現象並不鮮見,反映到公開市場操作中,央行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對前期偏松貨幣政策進行矯正的傾向較為明顯,貨幣淨回籠時間多於貨幣淨投放。

此外,9月份美聯儲再加息、人民幣貶值預期和當前國內的通脹壓力都將對偏寬鬆貨幣政策形成掣肘。由此,貨幣政策由前幾個月偏寬鬆重新恢復到穩健,也將反映到資金市場利率的變化上,8月下旬以來,各個期限的Shibor利率都已實現了觸底反彈,進一步下行的可能性較低。在此背景下,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下行的基礎條件也將不復存在。

其次,地方政府債券供給擴張或將加大短期流動性壓力。從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到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近兩個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入快車道,7月-8月兩個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1.64萬億元,兩個月發行總額超過上半年總額。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的大擴張,加大了短期流動性壓力。另外,大量基建投資、PPP項目重新上馬,也增加了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這些資金需求形成的流動性壓力,也將對資金市場利率和貨幣基金收益率形成有效支撐。

最後,A股和P2P資金淨流出的趨勢有望得到緩解。

當前,A股市場正在築底,上證綜指在2700點上下拉鋸震盪的可能性較大,資金大規模淨流出的趨勢正在緩解。另外,P2P暴雷潮也在漸漸平息——7月中旬,監管部門發佈108條網貸備案驗收細則、引入資產管理公司(AMC)協助化解網貸風險等政策,將逐漸穩定當前P2P的信心危機;網貸之家統計的新增問題平臺已從7月的170家下降為8月的53家,P2P資金淨流出現象明顯緩解,頭部平臺已經恢復了資金淨流入。由此,前期大量進入貨幣基金短期避險資金將逐漸減少,甚至會重新回到資本市場和P2P市場,貨幣基金的資金流出,也將對其收益率產生正面效應。

關於“寶寶類”產品收益率一路走低,是否應該贖回後再購買其他理財產品,答案是要視每個投資人的具體情況來定。對於有小額流動資金理財需求的投資者來說,“寶寶類”理財產品仍是不錯的選擇。當然,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投資者對流動性沒有太多要求,也可以考慮短期理財、大額存單、銀行結構性存款等理財工具。

——短期理財產品,多數收益略高於貨幣基金,但是流動性稍遜色。在固定期限如7天、14天、30天、60天無法主動賣出。麥策金融理財師丁高潔表示,短期理財就是以流動性換取更高的收益。銀行、券商、保險等機構都提供此類產品。近期數據顯示,上週銀行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66%,以20萬元本金測算,一年的預期收益約為9320元。

——大額存單和銀行結構性存款。綜合部分銀行公佈的利率,近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分別為2.28%、3.18%、4.15%、4.19%,要比普通的定期存款高一些。此外,流動性更好的銀行結構性存款大多數是一年期以內,若是存一年期預期收益率在4%左右,雖然名義上保本不保息,但是這一產品主要投資銀行存款等,部分掛鉤匯率、利率、商品等指數,一些銀行能達到預期的最高收益。

“建議投資者優化資產配置,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針對不同風險偏好,合理分配家庭資產中投資無風險存款、中低風險理財以及中高風險產品的比例。此外,還應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理念。”丁高潔說,面對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大家也需提高警惕。

//

心動不如行動

大聲說出你的看法

在留言區嗨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