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能成爲「資本家」

每個人都能成為“資本家”

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窮人越來越窮,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主要難題。

如今的社會,雖然掙得可能比過去多的,但是高房價和通脹不斷提升著我們的生活成本。賺的越來越多,可是貧富差距卻越來越大,這是因為我們作為朝九晚五的普通工作者,財富增長速度永遠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腳步。

那為什麼我們這麼勤勞的工作,卻很難過上富有的生活呢?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你只是靠月工資,沒有投資、沒有財產性收入,那麼,你就很難富有!

就收入的形式而言,通常有三種形式——工作、創業和投資。

父母和長輩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告訴我們:要有一份硬本事,要專注自己的職業,勤勞致富!付出雖然總會有一定報酬,但至於多少要看自己本事和單位效益的好壞。所謂能者多得,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成為職場金字塔頂端的人,普通人尤其是北漂只能勉強混個溫飽,給別人打工只能是被剝削階級,大部分工作能掙多少是老闆決定的。

即便你是職場上的佼佼者,掙得比別人多些,但只要你的收入是按照時間來計算的,你就難以超越小康太多。道理很簡單:一天只有24小時,一年只有365天,一輩子工作的時間就幾十年。看著鐘頭苦幹,不是致富的理想道路。

舉個例子:

普通工作者獲取勞動收入,就像每天從村口的的小溪打水,年輕力壯的時候不覺得累,但是到了中年或者老年,當你拎不動水桶的時候,或者因為疾病等外界災難不能再去打水時候,自然就要面臨沒水喝的困境;

但如果你趁年輕花點時間精力修條小渠,將溪水引導自家門前,就能有源源不斷的溪水供你使用,甚至再自己搭建一個水車,還能用這溪水創造更多價值,這就是被動收入的重要性。

哪怕你在睡覺、娛樂,被動收入也能夠為你帶來持續性的收入;主動收入則不然,休假或請假都會使其受到影響。很多人之所以覺得自己幸福指數不高,就是因為巨大的工作壓力以及看不到財務自由的希望,從而引發的焦慮感。

每個人都能成為“資本家”

實現財務自由的奧義在於,在主動收入大於被動收入的時候,積極地創造主動收入,並且強制儲蓄一部分資金打造管道,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資金的積累,最初微不足道的被動收入會由涓涓細流慢慢匯成溪流,並且最終有可能超越主動收入形式,並能覆蓋日常的資本支出。

普通人能夠獲得被動收入的方式,自主創業是其中一途,靠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好,從而實現財富爆發式的增長。但是,創業之路九死一生,能創業成功者寥寥,所以除非你是天之驕子,人中龍鳳,否則創業可不是適合你的道路。

那我們普通人是不是永遠都要被剝削,這輩子都當不了“資本家”了呢?其實也不盡然,除了創業,還有一個提升被動收入的方式,就是進行投資理財。

每個人都能成為“資本家”

傳統社會里,財富只是過去剩餘收入的累積、過去資產的集合,沒有一定的規模與合理經營,是無法讓其為你創造收益的。但是,如今有了金融市場,資產增值的方式與門檻都大大降低了,而且還可以通過神奇的槓桿效應,以小博大,加速你的財富增值速度。投資獲得收入的方式雖然同樣需要技術水平和資金以及市場環境,但相比創業還是穩定多了,效率上也比較可觀。

理財投資是典型的被動收入形式,有些理財工具只需要很少的精力和時間維護,就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最典型的是股指基金定投,化波動為收益,只需要預先精研和設定,定期維護就可以獲得比較滿意的收益率。

所以普通人也可以當“資本家”,方法自然就是要學習各種金融知識和理財技巧,首先要投資自己,多學點知識,我在公眾號裡推出的《110投資入門訓練營》就能夠為你帶來成為“資本家”的方法。

跟著我每天學點理財知識,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並且堅持下來,讓你的資產能夠為你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終有一天你也能夠過上富足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