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批准iPS血小板臨牀試驗:嘗試擺脫對人工獻血依賴

日本《朝日新聞》9月22日發表題為《iPS血小板輸血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報道稱,日本厚生勞動省21日批准了京都大學利用由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製作的血小板對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進行輸血的臨床試驗計劃。這將是世界上首次利用iPS細胞對血液病患者進行臨床治療。京都大學打算在一年時間內開始進行iPS血小板輸血。

報道稱,由於受到少子老齡化影響,獻血的人越來越少。如果可以利用iPS細胞製成血液製劑,則有利於將來確保血液製劑供應,對依賴獻血的醫療一線產生很大影響。

再生不良性貧血是由於免疫異常等而無法在體內生成足夠的白血球和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的疑難病症。京都大學教授江藤浩之及其研究團隊計劃臨床治療的對象是一名特殊患者,其身體因對獻血者血液製成的血小板製劑產生排斥反應而沒有治療效果。

研究團隊利用來自患者本人血液的iPS細胞製成血小板,在半年內進行三次輸血,利用一年時間確認安全性和有效性。

報道稱,熟悉血液病的金澤大學教授中尾真二表示:“還有其他無法生成血小板的疾病,這一研究成果具有很廣的應用範圍。目前也有(為避免出現排斥反應)專門從免疫類型相符的獻血者體內採血小板的情況。這一研究在減輕獻血者負擔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利用iPS細胞進行的再生醫療始於2014年對眼疾患者進行視網膜組織移植。2018年在心臟病和帕金森症等疾病治療計劃方面也取得了進展。此外,在角膜和脊髓損傷等疾病方面的治療計劃也在推進,邁向臨床應用的步伐正在加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