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背後的「歧視」,瑞典請摘下你們的「有色眼鏡」!

“幽默”背後的“歧視”,瑞典請摘下你們的“有色眼鏡”!

瑞典電視臺(SVT)在9月21日晚播出名為《瑞典新聞》(Svenskanyheter)的娛樂節目,對近期發生的中國遊客事件進行調侃。同時將該節目添加中文字幕後上傳至中國的網絡平臺,由於節目中部分畫面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大量中國網友對節目內容表示憤慨,認為節目存在赤裸裸的種族歧視,並要求節目組道歉。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瑞典電視臺辱華"成為了熱門話題,並引發中國民眾的高度關注。

此事件不僅在中國的網絡上持續發酵,甚至還引起了中國官方的高度重視。中國駐瑞典大使館22日予以強烈譴責和抗議,形容是種族排外主義,"挑戰人性良知"。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多家官方媒體也紛紛發文抨擊,稱該節目嚴重"辱華"。其中,中國央視新聞23日以《瑞典電視臺如此辱華,是可忍孰不可忍!》為題發文稱,部分歐美國家人士對中國以及中國人的傲慢與偏見甚至是無知,依舊"在內心的某個陰暗角落殘存"。"對於這種極端錯誤的言論和做法,每一箇中國人都斷然不能接受。"而《人民日報》則在中國社交媒體發文稱"事關國家利益不可認栽,辱華者須付出代價",瑞典電視臺"傲慢不遜",已喪失作為國家電視臺的品格與公信力。同時,對於節目中使用缺失臺灣和西藏部分地區的地圖,中國大使館表示強烈的抗議,認為這是公然侵犯中國主權。

“幽默”背後的“歧視”,瑞典請摘下你們的“有色眼鏡”!

在接收到中國民間和官方的強烈不滿之後,當地時間9月25日下午3點,瑞典電視臺在自己官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回應辱華視頻事件,承認節目表達的整體意思出現了缺失,但對外界關於其節目涉及種族歧視的指責依舊閃爍其詞,未作道歉。瑞典電視臺娛樂節目主管托馬斯·霍爾(Thomas Hall)在聲明中辯稱,製作視頻的目的是為了配合前段時間中國旅客的酒店事件,同時也為了表明,瑞典排華問題根本上升不到種族主義層面,只是想作為瑞典的一個社會問題進行探討而已。

然而,筆者認為,從前段時間中國遊客的酒店事件,到瑞典電視臺的"辱華"節目都有揭露出一個客觀現實,即西方社會對中國民眾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

在節目中,主持人先從瑞典社會對中國人的偏見入題,聲稱瑞典人從不種族歧視,但"不包括中國人和俄羅斯人",同時也解釋稱,這是由於瑞典對於中國的不瞭解造成的。但在提及中國重慶市時,主持人卻用了"ching chong"(chingchong是北美長達數十年排華史的一個代表名詞)具有貶義性色彩的詞彙。並且,在影片中,一名瑞典女士以"為了避免文化衝突"為由,給中國遊客提出一些"建議",包括"我們不在歷史建築物外拉屎"、"在吃飯時,我們不拉屎"等內容。女子最後稱,我們熱烈歡迎中國朋友們來瑞典,"但如果你們表現不好,我們會打你的屁股"等等,這些行為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的情況。節目甚至叫囂,中國人是種族主義者;瑞典支持所謂平等權利的原則,但這個原則並不適用於中國人。所以節目的內容並非簡單的"幽默"而赤裸裸的"種族歧視"。

其實長久以來,部分西方媒體就始終給中國宣判了某種"民主原罪":所以中國無論做什麼就都是錯的。誠然,這只是一種藉口。事實也表明,無論中國的民眾做什麼,很難去改變部分西方人對中國已有的偏見和刻板印象。實質上來說,這種偏見就是一種種族歧視。

“幽默”背後的“歧視”,瑞典請摘下你們的“有色眼鏡”!

瑞典電視臺敢公然歧視中國人,一是會被部分人認為"正確",即符合西方絕大多數人的觀念和意識。二是不會付出什麼代價。在長期西方媒體的灌輸下,歧視中國人恰好反映歐洲民眾的這種"正確"。同時,瑞典電視臺如此肆無忌憚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如果歧視中國人,往往是一片沉默。因為如果歧視猶太人,在歐洲大多數國家都會受到法律制裁;如果歧視非洲人、阿拉伯人則會遭到強烈抗議,甚至可能會發生流血事件。

然而,瑞典電視臺將他們這種歧視的行為,"合理化"的歸結於中國的民眾不懂得"瑞典式的幽默",甚至認為中國民眾將這種"幽默"上升至種族歧視的層面,頗有"小題大做"的意味。

中國古語有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眾都不希望遭遇種族歧視的待遇。既然如此,曾先生有錯就找曾先生,不能因一個個例就上升到對整個民族的種族歧視的攻擊。同時,瑞典電視臺也不能以"藝術幽默"的幌子就完全掩飾住其種族歧視的實質,應該真誠地道歉,否則真的有失品格和公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