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相聲不好聽了?郭德綱列三大理由把主流相聲界氣個半死!

最近的相聲有新人、相聲新勢力等等與相聲有關的綜藝節目大行其道,也獲得不少年輕相聲演員的報名和青睞。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現象,畢竟相聲是中國傳統藝術,如果真得像郭德綱說的:“本來傳統相聲一千多段,經過這些年相聲演員的努力,現在還剩下二百多段!”這樣的話,真得是太可惜了!

為啥相聲不好聽了?郭德綱列三大理由把主流相聲界氣個半死!

然而看完這些關於相聲的綜藝節目之後,卻發現並沒有太多優秀的相聲作品和演員,如果一個作品中有超過三個能讓人笑的包袱或者新段子就非常不錯了!

包括苗阜和王聲的青曲社,小編也聽過一些,實際上他們有時候也是炒郭德綱作品中的冷飯,也鮮有優秀的經典作品。

為啥相聲不好聽了?郭德綱列三大理由把主流相聲界氣個半死!

上高中時,時胖紙我剛有能放音樂的手機,除了周杰倫的歌之外,就下載不少劉寶瑞、馬三立的單口相聲,聽得津津有味。而對口相聲,還是郭德綱和于謙的組合最讓我感到腦洞大開,幾乎段段都是經典,一分鐘能笑三四次。

現在的相聲怎麼了?為何好作品越來越少了?不好聽了?

其實這個問題老郭在早期的一個作品《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中非常犀利的就指出了問題根源。如果大家回頭聽一聽這段的話,你就會感到在包袱笑料之中,蘊含了郭德綱多少的無奈,甚至老郭在臺上都差點爆了粗口。

1、從業人員複雜

八十年代的時候,相聲得到了復甦。而這時候不少其他行業的人混入了相聲行業,沒學過的,現疃兒,說兩句就敢上,當時這批人呢,現如今也成為中流砥柱。

為啥相聲不好聽了?郭德綱列三大理由把主流相聲界氣個半死!

應該是從七八歲開始學,學到十八九歲出了徒,跟著師傅在臺上摸爬滾打,二十幾歲,逐漸的找經驗,到三十來歲,成熟期。要有這麼一個過程,可是,中國相聲界百分之九十五的相聲演員,在二十五歲之前都是從事別的工作的,沒有學過相聲,這些不專業人的進入拉低了相聲行業的門檻,從而降低了整體行業的水平。

老郭甚至直言不諱的說:“都是其他行混不下去,轉到我們這行來的,你琢磨他好的了麼,好的了麼”

2、演員還沒積累就爆紅

不少喜劇演員、相聲演員還沒有經歷過積累,專業度和經驗還沒有非常優秀就紅了,成了所謂的“大腕兒”“著名演員”“相聲藝術家”。過早的成名讓這些演員更加膨脹,怎麼還能再願意回去虛心學習呢?

為啥相聲不好聽了?郭德綱列三大理由把主流相聲界氣個半死!

當一些本該做表率的“藝術家”都不虛心學習,不帶頭提升,看到這些藝術家這麼容易就火了。年輕演員還有幾個願意踏實學習的?都想著去走捷徑了!

3、中國演藝圈太好混!

“中國的演出市場很好混,會一段兒會兩段兒,走遍天下,為什麼呢,比如說我到山西,榆次,我到一個地兒演啊,演一段兒,五分鐘,拿了三萬塊錢,今生今世我可以再不到這裡來,中國地方大了,到死都賺不過來,慢慢騙去吧這!”

為啥相聲不好聽了?郭德綱列三大理由把主流相聲界氣個半死!

正如老郭之前說的,相聲演員不會太平歌詞叫缺一門,別人拿一百,你只能拿七十五,解放後要求降低了,把這些演員救了,都能用一點點積累就去忽悠人了!

實際上這是郭德綱早期的相聲,小編我揣測當時的郭德綱估計也是被主流相聲界逼得沒辦法了,所以才會這麼直接開噴,如果放到今天,估計老郭會委婉的多,畢竟年輕時候的銳氣,到了這個年紀,很多事情也都看破了。

如今的你還會聽相聲嗎?你覺得如今的相聲和劉寶瑞、馬三立當年那批演員的作品相比是更好還是更差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