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九句精華:洞見聖人智慧,參悟天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稱老聃。傳說老子出生時就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人稱為老子。生活在中國春秋時代,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法:效法,學習。自然:自然而然,當然如此。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老子用遞推法,道出了“道法自然”的根本性,就是人要效法自然。

二、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出自《老子·第二十七章》。襲:承襲,此指隱含之意。明:聰明。因此,有道之人常善於救人,所以沒有無用的人;有道之人常善於救物,所以沒有無用的東西。這就叫做暗含著聰明智慧。

老子《道德经》九句精华:洞见圣人智慧,参悟天

三、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出自《老子·第二十九章》。因此,聖人遠離那些極端的事物,遠離那些奢侈的生活,遠離那些過分的東西。

四、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出自《老子·第三十二章》。均:均勻。天與地相合,就會降下甘露,人們無須指令而自然均勻。

老子《道德经》九句精华:洞见圣人智慧,参悟天

五、柔弱勝剛強。

出自《老子·第三十六章》。柔:柔和。柔和弱小的能勝堅硬強大的。這句話是一個智者對社會透徹體悟後總結出的規律。老子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兩極,並相互轉化。當事物發展到某一個極限的時候,它必然會向相反的方向運轉。

六、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出自《老子·第三十九章》。故:所以。所以,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

老子《道德经》九句精华:洞见圣人智慧,参悟天

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道生一:即道生成自己。二:指天地。三:陰陽兩氣相交會和形成一種和諧狀態。道生成自己,自己又生成天地,天地又生成陰陽兩氣,陰陽兩氣相合又生成萬物。萬物負載著陰陽兩氣,兩氣相互激盪而成新的和諧物。八、故足知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道滿足的人,不會因自己的貧困而感到恥辱,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就不會有危險。這樣才可以長久生存。

老子《道德经》九句精华:洞见圣人智慧,参悟天

九、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過分的珍愛,必有過分的失去。過多的收藏,必有很大的損失。老子勸導人們不要過度貪求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