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千億富豪「財富觀」:生存並非只爲爭逐財富,而是活得更精彩

分享經典文章:

一個千億富豪“財富觀”:生存並非只為爭逐財富,而是活得更精彩


封面題圖|郭鶴年

文|風馬牛(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生存並非只為爭逐財富,而是活得更加精彩。」

1923 年10 月,郭鶴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的一個華商家庭,父親與四伯父合夥經營著東昇公司。在他出生那年,四伯父因重病返回中國,把公司所有的資金突然抽走了,郭鶴年的父親只能一天天苦撐著。

在郭鶴年剛學會走路時,白手起家的父親便開始吸食鴉片、沉迷賭博、包養情人。好像靠自己的努力征服了全世界一樣,就有權盡情去享受人生。郭鶴年的母親實在受夠了,於是她返回福州,並且下定決心再也不回馬來西亞了。

郭鶴年印象至深的一幕是和二哥郭鶴齡鑽到桌椅下,身體蜷縮一團迷迷糊糊睡著的情景,彷彿那裡是他們唯一感到安全的地方最終在保姆的求助下,一年半後,善良的母親又回到了馬來西亞。

生活的拮据令郭鶴年的母親每一分錢都花得異常小心,她把結婚時的首飾拿到典當行換了些錢給郭鶴年父親做生意。「我們用肥皂洗澡、洗頭,有時會洗得渾身痛癢。家裡的傭人打碎了盤子,即使受過良好教育的母親也會非常生氣地訓斥。」

在郭鶴年的眼中,桌上的食物總是不夠,橘子連皮嚥下。有時他和哥哥嚷著要吃,母親會教訓他們,「你們有吃就已經很幸運了!」在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馬來西亞的街上空空蕩蕩,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那些髒亂不堪的流浪狗。

郭鶴年的家門口每天都會站滿討債者, 16 歲的他骨瘦如柴,只有76 斤,在班裡倒數第二矮。上體育課時在更衣室換衣服,郭鶴年為被同學看到用麵粉袋縫補的內褲而羞愧。

那時候,他常被一個問題困擾——如何才能擺脫貧困?答案是:獲取財富。至於錢財是好是壞郭鶴年也不明白,但既然財富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他就不得不投身競技場中,以此來釋懷心中的怒火。

一個千億富豪“財富觀”:生存並非只為爭逐財富,而是活得更精彩


▲《大創業家》| 一開始就專注現貨商品市場

二戰期間,日本在馬來西亞進行了瘋狂的屠殺行動,剛從瘧疾中走出來的郭鶴年被迫進入了三菱公司工作。彼時,他第一次接觸到大米、食糖和菸草的進口。

戰爭結束後, 24 歲的郭鶴年隻身趕赴新加坡,以10 萬元馬幣作資本,創立了他生平的第一家公司——力務克公司,經營商務、船務經紀、雜貨業等。在他創業時,驅使他努力賺錢的首要動力,就是銀行家對其的羞辱次年,郭鶴年的父親去世,他返回馬來西亞新山,在母親的建議下,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於1949 年正式成立。

「為了推動自己往前,我們都需要一點點的貪念,它是能激勵我們向上的燃料。但當它超過一個限度後,貪念就會變成一種疾病併成為人類的詛咒。」

從一開始,郭鶴年就專注現貨商品市場:米、麵粉等。 1953 年,由於二哥郭鶴麟參與馬共遊擊隊而被當時的英殖民政府殺害,郭家受到當局的監視。在這種情況下,郭鶴年到英國暫住和考察。除了學習先進的管理方法外,他對期貨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馬來西亞脫離英國獨立後,政府急需發展進口替代工業,以走上經濟獨立發展的道路。郭鶴年孤注一擲將郭氏家族全部資金投入到煉糖業,涉及糖的生產、提煉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一舉成為「亞洲糖王」,控制著全球20% 的糖市場。

隨後,他利用在糖業所積累的資本,以「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之勢多元化發展,分散投資種植業、銀行業、地產業、航運業、酒店業等領域,數次蟬聯馬來西亞首富,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十大華商人物」。

一個千億富豪“財富觀”:生存並非只為爭逐財富,而是活得更精彩


▲《億萬》| 生意迫使我不斷向前

「在我工作生涯中,經營食糖讓我最為忙碌。我像風箏一樣隨風飄蕩,奔走在世界各處,每年在家沒有待過一週,可以說幾乎沒有親眼看著我孩子們成長。我的生意迫使我不斷向前,不能停步。」

擁有大量財富後,郭鶴年發現金錢本身並不會讓自己開心,它只不過是幫助自己達成心裡的目標。郭鶴年最快樂的日子是二戰期間,一家躲在叢林中避難的那幾個月。

「財富是死不帶去的,那我可以把它都留給子女,但我不會這樣做。事實上,僅僅繼承這個概念就很困擾我,這不但含腐蝕性,還會破壞平衡,打歪道德天平母親說過一句話很有道理:子女如你,他們就不需要從你那裡繼承財產;子女不如你,你的遺產對他們又有什麼用呢?」

那為什麼要積聚財富?在郭鶴年看來:財富會給子孫後代和人類留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因此,財富應該被用於兩個主要目的上。其一,通過投資和再投資,來創造更好的新機會;其二,純粹以慈善形式,或通過投資科研、健康等課題來造福人類。

一個千億富豪“財富觀”:生存並非只為爭逐財富,而是活得更精彩


▲ 國貿中心

「我的心分成兩瓣,一瓣是愛我生長的國家,一瓣是愛我父母生長的故鄉。」

郭氏集團在亞洲聘用了上萬名員工,同時以消費者能夠承擔的價格出售糧油、食糖、麵粉……將財富投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後,郭鶴年感到極大的滿足。

1970 年,郭鶴年從新加坡轉戰香港,投身房地產、酒店、糧油等產業。在中國缺糖缺外匯的困難歲月,他慷慨援手幫助中國拿下30 萬噸原糖和500 萬美金的外匯。

1983 年,郭鶴年與北京四季青公社、五礦進出口總公司在海淀區建起了中國內地的首家香格里拉酒店,同時斥資5.3 億美元與經貿部在北京合資興建「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八十年代末,絕大多數外資因政治因素放緩投資中國,郭鶴年依然逆勢投下數十億巨資,成為第一位投資中國大陸的馬來西亞企業家,積極參與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建設。

如今,他的香格里拉系、嘉裡系都在中國擁有龐大業務,每年在中國的營收超過千億之巨。

鄧小平還把最後一次正式會見海外人士的機會給郭鶴年,並稱贊他:你和我一樣,都是引路人。

一個千億富豪“財富觀”:生存並非只為爭逐財富,而是活得更精彩


▲《感謝分享》| 分享讓人生更加快樂

「我從商以來,從來沒有榜樣可依循,也不和任何人比較,只拿我的原則理念和良心相比。」

郭鶴年的母親總是教育他永遠不要謀求暴利,多關注社會的各種需求。公司能賺錢,就要向當地慈善機構捐款。

「良好的聲譽和健康的體魄是獲取財富的先決條件,若只擁有財富,但沒有良好的聲譽和健康,那整個家族就像走進了一條死衚衕,根本沒有未來可言。」

退休後,郭鶴年成立了多個慈善基金,明智地投資和妥善地管理好要捐助的資產,將每年的收入用於幫助有需要的弱勢群體。 2005 年1 月,他向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捐贈5000 萬元,用於希望小學的孩子們; 2013 年1 月,郭鶴年向廈大馬來西亞分校捐贈1 億馬幣(約合人民幣2 億元),建設該校區圖書館大樓; 2017 年12 月,郭鶴年又向北京大學捐資1.1 億元,支持其餐飲中心的建設……

一個千億富豪“財富觀”:生存並非只為爭逐財富,而是活得更精彩


▲《金錢帝國》| 不要將物質上的滿足與快樂混為一談

如今, 95 歲的郭鶴年依然在為人生奮鬥,他希望為創建更加公平、公正的美好世界作出貢獻即使這是一個未必能夠實現的崇高理想,但努力過,也就無憾了!

郭鶴年希望年輕人能反省人類在地球上的真正意義。不要將物質上的滿足與快樂混為一談,金錢並不能帶給你一切,要懂得分辨真實和幻想。

「我是一個宿命主義者,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會有好運和惡運的配額,無可否認有些人天生就擁有比他人更強的能力與好運。如果你屬於這幸運的一群,並將你所擁有的財富與他人分享,你會無比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