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雨時:生命的絢麗綻放——讀李婍散文集《隔岸女人花》

李婍,當代女散文家。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北作家協會文學院簽約作家。上世紀80年代畢業於廊坊師範學院作家班。長期以來,從事散文寫作,已有散文集《人生旅途》《紫陌紅塵》《夜在窗外》等出版。之後,又專注中國古代文化/文學中女性形象和命運的探索和書寫,相繼出版了《莫問奴歸處》《紅樓女兒夢》《胭脂魅》等著作,作為暢銷書,引發了廣泛而熱烈的反響。而這部《隔岸女人花》,作者更把筆觸伸向民國年代,揭示和展現了歷史錯動中女性意識的覺醒,講述了那飛花流年歲月的一系列新女性的愛情故事和人生運命,記敘了她們的浪漫與夢想,嚮往與追求,以及失落與憂傷。不僅逼真地再現了記憶中的歷史影像,也使她對女性文化的探尋與體察進入一個新的更深邃的層面。

苗雨時:生命的絢麗綻放——讀李婍散文集《隔岸女人花》

李婍

中華民國的建立,廢除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開創了新的共和。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巨大的變革。人們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開始發生根本性的轉變。而首當其衝的是人們的婚姻觀念。尤其是社會輿論把強國與婦女解放聯繫起來,倡導廢止纏足和興辦女學。於是,中國女性從“三從”“四德”走向獨立自尊,從屈從附屬走向男女平等,從無主體狀態確立鮮明的女性意識,清晰地劃出了她們所必將走的歷史軌跡。儘管那個年代仍充滿戰亂和血汙,但已然醒來的女性卻在風雲激盪中,改寫著個人的人生,於宏大的歷史敘事裡創造著屬於她們自我的歷史,迎來了她們生命綻放的“人間四月天”,使她們獲致了某種新生的蔥鬱與葳蕤,呈現了一派聰俊進取的青春氣象,雖然最終難免凋零和萎頓……

作者在書的《目錄·題記》中這樣寫道:

彷彿,她們還沒有走遠,還能聽到她們的柔聲細語,還能看到她們一襲旗袍的美麗倩影,還能嗅到空氣中隱隱的脂粉馨香。剛剛開始泛黃的上世紀民國時代記憶中,她們是一群怎樣的女子,她們的愛情有著怎樣的美麗與憂傷?

本書收錄了三十多個民國女人的人生愛情傳奇。作者站在現今時代,以當下的女性意識,穿越歲月的時空,從記憶的深處,重新喚起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讓她們在歷史的屏幕上再次上演她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從而在博大的包容、悲憫與同情中感悟現代女性之花生長的艱卓與苦澀。

苗雨時:生命的絢麗綻放——讀李婍散文集《隔岸女人花》

女性之美,如詩如畫。愛,是人類的本性,是生命的本質。它是人性中華彩的樂章。女人為愛而生,她們堅強、善良,重情而懂得感恩。愛情之於女人,幾乎是她存在本身。真正的愛情,是根植於性愛的兩情相悅、兩心相知。它是人的自然性與社會性的融合,是靈魂與肉體的和諧達成。其重要品格是忠貞不渝:“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然而這只是人們的一種理想欲求。人類歷史上,真正完美的愛情,並不多見,因而,“愛而不能得其所愛,又不能忘其所愛”便成了中國文學的原型母題。愛的悲劇,帶著哀婉而悽美的精神氣韻,流轉於傳統歷史文化的長卷中……

在新舊交替的特殊年代,那些民國女子的愛情把這一歷史原型又一次演繹得風生水起,淋漓盡致。不論是燦若煙花的演藝女星們,還是才情勃發的女作家、女詩人們,抑或社會上各界女性名媛們,在時代潮湧的感召下,她們從千年的枷鎖中掙脫出來,把目光聚焦在愛情和婚姻上,面對前所未有嶄新世界,她們躍躍欲試,一些先覺者開始走出家庭,尋求社會空間和心靈釋放,她們敢愛敢恨,飛蛾撲火般投入自認為美好的愛情,在愛情中追求自由和幸福。然而,一個個卻跌入幻滅的命運深淵,空留下無盡的悲傷和惆悵,任心靈的碎片在暗夜裡熠熠閃爍悽迷的光……

苗雨時:生命的絢麗綻放——讀李婍散文集《隔岸女人花》

蕭紅

雞鳴早看天。文學永遠是時代的神經索,年青的文學者往往最初感應歷史的脈動,並及時地做出反應。試以作家蕭紅為例。她原名張乃瑩,出生在北方一個地主家庭,十九歲那年,因不滿意已定的婚姻,而與表哥出走,來到北平。但不久,表哥迫於家庭壓力,扔下她獨自返回東北。後來,因為生計她不得不回到家鄉,但仍未見諒 ? 在她生活危難中,投稿給《國際協報》請求援助,因而結識了當時做編輯的蕭軍。兩個人相識、相契、相愛,並開始同居,改名蕭紅,共同從事文學創作。這時期,她寫出了小說《生死場》。然而好景不長,蕭軍的大男子主義粗暴,使她渴望得到溫暖的尊嚴受到傷害,因此他們沒有逃出愛情婚姻七年之癢的符咒,兩個人分手。之後,遇見了端木蕻良,因為她已懷孕在身,基於傳統觀念,兩個人的愛戀也是不溫不火的維持,已沒有了一點浪漫。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置身於遙遠而陌生的異地香港,端木蕻良也沒有守護在她身邊。蕭紅一生渴望愛情,把經歷太多苦難的心安放在愛情中,但愛情一次次破滅,最終以三十歲的年華,在寂寞中離開人世。她給世界的留言是:“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這是美麗而年輕的生命最後撕心裂肺的呼告……

苗雨時:生命的絢麗綻放——讀李婍散文集《隔岸女人花》

阮玲玉

不少影星們,多是草根出身或來自破落家庭。她們小時候受盡磨難,往往是醜小鴨,但在新時尚的慫恿下,她們進入演藝圈,蛻變為白天鵝,然後這白天鵝也斷翅在暗潮洶湧的愛情之海。例如,阮玲玉。這個出生在上海的女孩兒,童年時代很貧苦,六歲上死了做工的父親,母親帶著她給大戶人家當保姆。但母親望女成鳳,省吃儉用供她上學。當時中西文化交匯的喧囂與浮華,女孩子經不住誘惑,在經人推薦下,她參加了電影拍攝。她最初所塑造的角色多為最底層最草根的女子,本色表演,很快走紅上海。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母親做保姆那家的四少爺,他們雖然相戀很久,但結婚後,那四少爺天生不是做丈夫的料,他不能自力,整天遊手好閒,憑著妻子掙來的錢打發自己無聊的日子,這樣的婚姻必然疲憊而無意趣。於是兩個人日趨疏遠。這時出現了第三者,那是一個茶葉大王,他看上了阮玲玉的東方之美,在這個情場老手的情感攻勢下,阮玲玉屈服了。這樣,形成了三個人的糾葛,經常出現家庭暴力。阮玲玉再也無路可走。這時她開始拍攝《新女性》,雖然年輕的導演曾進入她的視野,但也未抓住。據說,她拍攝新女性自殺那場戲,非常入戲,她所營造出來的悲情氣氛,使在場的人都流淚了。影片公映後,小報記者不負責任的評論和流言蜚語,使她已經十分脆弱經不起一點沉重的心,徹底破碎。她留下一紙“人言可畏”的遺言,在二十五歲花季年齡服安眠藥自殺,真實地再現了她所拍攝的《新女性》的人生悲劇!……

苗雨時:生命的絢麗綻放——讀李婍散文集《隔岸女人花》

陸小曼

在民國社會各界著名的女性中,陸小曼是最為特立獨行的一個,她的愛情故事也最為轟轟烈烈。她出身於名門官宦之家,從小在父母的嬌慣下,養成了張揚、任性和我行我素的個性,同時也冰雪聰明,懂外語,能書會畫。她的嫵媚而時尚,使她在社交界如魚得水,很快成了有名的交際花。她曾有過一段婚姻,但由於丈夫遠離京城,她在百般寂寞中紅杏出牆。而當她一天遇見了詩人徐志摩時,便開始了一場不顧一切的戀愛大戲。她狂熱、浪漫、火辣,一下子征服了原本也是情種的徐志摩。於是她與丈夫離異,並與徐志摩正式結婚,梁啟超證婚,胡適主婚,遍請社會文化名流,風光無限,成了當時一大文化事件。結婚後,他們移居上海,陸小曼仍在交際場中活躍,徐志摩忙著賺錢供夫人花錢如流水的消費。婚姻和愛情是兩碼事,從愛情到婚姻,浪漫退場,剩下就是為錢的事爭吵、糾纏、冷戰。徐志摩很失望,陸小曼很失落。在一次大吵之後,徐志摩飛北京去參加一個報告會,沒想到飛機失事,從此,陰陽兩隔,給陸小曼只留下了無限的悔恨、哀傷和無盡綿長的懷念。有人說她是一枝嬌媚的罌粟花,毒害別人,也荼毒自己,最終淒涼地凋零,落入滾滾的煙塵中……

煙花嫵媚,繁華落盡,殘紅流水。愛的生命經歷風雨從綻放到消歇……。民國女子愛情悲劇的造成,有其歷史轉折的過度性原因,但從她們自身來說,也導源於新思想與舊倫理的糾纏束縛和禁錮了她們的愛情。她們一方面憧憬獨立、平等,另一方面又把對方當做生存的依靠,表現可很強的依賴性;她們一邊精神上彷徨著,一邊又大膽行動著。在此種矛盾輾轉中,一旦愛情失手,就會把自己逼到生命崩潰的邊緣……。另外,男性世界對新女性的愛情追求,在觀念和行為上也並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給她們一個適應的人文環境。男女愛情角色和理念的不對等,想法與做法的錯位,致使她們自認為美好的愛情理想無法實現。所有的愛情,出發的時候,光鮮亮麗。經歷一番實戰後,個個都變得落紅遍地,慘淡淒涼……

苗雨時:生命的絢麗綻放——讀李婍散文集《隔岸女人花》

呂碧成

但是,也並不是沒有清醒者。被稱為“近代女詞人第一”的呂碧城就是一個。她生於詩禮之家,自小家庭屢生變故,父死,被霸家產,退婚,幾經輾轉,和母親一起寄居在舅舅家。在她年青的時候,由於國勢衰微,社會上啟蒙思潮風起。受了時代的感召,她隻身來到天津,做了當時啟蒙報紙的第一個女編輯。不僅寫稿,而且參與社會活動,提倡女權,創辦女學,並創作了大量詩詞。她曾發表《滿江紅·感懷》: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線遙射。問何人,女權高唱?若安達克?雪浪千尋悲業海,風潮廿紀看亞東。聽青閨,揮灑發狂言,君休訝。這是一種怎樣壯烈的情懷,在社會上,她思想獨立,精神獨立,後來經濟也獨立,人生風采多姿。但對愛情,她卻很冷靜,很理性。不是沒有遇見過使她心動的人,但多由於不對稱而放棄了。她不把男女情愛當做人生的全部。由於她看透了男性世界對女性需求與壓制的雙重性,同時也體察了身邊一個個女性愛情的悲劇,儘管大家都為她操心,但她還是堅持獨居生活,終生未嫁。其思維深刻之處在於:不是從女性到女性,而是從女性到人性。因此,她把愛擴散開去,使之廣被人類的朋友——動物世界,成了中國第一個動物保護主義者。

苗雨時:生命的絢麗綻放——讀李婍散文集《隔岸女人花》

林徽因

也有成功完美的範例,那就是林徽因的愛情與婚姻。她是大家閨秀,十六歲時曾隨父親遊歷歐洲,生命質地受到了中西文化的滋養。成年後,她的才情、她的智慧、她的修養,為一般女性所無法比。她端莊、沉靜、內秀,雖然也有一片凌亂花影,但她能駕馭自己的情感,主宰自己的人生。她可以輕輕鬆鬆地與詩人徐志摩談戀愛,談詩寫詩說浪漫,但並不同意嫁給他。而是選擇了自己中意的學建築的梁思成,認認真真地和梁思成過日子。她覺得建築師的肩膀似乎比詩人的肩膀更可靠,更使她感到踏實。他們一起畫圖紙,談設計,互相支撐與扶持,而且彼此都是自由的。因此她的愛並沒有鎖閉在“圍城” 之中,而可以真真誠誠地做哲學家金嶽霖的紅顏知己。他們一生毗鄰而居,金嶽霖守候著柏拉圖式的愛情,終身未娶。真正的愛情是博大而神秘的,它淵深而豐沛。也許只有以生命為主體,面對世界,把愛情、親情、友情等交融在一起,才能包涵和體現人類之愛的真諦。林徽因的美麗是永恆,她的愛是人性的,時間越久遠,關於她的傳誦越精彩,越絢麗……

民國女子的愛情傳奇,那些悲劇和喜劇給我們的歷史啟示是:真正的現代愛情不同於傳統愛情,其現代性的特質,表現為——它不是攀援的、依附的、“無我”的,而是男女雙方獨立、自由、平等的;不同個性異在的結合,不是等價交換,而是以志趣和事業為紐帶的相互包容與支撐;他們應該善於分享和奉獻,並肩分擔命運的風雨,共同享受幸福的雲霞。這樣的愛情,是感性的也是理智的,是肉體的也是靈魂的,是單純的也是豐厚的。它根植於現代生活的土壤,迎合吐納古今中外的文明,而以嶄新的姿態在人類精神的原野上搖曳生輝……

苗雨時:生命的絢麗綻放——讀李婍散文集《隔岸女人花》

正像作者在《寫民國女性創作談》一文中所說:

民國一個個唯美的、悽婉的愛情傳奇,是一曲曲最悲哀的舊日情歌,漫化成沉醉婉轉的時光流水,在老式唱片中以獨有的韻味慢慢吟唱著。她們每一個人的愛情故事是獨有的,但是,愛情中的人性光輝古今中外卻是相通的,曾經有這樣一些亂世佳人,曾經在人世間這樣愛過,活過,她們的故事對後來的人們依然是啟迪,讀她們的故事,對今天的人們依然有許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縱覽全書,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是下了極大的功夫和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她不僅從浩繁的史料中廣泛蒐集,打撈鉤沉,細心地找出一個個民國年間的傳奇女子,並聚焦在她的愛情故事,經過審視、辨析,拂去灰塵,還歷史本來的面貌,而且寫作時,更是以滿懷深情,重返歷史現場,直擊人物的命運,與她們交流與對話,聆聽她們哀傷的傾訴,她甚至進入到人物的心靈,感同身受地和她們一起面對波折的命運,與她們同哭同笑,同喜同悲。這樣,通過她以心靈和淚水的洗刷和塑造,那一個個民國女子活了起來,栩栩如生的來到今天的人們面前,講述她們各不相同的悲情遭際……。因此,這部著作是作者用生命寫成的。她用自我的女性生命,扶起和託舉出了那些民國女子輝映現世的鮮活的愛情生命。

苗雨時:生命的絢麗綻放——讀李婍散文集《隔岸女人花》

放下書稿,掩卷默然,頗為感動,對那一個個歷史女性的運命,不勝慨嘆、唏噓和思緒萬千……

(此文發表在《沃土》2016年創刊號,題目有改動)

苗雨時:生命的絢麗綻放——讀李婍散文集《隔岸女人花》

作者(右)與李婍(左)

作者簡介:苗雨時(1939-)當代詩評家。河北省豐潤縣人。1965年畢業於河北大學中系。現為廊坊師範學院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北作家協會第四屆主席團名譽委員。長期以來致力於現代詩學的教學與研究,從事詩歌評論寫作。任系中文系主任期間,曾與河北作家協會聯合舉辦兩屆作家班,培養了大批青年作家和詩人。現今又特別關注網絡詩歌的動態和走向。2015年10月,建立了廊坊師範學院“雨時詩歌工作室”,2016年4月,創辦和主編高校民刊《雨時詩刊》,倡導“學院派”現代漢詩寫作。出版著作有:《詩的審美》《詩歌寫作技巧》《河北當代詩歌史》《走向現代性的新詩》《當下詩歌現場》等多部。傳記收入《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家大辭典》(英文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