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爲呂叔潛賦》宋(辛棄疾)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宋(辛棄疾)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宋 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譯文:

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麼辦呢?白髮日增,好像故意欺負我。我要乘風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搖曳的桂樹枝柯,人們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註釋 :

太常引:詞牌名。呂叔潛:名大虯,生平事蹟不詳,似為作者聲氣相應的朋友。金波:形容月光浮動,因亦指月光。《漢書》卷二十二《禮樂志》:“月穆穆以金波”。顏師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蘇軾《洞仙歌》詞:“金波淡,玉繩低轉”。飛鏡:飛天之明鏡,指月亮。甘子布《光賦》:“銀河波曀,金颸送清,孤圓上魄,飛鏡流明”。李白《把酒問月》詩:“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姮娥:即嫦娥,傳說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高誘注說,她後來“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被白髮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懷》“青春揹我堂堂去,白髮欺人故故生”詩意。“斫去”三句:化用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對月》詩中“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句意。斫:砍。桂:桂樹。婆娑:樹影搖曳的樣子。《酉陽雜俎》載:“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遂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宋(辛棄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