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央媒看德陽!《經濟日報》聚焦成德同城化:既增光一域又添彩全局

「热点」央媒看德阳!《经济日报》聚焦成德同城化:既增光一域又添彩全局

今天,《經濟日報》第11版刊登新聞《四川省推進成德同城化發展——既增光一域 又添彩全局》,關注成德同城化。

「热点」央媒看德阳!《经济日报》聚焦成德同城化:既增光一域又添彩全局

全文如下:

四川成都和德陽兩地圍繞《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2011—2020年)》《成都平原經濟區“十三五”發展規劃》,充分對接溝通,從交通互聯、環保同治、產業協同、創新協同等方面推進成德一體化發展。

“從早上6點到晚上9點,10多分鐘就有一趟車,往返成都和德陽無論是工作還是聚會都很方便。”在四川成都工作、老家在德陽的蔡禹潔很樂意選擇成德之間的動車出行。現在,成德動車實現了公交化運營,每天開行動車80餘列,平均18分鐘/班,最短6分鐘/班,從德陽最快23分鐘即可到達成都。

成德同城化,讓大家感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還有一些“實惠”悄然發生在我們不常關注的地方:高速公路不斷加密成網,成德產業園裡入駐的企業越來越多,公共服務不斷對接共享……作為離成都最近、接壤面積最寬的地級市,成德同城化發展具有良好的條件和明顯的優勢。

四川省提出,要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首次提出“提升環成都經濟圈各城市能級,加快發展以綿陽、德陽、樂山為區域中心城市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德陽在四川“一干多支”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推進成德同城化發展,可謂既增光一域,又添彩全局。

主動融入 提升城市競爭力

實施推進成德同城化發展“六個協同”路徑,加快形成以成都主城區為核心,南有天府新區、北有德陽新城的“一核兩中心”發展格局。

“從一些地區走過的歷程來看,城鎮化率達到50%以後,區域經濟的空間形態將逐步迎來由‘虹吸集聚’向‘輻射擴散’發展的拐點,是優化產業經濟地理、重塑區域經濟版圖的重要契機。2017年,德陽城鎮化率為51%,在這個重要的關鍵期,對外推進成德同城化、德綿一體化發展,對內堅持市縣統籌發展,進一步促進優勢互補、聯動發展,持續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正當其時。”德陽市委書記趙世勇表示。

主動融入,深度融合,成德兩地在區域協同發展方面合作已久。

2015年,德陽把成德同城化發展作為全市“一號工程”加速推進,著眼把德陽建設成為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北部新城,實施推進成德同城化發展“六個協同”路徑,加快形成以成都主城區為核心,南有天府新區、北有德陽新城的“一核兩中心”發展格局。

2017年5月18日,成都德陽兩地簽署《推動成德一體化發展合作備忘錄》等一攬子協議,為成德同城化實現更高水平發展、更深層次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同年,成德兩地圍繞《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2011—2020年)》《成都平原經濟區“十三五”發展規劃》充分對接溝通,將成德一體化納入兩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完成了《成德同城化空間發展規劃》《城市建設發展規劃》等9個“十三五”專項規劃。

德陽是四川和全國重要的工業城市,也是成渝城市群、成都平原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8月22日,成都平原經濟區聯席會議召開,會議提出要進一步深化對成都“主幹”地位和成都平原經濟區在“一干多支”發展戰略中主引擎作用的認識,加快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協調聯動高質量發展。

為此,德陽提出下一步將圍繞打造環成都經濟圈通勤最佳城市,加強與成都在城際軌道、高速公路、城市幹道、區間快通等方面的對接;堅持環保同治,實現生態環保聯防聯控;堅持產業協同,實現集群成鏈發展;堅持創新協同,實現創新改革聯動。

交通先行 助力同城化步伐

德陽重點加強與成都城際軌道、高速公路、城市幹道、區間快通的對接,構建“7高8快9軌”成德同城綜合交通體系。

入秋,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德陽至簡陽段方家溝大橋段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項目起點是德陽市旌陽區黃許鎮,終點是簡陽市禾豐鎮,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設計時速120公里,線路全長105.56公里,其中德陽境內長約68公里。”中國鐵建投資集團公司項目方副總經理周禎淳告訴記者,項目於2017年3月份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3月份建成通車。

成德城市主軸“天府大道北延線”、成德綿高速擴容工程、德陽至天府國際機場快速通道……近年來,一個又一個成德同城項目開工、開建。

2016年9月30日上午,德陽市火車北站站前廣場人頭攢動,成德同城動車公交化運營正式啟動。當天14∶15,首趟“德陽—成都東”C6287次動車組從德陽始發前往成都。

當前,德陽已著手啟動編制德陽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並與成都對接,預留多條成都市域鐵路延伸至德陽的通道條件。隨著下一步成貴高鐵全線開通,成都經成貴高鐵、貴廣高鐵只需6個小時左右即可到達廣州等珠江三角洲城市,屆時德陽市將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爭取開通與貴陽、廣州等地區的直達高鐵,打通高鐵大通道。

“未來德陽將重點加強與成都城際軌道、高速公路、城市幹道、區間快通的對接,力爭儘快啟動建設1條至2條成德軌道交通,構建‘7高8快9軌’成德同城綜合交通體系。”德陽市商務局局長馮軍說。

利益分享 推動一體化發展

統籌推進在企業註冊、資質互認、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政策協同,推動形成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自由流動的共融發展局面。

成德同城化絕非僅僅是距離上的縮短。

2013年8月份,成德兩地簽署了《成都德陽同城化發展框架協議》,位於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內的成德工業園於2013年9月份啟動建設。截至2017年年底,園區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2億元,建成區面積達7平方公里,聚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家,實現總產值73億元。在成德工業園區13平方公里的起步區範圍內,不少已經投產的項目都來自於成都。這與園區緊鄰成都、接受成都的輻射帶動作用密不可分。

走進園區內的四川省星光鋼結構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次鋼、壓型板、樓層板……焊花飛濺,生產場景繁忙有序。

“2013年,我們成為第一家入住園區的企業,那時整個園區還比較荒涼,很像一個大工地。5年多時間裡,這裡聚集的企業越來越多,我們需要的產品配件供應商全部集中在園區裡,大家感受到了集群式、成鏈式發展帶來的便利性。”星光鋼結構副總經理劉星佑告訴記者。

“除了綠色食品產業園、臺商產業園、智能家居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外,我們還重點規劃建設了裝備製造產業園,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智能終端製造、精密加工等產業,力爭建成成都、德陽產業協同發展的示範區和智能製造引領區。”四川中江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周禮強向記者介紹。

從政策層面來看,不久前,成都提出推進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培育壯大環成都經濟圈,建立“研發設計在成都、轉化生產在其他市(州)”的產業互動模式,探索“存量不動+增量分成”的區域利益分享模式,打造西部地區最具活力、最具優勢的成都平原城市群。

從德陽的實際來看,裝備製造業一直是城市的重要產業,工業建市、興市是德陽的特點。當前,德陽正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通用航空、軌道交通、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推動“德陽製造”向“德陽智造”轉變。

根據相關規劃,德陽還將主動承接成都產業疏解,大力發展以航空與燃機、軌道交通、汽車零部件等為支撐的萬億元級高端裝備產業帶,共同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裝備製造基地。推進政策機制協調共用,堅持市場共建、利益共享,統籌推進與成都在企業註冊、資質互認、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政策協同,推動形成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自由流動的共融發展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