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术馆重新开放引关注

浙江美术馆馆舍维修项目是浙江省文化厅“四个一批”工程中的改造提升项目之一,也是杭州G20峰会配套项目之一。自去年12月底启动以来,该馆紧紧围绕省、市有关方面的指示精神和实施要求,始终坚持“服务G20,提升浙江文化形象”的大局意识,全力以赴实施馆舍维修改造项目,有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妥善处理了复杂局面,切实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近日,修缮一新的浙江美术馆重新向公众开放,推出三大开馆展览,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观众络绎不绝。

“三个保障”顺利推进项目实施。重视对项目实施中的风险易发点和管理薄弱点的管控,做好“三个保障”,即资金保障、人员保障和制度保障。在资金上,积极主动与相关主管部门沟通,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在人员上,成立了浙江美术馆馆舍维修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形成了以党员为主力的实施团队,采用项目人责任制,将所有工作细分为8大项目,每个项目由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人员安排作出调整,确保施工进度。在制度上,出台了《浙江美术馆馆舍维修项目督查机制》,加强廉政建设和施工安全,规范馆舍维修项目中的各项活动。为了防止发生各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所有项目人跟该馆法人代表签订了《廉政安全和施工安全责任书》。由工会牵头,专门成立项目检查监督小组,加强教育,切实做到既确保实施进度,又确保干净干事。每周定期召开馆务和工程联席例会、监理例会,及时报送工作简报,所有重要事项均通过集体决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积极开展招标前审计和过程中跟踪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三个提升”打造完美对外形象。修缮提升后的浙江美术馆,主要达到“三个提升”:提升馆舍环境的硬件设施条件;提升浙江美术馆的整体对外形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准。外部环境的改造,遵循开放式、公园式、休闲式的设计原则,把原来的死角、边角改造成观众休憩场所、雕塑主题公园,把浙江美术馆与西湖、南山路景区融为一体,使得美术馆更加开放、通透、美观、贴近公众,成为“美术馆里面的公园,公园里面的美术馆”。在内部功能上也有较大提升,场馆更加整洁、明亮,声学效果更加理想。此外,为营造安全的参观环境,启动全新的身份识别系统,会员可通过会员卡刷卡进入,普通观众也可凭身份证或人脸识别认证。在惠民服务方面,免费为观众提供100个左右的停车位;打造母婴室和亲子卫生间,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贴心关爱服务;提供免费wifi,观众只需注册会员,就可免费使用,同时还推出活动预约报名等服务。

“三大展览”引起强烈社会效应。一手抓馆舍维修项目,一手抓开馆展览筹划,“三大展览”集中亮相,观众如潮,纷纷叫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浙江省美术写生创作作品展”通过全省美术家的300余件优秀作品,热烈讴歌党的光辉历程,生动描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浙江人民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实现“中国梦”进程的历史画卷。按照省文化厅加快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部署和精神,推出“浙江省特色小镇系列展览”,充分发挥专业平台优势,为“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自主策划推出高品质学术大展“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共展出山西博物院藏傅山书画精品66 组件,全面展示了一代宗师傅山的艺术风格、美学思想和文化精神,展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众,开展10天观众人数突破5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