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幽雲十六州」到海參崴

現在提到宋朝,往往會想到兩個詞,“富裕”和“軟弱”。宋朝富到什麼程度呢,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其財政收入也是鼎盛時期的大明王朝的六倍之多,城市發達,產業齊全。然而同樣是宋朝,發生了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靖康之恥,兩度傾覆,皆緣外患。“重文輕武”的國策,“居安忘戰”的君臣都是宋滅亡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尤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幽雲十六州的丟失。

從“幽雲十六州”到海參崴

宋朝名畫《清明上河圖》局部

幽雲十六州(也稱燕雲十六州)指的是:幽州(今北京)、順州(今北京順義)、儒州(今北京延慶)、檀州(今北京密雲)、蘄州(今天津蘄縣)、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新州(今河北逐鹿)、媯(gui)州(今河北懷來)、武州(今河北應縣)、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今山西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

從“幽雲十六州”到海參崴

燕雲十六州

這十六個州之所以重要和其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它們位於今天的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天津、北京,處於太行山兩翼,是中原抵抗北方遊牧民族南侵的一道天然防線。另外這一區域從戰國時就修築了長城,後來又多次加築,又是一道堅固的人工防線。

從“幽雲十六州”到海參崴

全盛時期宋朝版圖

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石敬瑭因此成為千古罪人,遺臭萬年。幽雲十六州的丟失,使得中原失去了長城這個重要的戰略屏障,從渤海到太行山腳下千里之地再無任何緩衝,敵軍的騎兵可以選擇這條線上的任意位置突破,邊界線也就形同虛設。北方的軍事重鎮由於地處大平原,相互之間很難照應,戰略意義大減。失去燕北這個重要的戰馬產地,騎兵空前匱乏,以步兵為主的宋朝軍隊根本無力與驍勇善戰的北方遊騎軍抗衡。即使是平定十國的宋太宗,兩次北伐也一無所獲,更別說官僚體系臃腫的宋朝中後期。同樣是在幽雲地區,明朝憑藉關寧錦防線,遼東鐵騎威震關東,進可發兵朝鮮,退可抵禦蒙滿,可見幽雲地區實為冷兵器時代中華民族的命門所在。

從“幽雲十六州”到海參崴

《北京條約》割地示意圖

從“幽雲十六州”到海參崴

符拉迪沃斯託克景色

時間在轉到1860年,根據《中俄北京條約》,中國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現在它是俄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位於中俄朝三國交界之處,三面臨海,風光秀麗,俄羅斯將其改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意思是“東方統治者”“鎮東府”。我們痛失東北出海口。

曾經大清帝國傷痛離開我們,也就一百多年大概15代人的時間,在太平盛世之下,歷史的傷痛離我們漸行漸遠。

從“幽雲十六州”到海參崴

宋代名畫《千里江山圖》局部

16世紀以後,隨著新航線的開闢,地球真正成為了“海洋星球”,誰獲得了海上優勢,便取得了博弈的主動權。

千年之前丟掉幽雲十六州使宋朝成為一個虛假的盛世,百年之前割讓海參崴的歷史之殤還歷歷在目,願歷史的傷痛永遠不會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