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頭還是要臉

去照相館照相,正襟危坐。攝影師讓我把臉偏過來一點,我轉動了一下脖子,攝影師說,不是轉頭,是把臉偏過來。我又動了一下,還是不對。攝影師只好示範給我看,笑著說,很多人都以為臉和頭是一回事,其實啊,這臉是臉,頭是頭。

走出照相館,思忖著,我們常將頭和臉相提並論,沒想到臉和頭還真不是一回事兒。

要頭還是要臉

人們常說的“有頭有臉的人”,指那些在社會上有聲望有地位的人物,就算不一定能呼風喚雨,但畢竟上得了檯面;而那些小人物,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輩,如“狗肉上不了正席”,是上不了檯面的。和那些有頭有臉的人比起來,這些人都是灰頭土臉甚至沒頭沒臉的。

但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就一定比沒頭沒臉的小人物高貴嗎?這倒不一定。

明崇禎年間,大廈將傾,風雨飄搖。南京一庭院裡,一位身穿朝服頭頂烏紗的男人正與侍妾相對而立,靜默無言。來到池塘邊,侍妾勸其一同投水就義,男人臉上現出慌亂之色,走到池塘邊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克不及下。”侍妾見狀,義無反顧躍入水中,男人從後面拖住了她。這個男人叫錢謙益,那位女子名為柳如是。後人有詩嘆曰“莫怪女兒太唐突,薊門朝士幾鬚眉”。

不光漢人看不起錢謙益,乾隆皇帝也寫詩嘲諷他:“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其實,錢謙益並非庸庸碌碌之輩,他詩文俱佳,還曾經是士林領袖。只不過在亂世裡,他不關心什麼家國天下,他只關心明天的糧食和蔬菜。簡單地說,他要頭,所以沒法要臉。因為這是一個單項選擇題,而柳如是作為一個烈女子,對於臉有著更高層次的需求。

要頭還是要臉

秋瑾資料圖

秋瑾也說,拼將十萬頭顱血,須將乾坤力挽回。為了家國,不惜此頭。與此類同的還有譚嗣同,他本來可以跑的,但是這哥們兒死心眼,堅決不跑,終於喋血菜市口。康有為跑了,沒事。後來又參與張勳復辟,事不成,康聖人嚷著要出家,梁鼎芬質問他是不是又想逃跑,康有為辯解說,你幾曾看我逃跑?梁大笑道:“成則居功,敗則惜命,有你這樣的聖人嗎?從今天起,我不承認你是廣東人了!”康有為羞赧無語。頭是保住了,臉卻丟盡了。

要頭還是要臉

康有為資料圖

歷史上的許多事兒,說到底是要頭與要臉的抉擇。要頭的,只要把臉棄若敝屣,不僅可保全性命,榮華富貴也未可知。而要臉的,往往就要身首異處,陰陽兩隔,這就是尊嚴的代價。

要頭還是要臉

文天祥文學形象

比如文天祥,被俘後元世祖親自勸降,許以丞相之位,文天祥不為所動:“但願一死足矣!”這在俗人看來,簡直就是缺心眼——能活著卻偏要尋死,可以求生卻偏要取義,但這正是君子與小人的區別。蠅營狗苟,投機鑽營,君子不是不會,而是不願為之,不屑為之。

尊嚴是奢侈品,只有高貴的靈魂才能夠擁有;也是易碎品,像玻璃一樣易碎,像煙花一樣易冷。但是,無論經歷怎樣的強權重壓,黑暗時代,它依然如星星一般明滅。

(摘自《中國新聞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