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狄之國——鮮虞國,中山國前身,邢國晉國的死敵,越挫越勇

春秋時期由白狄族建立的諸侯國主要有四個,分別是肥國(河北石家莊市藁城區)、鼓國(河北晉州市)、仇由國(山西盂縣東北),還有一個就是現在要講的鮮虞國。據說白狄最初在陝北及陝西洛水流域,後來東遷到太行山一帶。西周建立後,儘管王室大量分封了姬姓宗國以及許多臣服於周室的異姓方國,但有些地區中央仍然管轄不到,位於今河北石家莊一帶的白狄一族較為活躍,西周時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分化出好幾個支脈。《山海經·北山經》記載:“

石山,鮮虞之水出焉,而南注於虖沱。”據說鮮虞氏發源於鮮虞水,古時候有條鮮虞水,源出五臺山。一支白狄族在此繁衍生息,形成鮮虞氏,後建鮮虞國。關於鮮虞國的地理位置,《漢書·地理志》注引應劭雲:“新市,本鮮于子國,今鮮虞亭是也。”新市,即今河北石家莊市正定縣新城鋪一帶。

白狄之國——鮮虞國,中山國前身,邢國晉國的死敵,越挫越勇

鮮虞氏在春秋早期國力較為強大,對中原的侵犯也甚為猖獗。之前說過的邢國(周公旦後裔所建),是作為周王室抗擊戎狄的存在,位於鮮虞國的南面。史書中邢國有多次與戎狄之一的鮮虞氏激戰的記錄,出土西周銅器《臣諫簋》銘文還記載了“邢侯搏戎”的狀舉,這裡的戎狄其實就是指鮮虞氏。《左傳·閔公元年》記載:“狄人伐邢……齊人救邢。”說得是公元前661年,鮮虞氏進攻邢國,邢國措不及防,全線崩潰,危在旦夕,幸虧管仲識得大局,以“諸夏親暱,不可棄也”為由力諫齊桓公出兵援助,邢國才得以保全。

白狄之國——鮮虞國,中山國前身,邢國晉國的死敵,越挫越勇

臣諫簋

白狄之國——鮮虞國,中山國前身,邢國晉國的死敵,越挫越勇

春秋初期,鮮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幾個家族團體建立聯盟,多次打敗過周邊的邢國、衛國。春秋中期後,白狄面臨的主要敵人是擴張成癮的晉國。晉國從春秋初期晉武公、晉獻公父子一路擴張,“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將晉國的版圖延伸到白狄胯下。從晉昭公開始,晉國著手籌劃兼併鮮虞氏、鼓氏、肥氏、仇由氏的戰略。並於公元前530年滅肥國,公元前520年滅鼓國,公元前457年滅仇由國,而鮮虞氏算是四個同盟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還打敗為強大的晉國。《左傳·定公三年》記載:“

秋九月,鮮虞人敗晉師於平中,獲晉觀虎,恃其勇也。”說得是公元前507年秋,也是肥國和鼓國被滅後不久,鮮虞軍在平中大敗晉師,還俘獲了晉軍大將觀虎,這是由於觀虎自恃勇猛的緣故。鮮虞氏算是報了同族肥氏、鼓氏被滅之仇。

白狄之國——鮮虞國,中山國前身,邢國晉國的死敵,越挫越勇

之後晉國對鮮虞氏開始了報復性打擊。《左傳·定公五年》記載:“

晉士鞅圍鮮虞,報觀虎之役也。”公元前505年,晉國的士鞅帥師包圍鮮虞國都,以報之前觀虎被俘之恥。《左傳·哀公六年》記載:“晉趙鞅帥師伐鮮虞。”公元前489年,晉國趙鞅攻打鮮虞國。鮮虞氏畢竟需要長期面對一個實力超強的晉國,在晉國的不斷打擊下,鮮虞國的戰鬥力一日不如一日,最終也淪落到與肥、鼓同樣的命運。鮮虞國大概在戰國初期受到重創,或為晉所滅。這裡出現了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鮮虞氏並沒有亡國,而是為了躲避晉國,向北方轍移到今河北唐縣一帶,之後改體為中山國,建立新的政權。因此,《路史》記載說:“鮮虞子,中山新市也,有鮮虞故城,白狄別居。”而另一種說法認為,中山國跟鮮虞國是當時兩個毗鄰的獨立存在的政權,甚至認為中山國並非戎狄之國。不管如何,鮮虞氏對加強促進中原與外族文化的融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算是完成了歷史使命。

更多方國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