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時,我國農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農業發展是基礎。而農業的發展必須擺脫過去小農經濟的經營模式,走集約化、規模化之路,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在農業發展中,科技的運用是助推發展的倍增器。近幾年,我國對農業科技大量投入,農業科技的貢獻率也不斷提高,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取得了超級稻、轉基因抗蟲棉、禽流感疫苗等一批突破性成果。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達95%,畜禽水產供種能力不斷提升。

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時,我國農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

《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報告(2012—2017)》顯示:2017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7%。農業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壯大,帶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與食品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綠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時,我國農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

《2017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全球競爭力分析》顯示:2014—2016年間,我國農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且近5年技術發展增速保持第一;同時在園藝、種植和播種技術、飼料和肥料幾個領域相對技術優勢排名第一。分析結果顯示:2014—2016年間,我國農業領域基礎研究受到重視,論文產量不斷提高,總髮文量全球排名第二;我國農業科技論文的國際影響力較高,論文總被引頻次排名全球第二,學科規範化引文影響力指標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我國農業科技論文產出質量受到研究同行和高級別期刊的高度認可,被引論文發表量和Q1期刊論文發表量均在全球排名第二;在分析化學與應用化學、農業工程以及食品科學與技術等學科領域表現突出。

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時,我國農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

在鄉村振興的戰略下,國家的資源會不斷地向農業、農村傾斜,科技、人才、資金將滲入“三農”各個領域,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改變農村的面貌,實現偉大的戰略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