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主要病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山藥是薯蕷科薯蕷屬中能形成地下肉質塊莖的栽培品種,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藤本植物,產品器官為官塊莖。肉色潔白,味甘粉足,個大質堅,是食用的佳菜,又是常用的藥材,是人們公認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山藥是增加農民收入的好項目。但在種植過程中,由於經驗不足或技術不規範,往往出現一些問題,下面就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及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山藥主要病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一、紅斑病

1、.症狀山藥紅斑病是由線蟲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山藥根狀塊莖。染病的塊莖小,重量輕。山藥紅斑病發病之初是在塊莖上形成紅褐色近圓形至不規則稍凹陷的病斑,單個病斑直徑2-4mm。發病重時,病斑密麻,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的斑塊,表面具有細龜紋病斑,深2-3mm,最深的達1cm以上,呈褐色幹腐狀。

2、.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山藥線蟲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種塊病殘體和病田土壤是傳染紅斑病的主要途徑。山藥線蟲的生命週期極不整齊,一年約生2代,只侵染山藥,6月份新塊莖開始形成時,線蟲就可侵染,隨後侵染陸續增加,一直到收穫,線蟲從基部到長40cm處都可以侵染,以20cm以上病斑較多。

山藥主要病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3、.防治措施

(1)與小麥、玉米、甘薯、馬鈴薯、棉花、菸草、辣椒、胡蘿蔔、西瓜等不易被侵染的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2)用0.1%-0.3%TMK浸帶病栽子24h,防病效果達95%以上;在重茬種植的情況下,播前每667m2溝施TMK顆粒劑2kg,防治效果達到75%以上。

(3)選無病田繁殖栽子,並配合輪作和施用無害肥料等綜合措施。

山藥主要病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二、炭疽病

1、症狀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莖蔓。在葉片的葉脈上,初生褐色凹陷的小斑,後變為黑褐色,擴大後病斑中央褐色,斑面散生黑色小粒點(分生孢子盤)。莖蔓發病多在距地面較近部分,病斑黑褐色,略凹陷,為害嚴重時葉片早落,莖蔓枯死,導致植株死亡。葉片或莖蔓上的病斑,在空氣潮溼時常產生淡紅色的黏稠物質(分生孢子塊)。

2、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炭疽病是由刺盤孢菌和薯蕷盤長孢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組織內越冬,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高溫多雨季發病重。

山藥主要病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3、山藥炭疽病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措施

(1)、選用日本白山藥、毛山藥、早白薯山藥等耐病品種,發病地塊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

(2)、收穫後清除病殘體,集中燒燬,並深翻土壤。

(3)、採用高支架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田間小氣候。

(4、)加強田間管理,適時中耕除草,鬆土排漬;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適當增施磷鉀肥,少施氮肥,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性。

山藥主要病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化學防治措施

(1)、播種前將山藥種切塊,用40%福爾馬林80倍液浸種20分鐘,或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30分鐘,置陰涼處晾乾後播種。

(2、)出苗後噴灑1:1:50的波爾多液預防,每10天一次連噴2-3次。

(3)、發病後用25%使百克乳油13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或25%雷多米爾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間隔7-10天,連用2-3次,施藥後4小時內遇雨需補噴。7月底至8月中旬遇連續陰雨,雨後應及時防治。

山藥主要病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