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英烈精神 堅定理想信念

9月30日是烈士紀念日,是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日子。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時間長河流淌不息,卻不能沖淡我們對烈士的緬懷之情。歷史是人民書寫的,而英烈是人民的精英。在進入新時代的今天,中國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對歷史的銘記、對英雄的崇尚,是激勵我們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遠大目標,需要英烈精神激勵我們前行。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湧現出了無數捨生忘死、為國捐軀、為民犧牲的烈士,正是他們的精神,激勵和鼓舞著全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走進更加美好的新時代。中國自古就有慎終追遠的傳統,在烈士紀念日緬懷和祭奠英烈,就是提醒我們不忘歷史,牢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犧牲的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如果沒有無數先烈的前赴後繼、奮勇獻身,就沒有今天的繁榮富強、文明進步。

如果一個民族不崇尚英雄、不尊重烈士,這個民族是沒有出息、沒有希望的,也很難再出英雄,更難造就英雄輩出的局面。然而近年來,在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下,社會上有些人以“學術自由”“還原歷史”“探究細節”等為名,不斷醜化、詆譭、貶損、質疑英雄烈士,歪曲歷史,造成了惡劣社會影響,已經引起社會各界憤慨譴責,值得我們高度警覺。尤其是互聯網上出現的種種醜化英雄、羞辱先烈的異端邪說,更是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如果不加遏制,必將損傷我們的民族精神,必將使青少年一代理想信念滑坡、價值觀錯亂甚至道德衰退。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在紀念日緬懷革命先烈、弘揚英烈精神,對於我們更好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特殊意義。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4月2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全票表決通過了英雄烈士保護法,全面加強對英雄烈士的保護,明確禁止歪曲、醜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事蹟和精神,規定國家和人民永遠尊崇、銘記英雄烈士為國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犧牲和貢獻,表明了我們捍衛英雄烈士的鮮明價值導向。值得注意的是,英烈保護法規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以青少年學生為重點,將英雄烈士事蹟和精神的宣傳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將英雄烈士事蹟和精神納入教育內容,組織開展紀念教育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這更加明確和強化了教育的責任,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一定要創新思維,在教育實踐中貫徹英雄烈士保護法的立法精神,引領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和文化觀,讓廣大青少年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成長,不負黨和人民的重託。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指出,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強調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對於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就要從青年學生開始,推動形成捍衛英烈、學習英烈的良好社會氛圍,將英烈精神融入國家血脈和民族靈魂。這不僅是法律責任,更是我們的神聖使命。只有這樣,才能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幾十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使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不斷提高。承平日久,習慣於安逸的生活,我們已經很難把眼前的美好和血與火聯繫在一起,很難從日常幸福中感知到和平來之不易。銘記歷史既是為了不忘來路,更為了把握好未來的方向。讓我們共同努力,用英烈精神引領青年一代奮勇前行,不斷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中國教育報》2018年10月01日第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