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把酒話桑麻

開一家有圍爐夜話電臺的旅店

在蘇州市閶門內下塘街,有一家新開的青年旅舍,三層小樓,後門依靠山塘,裡面是極簡風格,有文藝範兒的明信片牆,有咖啡的書架,似乎和其他的青年旅舍沒有什麼不同。

但且慢,每到節假日,這家名叫“聲聲曼”的青年旅舍就人氣爆滿,天南海北的揹包客聞聲而來。他們一放下揹包,就衝一樓大廳核心區域的主播臺而去。這裡有話筒、有專業的錄音設備、有網絡電臺,還有每天來講故事的不同主播,只要你願意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就可以過一把主播癮,還能獲得免費入住旅舍的機會。

旅行、電臺、故事,這三個元素成就了國內首家有聲播客主題的青年旅舍。

個頭不高、臉龐圓圓的麥田是江蘇淮安人,學化學專業的他,曾經做過化驗員、廣告業務員、企業策劃等多種工作。工作類型做得越多,麥田想創業的決心就越大,他後來的幾次創業都和創意、網絡有關。

200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麥田發現上海某集團建立了一個收廢品網站,而這在蘇州還是一片空白。於是,他和朋友在蘇州也開辦了“蘇州廢品網”,後來改名叫“天堂廢品站”。有廢品需要處理的企業或市民,登錄網站留下自己的信息,約定時間,就可以得到上門服務。

有了第一次成功,麥田就特別關注電商的機會。2009年他和朋友做了一個“掌上江湖”的自媒體欄目,讓手機玩家用手邊的錄音工具錄下自己和手機的故事。他們徵集到這些故事,加工後推送給訂閱的用戶。這個欄目滿足了手機玩家傾訴的慾望,互動性強,參與度高,反響也很不錯。儘管這個欄目因為他們忙於各自的事情而顧不過來,做了兩三期後就停了,但那些故事、聽眾的熱情一直留在麥田的心裡。原來除了文字,那些帶著溫暖聲音的故事同樣可以復刻記憶,帶給很多人共鳴。

骨子裡,麥田仍然是一個文藝青年。2012年起,他愛上了旅行,每半年都要約上一幫驢友,去遠離都市的高山、草原放逐身心。在旅行中,麥田聽過各種各樣的故事,但很多故事聽過就忘了。這是一種小小的遺憾,那些遇見的人和聽過的事,沒有及時地存留下來。幸好,他在路上遇見了愛人果子——同樣是一個旅行達人,在大理的青年客棧做過義工,還會做蛋撻、烤餅乾,人稱“烘焙小天后”。2014年的一天,當果子提出想在蘇州開一家青年旅舍時,麥田的種種夢想都復活了。是的,他也想開一家不一樣的青年旅舍,把驢友圍爐夜話的溫馨留下來,把做“掌上江湖”時用聲音刻畫記憶的形式留下來。

這時,網絡上的各種電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喜馬拉雅電臺、荔枝FM等,只需註冊一個賬號,每個人都可以發佈自己的電臺。這給了麥田無限的靈感,他要開一家蘇州城最有情懷、全國獨一份的有聲播客主題的青年旅舍——聲聲曼,同時創辦一個專注驢友圍爐夜話的網絡電臺——聲聲曼,讓所有和他一樣不甘寂寞、喜歡旅行、有故事的人一起來玩,來這裡過一把主播癮,講述旅途上遇到的人、事,還有理想。而每個人的故事會存留在互聯網上,在熱愛旅行的人們中分享和傳遞。

“聲聲曼”青旅從想法到變成現實,從找房子、畫圖紙、淘裝備、搞裝修,到2014年6月正式營業,只用了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麥田說:“我認為,順其自然的決定才是最棒的,想到了就去做,免得老了回憶起來瞧不起自己,然後淚流滿面地後悔。”

旅行路上過一把主播癮

“聲聲曼”是一個很溫馨的地方,一幢3層高的小樓,數十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有一個名字,和聲音有關——“風聲”“鶴唳”等。客廳掛著素雅的窗簾,背景樂是很柔的輕音樂,房客來自五湖四海,卻一點都不生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客廳的那個主播麥克風,很多房客是專程為了麥克風而來的。特別是在節假日或者旅遊季,“聲聲曼”的房間基本上都被訂滿。來到店裡的小夥伴進店第一件事就是在這兒合個影,然後開始過一把主播癮,講述自己的旅途故事,也可以做嘉賓,接受掌櫃麥田的犀利訪問。

開業的第一天,前來捧場的都是麥田旅行路上的好朋友。其中蔣浩和arlen剛好從歐洲旅行回來,麥田可不會錯過這個挖槽點的好機會,他邀請兩位好友嘉賓,分享他從蘭州敦煌到歐洲一路向西的旅行見聞。而他們在路上的各種美食攻略,尤其讓人大開眼界。例如在蘭州不可錯過的蘭州牛肉麵,用真正的牛骨和牛排熬製的湯,在別的地方是吃不到的,而且一定要趕在早上去吃,因為越往後,不斷加水的底湯就越淡了。

麥田的訪談風格是嬉笑怒罵,百無禁忌,不像官方媒體的電臺端著,反而更貼近路上自由行走的人們,所以第一期節目後,申請當主播的人越來越多。

有在路上常年孤獨行走的揹包客,曾跟著北斗星自由徒步20多天。他的夢想是回家鄉海南,開一個環海島騎行的青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