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台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1

柳樹臺,顧名思義,就是有很多的柳樹,然後有一個平臺,石頭的或是人工的都可以。

因為節日,出來玩的人不多,稀稀落落的。

我從觀嶗村下車,沒有跟隨大部隊去北九水的路,而是走了另外一條從觀嶗去漢河那一段,以前沒走過,今天我就走一走。

觀嶗村也是嶗山附近的一個小村子,遊客都是從這裡進入北九水內九水景區,去看潮音瀑和蔚竹觀,我看過很多次了,不想重複,我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看看。

再美的風景,看的多了也會習以為常。

遠方的風景未必比我們身邊的風景美麗,只是因為陌生,才激發我們的好奇心,躍躍欲試。

及至看了,也不過如此。

我有一個同事,五一放假的時候說去臺兒莊玩,出發的前幾天就激動的不得了,這樣計劃那樣安排的,充滿期待。

假期結束,我們問他:“去臺兒莊了。”

“斜他娘啊,被騙了。”

“怎麼了。”

“什麼古城啊,沒什麼可看的,還不如我們這裡一個破縣城。”

“不會吧,廣告上說很美的。”

“千萬別去,都是騙人的,我再也不會去第二回了,給我一千塊錢我也不去。”

後來,半年之後,我們聽到一個廣告,介紹臺兒莊的,我說:“你聽,這個廣告,介紹的就是你去的那個臺兒莊吧?”

“嗯,斜他親孃啊,氣死我了,骯髒死了。”

他一提起來,還是忍不住心中的憤怒。

他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一次就夠,傷著了。

我想最美的恐怕不是它的風景,而是它的歷史,它是因為著名的臺兒莊戰役才這麼出名的。去的時候是感悟那段歷史,而我的同事對那段歷史一無所知,當然是看不出什麼來了。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2

百度一下,原來柳樹臺還真的如我想的那樣,以前這個村子周圍長滿柳樹,並處于山的平臺之上而得名;

柳樹臺在折崮頂西北,是青島市區的臺東至柳樹臺公路的終點。

柳樹臺地勢高曠,海拔500餘米,東西兩山夾立,中豁一口。就是這一個口修了一條路,我就是聰這條路來的。

這條路修的很好,很多去北九水的人,都從這裡進山。

這裡的地形兩面是山,中間的山谷,散落著好幾個小村莊,房子就建築在山谷裡,像一朵朵美麗的花,裝點的整個地區像一副畫。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我頭頂的山峰應該就是折固頂,從這裡行12公里往東走可以通往嶗山巨峰遊覽區,往北走北去1公里可達北九水療養院。

古時候,凡是去遊北九水景區的人,大多從南九水入山,經柳樹臺至北九水。現在道路交通順便,兩面都可以去北九水,但他們都是開車,像我這樣徒步的,只有我自己。

故《膠澳志》記有:“柳樹臺為入山之孔道,南赴巨峰,東往北九水,於此分道。”

藍水有《柳樹臺》詩為:“青楊無一樹,何以柳名臺。遊客攀松上,高樓臨澗開。泉聲聽漸遠,雲意懶成堆。風掛孤帆滿,遙遙海外回。”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這首詩把柳樹臺寫的很美,如果這是一張照片的話,那就是柳樹臺最美的一張。

讀著這首詩,看著晨光裡的柳樹臺,遠眺望折固頂,看鬱鬱蔥蔥的綠樹和藍天白雲,白牆紅瓦,彷彿自己也融進一副山水畫裡,懶得離開。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3

柳樹臺的歷史很悠久,它還是臺柳路的終點。“臺柳路是一條百年老路,曾是進出青島的大動脈。

隨著308國道和小白乾路(現重慶路)的修建,這條路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而且已經四分五裂面目全非了。

而位於嶗山腹地的臺柳路和柳樹臺、觀嶗等村落,如今卻依然存在。

臺柳路起自青島市市北區東鎮,也稱臺東,經吳家村、雙山、河西、李村、九水,至嶗山柳樹臺,全長31020米,寬4~10米。1904年動工,1905年竣工。經改造後,於1907年通車。這是青島市也是山東省最早通行汽車的道路,在全國也是最早通行汽車的道路之一,被稱為“中國第一條公路”。

1898年,德國租借膠州灣後不久,駐防的皇家海軍高級醫官萊爾切提出在嶗山設立一座療養院,他的建議被殖民當局採納。於是勘測部門經過對地質、水文、風力以及氣候的考察,最終選址於嶗山南九水的柳樹臺。

1902年,療養院開始興建,其中,麥克倫堡公爵私人捐款最多,療養院被命名為“麥克倫堡”。

1904年9月1日麥克倫堡療養院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1905年,殖民當局修築了從青島經由臺東鎮、李村至柳樹臺的長達33.5公里的臺柳公路,由市區前往嶗山和療養院的交通條件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臺柳公路建成後,乘馬車或汽車4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嶗山。

療養院所需要的肉、麵包、甚至大部分的蔬菜和水果甚至還有魚,也都可從青島或更近的李村運來。”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4

嶗山這幾年旅遊建設的很好,修了很多的水泥路。

路的兩旁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山高林密,行人稀少,晨霧還未散盡,陽光卻又透過樹縫間漏下來一道又一道的金線,如仙境一般。

我沿著路慢慢的走,路的坡度不大,走起來不覺得吃力,路的兩旁都有人家,坐落著造型各異的建築,多數是小別墅,也是一道風景。

那些建築,像開在山谷裡的花朵,芬芳了每一個旅客的心情。

在山路的旁邊,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石面很平整,一側有兩三米高的凸起,就像一個椅子靠背。

坐在大石頭上,背靠岩石,俯視山谷裡風景如花的村莊,好不愜意,那種感覺是,我是世界的王,一統江湖的豪邁。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累了就休息,不累了就繼續走,自己一個人出門也不錯,自由。不用照顧各方面的利益,不用等這個等那個的。

走了不多的時候,遇到一個村莊,村口有標識,柳樹颱風景區。

從地圖上看,有一個柳樹颱風景區。

那風景應該是在村外的山上吧?

然而,作為柳樹臺的標誌性風景,柳樹,我居然一顆都沒有看到。

這個村子村口有一個二層的洋樓,不知道是幹什麼的,但是它的名字我很喜歡,淨心山居。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歲月的痕跡,嶗山柳樹臺

讓人驚訝的是它是淨心不是靜心。

一字只差,意思大不相同。

靜是初級階段,淨則是最高的境界。

靜是山腳,淨是山頂。

靜身,養性,淨心。不知道里面住的是個什麼樣的人,怕是歷經滄桑,大徹大悟了吧?

再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修行,便是一種幸福。

綠樹青山,藍天白雲,修身養性,粗茶淡飯,山裡人家。

5

既然來了,就看看柳樹臺的風景吧。

我不是很喜歡去同一個地方,這次不去,下次來就是猴年馬月了。

我向村子裡走去,想穿過這個村子,去村子外的山上看看風景。

這個村子的建築都是很美的小別墅,多數是二層的,也有少數的三層四層,這些建築可以跟八大關的建築媲美,幾乎沒有相同的建築,恍惚到了歐洲的某一個小鎮。

不過,我依然沒有看到柳樹。

百年滄桑,怎麼可能一點變化都沒有。即便是大名鼎鼎的臺柳路,到這裡也是隻剩下一座廢棄的舊橋,無言的佇立,彷彿在訴說往日的輝煌。

然而,那些古老的柳樹都去了哪裡呢?

其實,他們完全可以再栽一些的。我想每個到這裡的人都想看看柳樹吧?

街上,我問一個掃街的大姐:“大姐,柳樹臺在什麼地方?”

“這就是柳樹臺。”

“啊?那這這,看什麼啊?”

“沒什麼看的啊。”

“不是說這是柳樹颱風景區,總有一些風景可以看的吧?”

“柳樹臺不是風景區,就是一個村子。”

“柳樹臺就是一個村子的名字啊?”

“對啊。”

“那風動石,你知道在什麼地方嘛?”我看地圖的標識,風動石就在附近,可是我找不到它。

“不知道啊。”

“母子巖在什麼地方?”我看地圖,母子巖也在附近。

“不知道。”

“你是這個村子的人嗎?”

“是啊,我是啊。”

“那你怎麼會不知道,我看地圖就在附近。”

“那些石頭都是最近網友給起的名字,看著想什麼就給起了個什麼名字。”

“喔,這樣啊。”

有點失落,但是也沒什麼,風景還有好多好多。都在前面的路上等我。

不失望,不埋怨,對未來充滿憧憬,不計較一路的遭遇,是幸福還是憂傷,我只需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