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別讓孩子再總是問:「爸,我媽呢」?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別讓孩子再總是問:“爸,我媽呢”?

點擊右上角【關注】父母和學霸頭條號,獲取更多教子和學霸秘籍~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別讓孩子再總是問:“爸,我媽呢”?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別讓父愛成為孩子一輩子都在追尋的東西。

01

曾經讀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位爸爸加班到很晚回到家,剛進家門的他是又疲倦又煩躁,結果發現自己5歲的兒子還在等自己。

“我能問你一個問題嗎,爸爸?”兒子依偎到爸爸懷裡。

“當然可以的,你問吧”爸爸鬆了鬆領帶。

“你一個小時可以賺多少錢呢?”兒子抬起頭問爸爸。

“這跟你有什麼關係,你管好你自己的學習就可以了,如果你非要知道的話,我一個小時賺20美元!”爸爸心不在焉地回答道。

兒子聽到答案後,沉默了一會,又問:“你可以借我10美元嗎,爸爸?”

此刻很累爸爸已經開始煩躁了,粗魯地把兒子趕回了房間。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別讓孩子再總是問:“爸,我媽呢”?


一個小時過去了,爸爸開始感覺到慚愧,覺得兒子一定是想買什麼心愛的東西,所以才問自己要錢。

拿著10美元的爸爸來到了兒子的房間:“對不起,我剛才對你太兇了,這10美元給你。”

“謝謝爸爸!”兒子接過了爸爸給的錢,又轉頭從自己枕頭下面拿出一堆弄皺的零錢,小心翼翼地一起遞給爸爸:

“爸爸,我現在有20美元了,你能賣給我一個小時嗎?我明天想跟你一起吃晚飯!”

小孩子的思想是多麼地單純,天真地以為爸爸既然是為了錢才沒空陪我的,那麼我有了錢就可以買下爸爸的時間。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別讓孩子再總是問:“爸,我媽呢”?

02

前段時間網上很流行的段子:

“媽,我餓了!”“媽,我襪子呢?”“媽,我出去玩了!”“......”

而對爸爸卻永遠只有一句:

“爸,我媽呢?”

而爸爸們說的最多的無非也是:

“找你媽去!”

現在有個現象非常有趣,男人出門都是自己一個人抬腿就走,而女人就會考慮該帶孩子去哪兒玩比較好。遊樂場、公園、超市都是媽媽在陪孩子,幾乎看不到爸爸的身影。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別讓孩子再總是問:“爸,我媽呢”?


這種現象導致以媽媽為主導的模式普遍出現在中國式家庭裡,父親的缺失,讓家庭的所有事情都壓在媽媽一個女人的身上,也漸漸地讓孩子學會了心疼媽媽,而疏離了爸爸。

也許年輕時候的爸爸們不會覺得有什麼,但是當老了以後才會發現人生處處充滿遺憾。

03


再優秀的媽媽,也代替不了爸爸。

知乎上曾經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個爸爸每月要賺多少錢,才能撐起一個家?”

一個高票回答讓人為之動容:“撐起一個家”的關鍵詞既不是爸爸也不是錢,“撐起”是關於勇氣,而“一個家”是關於愛。

有些男人會認為,賺很多的錢就是在支撐一個家。但料理家裡大小事務,絲毫都不比賺錢輕鬆!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多少媽媽在生完孩子後,必須迅速讓自己進入角色,為孩子吃飯、穿衣、睡覺,孩子生病了更是要忙前忙後,日復一日!

如果沒有了爸爸的精神支撐,媽媽就算再能幹,也會累成行屍走肉。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別讓孩子再總是問:“爸,我媽呢”?


最終的家庭不和諧,造成缺乏父愛的孩子極度依賴媽媽,甚至會變成一個媽寶,性格缺陷、懦弱、自閉......

看到這裡,爸爸們摸摸自己的良心問問自己:

“孩子第一次學會走路、長出第一顆牙齒、第一次去上學你都見證了嗎?”

“孩子遇到困難,你有及時為他解決過嗎?”

“有沒有認真地陪伴過孩子,教會他做人的道理?”

“到現在,你還被需要嗎?”

世界不會虧待陪伴孩子的爸爸,但世界一定會懲罰那些不陪孩子的爸爸:“你前半生的懶惰,將會換來孩子的生疏,還有你老時的孤獨!”

所以,爸爸們,放下你們手中的手機,少去應酬酒局,多幫媽媽做做家務多陪陪孩子,讓孩子完整地成長!

你再不陪孩子,孩子就長大了,能與他說最多的一句話也就是:“爸,我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