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喜欢王嘉尔?

我们为什么喜欢王嘉尔?

第一次认识王嘉尔,是从《中国有嘻哈》那首《papillon》开始的。

后来,他担任了《偶像练习生》和《热血街舞团》的导师,于是越来越多人知道了“王嘉尔”这个名字。

大家知道他的衣品很好,知道他是香港人,知道他有一首很红的歌叫作《Papillon》,知道他是在韩国出道的练习生。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培养出王嘉尔这样一个明星的家庭,是体育世家。

父亲王锐基为中国拿过首枚亚运会击剑金牌,母亲周平则是奥运会体操女团的铜牌成员。

而王嘉尔自己,则在17岁那年拿下了亚洲的击剑冠军。

所以后来王嘉尔拿着一张韩国练习生的合约时,不仅家里人,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个笑话。

在他们眼里,王嘉尔只需要听父母的好好从事体育行业,前途稳健而光明。

没有人能理解,也没有人觉得王嘉尔应该去做一个歌手。

除了王嘉尔自己。

我们为什么喜欢王嘉尔?

王嘉尔的奖牌和证书

王嘉尔14岁时,一个海外经纪公司的星探问他有没有兴趣做歌手。他当时正为刚出道的Bigbang而着迷,于是有些兴奋。

但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爸爸后,王锐基立刻笑了起来。

“笑死人了,那么小做明星?人家骗你的吧。”

因为父亲的缘故,王嘉尔拒绝了邀请。

没有得到家里人的支持,王嘉尔是沮丧的。

但沮丧不代表着,他决定就这么算了。

他开始模仿哈韩的穿搭,

学唱歌接触hiphop文化,

甚至会用GarageBand自己动手做歌。

14岁的王嘉尔清楚自己还没有能力说服家里人,所以他在等。

而这一等,就是整整三年。

我们为什么喜欢王嘉尔?

王嘉尔采访截图

三年后,也就是亚青赛那年,王嘉尔被现在经纪公司的星探相中。

这个经纪公司叫JYP。

与SM和YG并称为韩国三大经纪公司。

王嘉尔把练习生合约拿回家的时候,父亲认为这只是小孩子的异想天开,不当回事地哈哈一笑:

“你要拿了亚洲冠军,那你就去喽。”

在王嘉尔之前,香港男子佩剑从来没有人拿过冠军。

所以父亲这句话是想告诉王嘉尔,“别做梦了”。

父母对孩子的好总带着拘束属性。

当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走自己规划的道路时,

他们总会下意识地反对,觉得你还小,你不懂。

原以为这样说会打消王嘉尔的念头,

偏偏王嘉尔当真了。

他觉得自己等了三年,就是在等这个条件。

即使这个条件非常的苛刻和过分。

后来王嘉尔拼了多少命,流了多少汗水没人清楚。

唯一知道的是,17岁的他,真的成为了香港第一个拿下亚洲男子佩剑冠军的人。

那天回家后,他把金牌放在自己父亲面前,轻声问了一句:“现在我可以去了吗?”

恨不得把王嘉尔夺金这个消息昭告天下的父亲愣住了,脸上的笑容渐渐散去,沉默了整整一晚。

那时候的父亲才猛然发现,自己的儿子一直是认真的。即使他这次拒绝了,下一次,再下一次,王嘉尔依然会不断地朝他问出一句:“现在我可以去了吗?”

答应之前,父亲问了王嘉尔一句:“你有信心吗?”

王嘉尔笑了,说:“没信心的事情我不做。”

我们为什么喜欢王嘉尔?

王嘉尔终于得到了去韩国的机会。

只是到了韩国的第三天,他有些许后悔了。

因为和大部分的人一样,他突然发现:

单纯的喜欢根本就不够。

周围的竞争非常激烈,以至于那时他每天都在自我怀疑:“我又没有人高,又没有人帅,又不会唱歌,又不会跳舞,也不会rap,那我来干什么?“

可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在他决定搭上飞往韩国的飞机前,他就扔掉了冠军,扔掉了好大学的offer,扔掉了参加奥运会的名额,他和过去的一切彻底断了联系。

因为没有过去,所以只能继续往前走。

人在绝地求生的时候,只有两个选项:要么等死,要么在地上匍匐前进,等待“一枪爆头”的机会。

几乎没有犹豫,王嘉尔选择了后者。

他其实并不算什么很有天赋的人,他经常自嘲自己天生脚短,175的身高在艺人中也占不到什么上风。

所幸的是,王嘉尔是一名运动员。

拥有一个运动员的身份不代表他比人有更好的体力,而在于他比谁都“更渴望赢”。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之后的王嘉尔几乎是在用练体育的方法来当练习生,他给自己定的任务量是别人的十倍,每天都会在训练室里练到凌晨五点。

为了赢,王嘉尔对自己更狠了。

一天的训练时间,长达十六个小时。

表面上看,他的对手是公司里一大群练习生;

实际上,他唯一的对手只有自己。

人们常常说,面对喜欢的事,尽自己最大的力就好,成败不重要。

但对于一个拥有“体育竞技精神”的人来说,成败很重要:

你要想着“赢”,你才能赢。

正是因为骨子里对赢的渴望,对自己毫不心软的狠,所以你才会看到:

王嘉尔在12月的寒冬里大汗淋漓,一边擦汗一边抽筋一边说:“one more time”。

我们为什么喜欢王嘉尔?

所以你才会看到,王嘉尔在节目里几乎冷漠地说:

可能这句话很难听,(在台上)观众只看你的演出,只是是看你三分钟,三分钟你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在三分钟里面就是断了,我也不会在舞台上断。

所以你才会看到,录制当天这个老伤未愈的小伙子能做出连续几个干净利落的空翻。

(为了完成这个空翻,他甚至让医生给自己打了针,才能咬牙坚持下来。)

我们为什么喜欢王嘉尔?

王嘉尔把每一次的舞台,都当成了体育场的决赛现场。

我们在电视前忍不住觉得好狠的时候,王嘉尔却笑笑不当回事。

对于他而言,完成自己的作品,是第一诉求。

而如果面前有东西挡住,那他就想办法击碎。

15年年尾,王嘉尔回国跟何炅一起主持的网络综艺:《拜托了冰箱》。

节目里的他,是个普通话极差但极有综艺感极好的“弟弟”。

比如,他会把“14岁还不成熟”表达成“14岁就是一半的人”。

这个节目,让他莫名其妙在16年拿了个腾讯的“年度综艺之星”

但在17年拍完《拜托了冰箱》第三季后,他跟何炅说:“哥哥,我想回归歌手。”

是,这个节目是带给了他很多的东西。

但王嘉尔清楚,他在17岁时放弃一切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综艺咖的。

14岁也好,17岁也好,现在也好,他之所以那么狠,全都是因为他想成为一个歌手。

我们为什么喜欢王嘉尔?

何炅和王嘉尔

去年因为《中国有嘻哈》大火的《Papillon》,便是王嘉尔在17年8月份发布的单曲。

很多人不知道,这首歌的创作灵感其实来源于一部同名的的法国电影《PAPILLON》。

这部片在许多资深影迷心中是一部可以拿来跟《肖申克的救赎》作对比的主题为越狱的小众作品,它的豆瓣评分高达8.7。

但由于这部片是在1973年拍摄的,并且时长高达150分钟,所以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数并不多,评分人数也只有不到6000人。

我们为什么喜欢王嘉尔?

Papillon电影海报

豆瓣用户@莱尼圆 是如此评价这部片的主人公“巴比龙”的:

史蒂夫麦奎(男主角扮演者)因再次出演逃狱小强的角色。“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即使年老色衰、头发斑白,仍然面朝大海、孤注一掷,纵身跃入大海的完整镜头震撼人心。恶劣环境的营造十分真实,突出了主人公的硬汉气质。

王嘉尔之所以会以这部电影作为歌曲《Papillon》的创作动机,便是因为:

在王嘉尔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他一直在为获得自由而拼命。

没错,“体育世家”,“冠军加冕”,“长得帅”,这些标签会让他看起来像一个不争不抢便可以达到人生巅峰的天才型选手。

但问题是:当王嘉尔想成为一名说唱歌手的时候,上述两个关于“体育”的标签,便会成为他通往自由时的最大枷锁。

我们为什么喜欢王嘉尔?

让我们试想一个场景:

你出身体育世家,你拿了亚青冠军,你跟别人说“我想唱歌”,你会收到什么反应?

答案很简单,一定是:

你在开玩笑吧?”

所以在歌里,他唱了一句“Oh lord oh lord I truly feel blessed,Been trapped inside so long”,直译过来的意思是:

“我真的感到被眷顾,但我也被束缚太久。”

这个眷顾,是“体育天赋”,“出身”,甚至是后来的“综艺感”。

同时,这个束缚,也是“体育天赋”,“出身”和“综艺感”。

所以当我看到,在网易云音乐自带的翻译的里,他们把那句“you feel me like a papillon”翻译成“你让我如蝴蝶经历破茧”时,我觉得翻译者真的太不用心了。

因为这里的“papillon”根本不是简单的“蝴蝶”,而是电影里的那个“不自由,毋宁死”的男主角“papillon”。

我们为什么喜欢王嘉尔?

破茧,是自然而然的进化。

而挣脱,则是拼命努力的结果。

要是把两者混为一谈,很容易就会误会这首歌原本的意思。

在我看来,《papillon》唱的其实就是王嘉尔自己。

他挣脱家世,挣脱荣誉,甚至挣脱“综艺”这条途径,都是为了成为那个自由的说唱歌手。

写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在这篇文章里写了很多个王嘉尔。

有“勤奋的王嘉尔”,“体育天才般的王嘉尔”,甚至是“聪明又有远见的王嘉尔”。

但其实,我最想写的,最后那部分呈现的那个:

为了自由不顾一切的王嘉尔。

这也是为什么别人把喜欢王嘉尔的原因都归为“他很帅”时,我都会笑着会回方一句:“那只是你不了解这个人而已。”

对于他来说,狠下心来放弃一切,不是为了成为一个靠热度火一阵的偶像,而是为了成为一个真正顶尖的嘻哈歌手。

而且你永远不知道,那些看起来早就拥有一切的人,为了拥有这一切,他从何时开始拼命,和拼了多少次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