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條例實施三天 調查稱快遞員送貨上門仍難落實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隨著快遞行業的發展,現在很多快遞小哥都是直接把快件放在驛站和儲物櫃裡,發條短信讓貨主自己去取。可從5月1日開始,這種行為將屬於違規行為。新規實施後,記者在河北、安徽多地採訪發現,大部分快遞員依然我行我素,新規並未完全落實。

5月1日,中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正式施行,快遞員拒絕送貨上門、洩露寄件人隱私等行為都將受到處罰。記者在河北、安徽多地採訪發現,很多市民都反映快遞員拒絕送貨上門的現象十分普遍,甚至連電話都不打就把快件放在快遞櫃裡。

快遞條例實施三天 調查稱快遞員送貨上門仍難落實

合肥市民朱女士說,有一次她從網上買了一箱西紅柿,快遞小哥未經溝通就將它放在快遞櫃裡。由於忙碌,朱女士沒有注意到通知短信。直到4天后,她主動與快遞員溝通時,才知道幾天前西紅柿就躺在快遞櫃中。待拿到快遞時,裡面的西紅柿已爛掉大半,不僅如此她還要支付4元的代存服務費。朱女士希望,新規能夠對快遞員送貨上門產生約束力。

不少市民認為,即便放在驛站,也應該打個電話。對此,石家莊中通快遞的快遞員告訴記者,如果對方家裡沒人,派件失敗,對於快遞員的收入也有影響。不如不給貨主打電話,直接放到菜鳥驛站。

其實,菜鳥驛站和快遞櫃的出現本來是為了方便大家收快件,如今為何適得其反?河北廊坊中通快遞員周健告訴記者,這與人手不足有很大關係。如果需要給每位用戶打電話,同時碰到用戶接聽電話不方便的時候,這會耽誤很多時間。快遞員表示自己一個人需要負責五個中大型小區的送達任務,若保證每個電話打通、接通,會浪費很多時間。

快遞條例實施三天 調查稱快遞員送貨上門仍難落實

記者在石家莊裕華路上的某小區看到,快遞員存好一個包裹不到2分鐘。在小區邊上的菜鳥驛站裡,記者看到,待領取的快遞堆得密密麻麻。驛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時他們每天都會收到大約500個快件,遇到節日快件還會更多,但是他們並不是免費收件,每個快件要收快遞員5毛的存放費。工作人員說快件太多,快遞員送不過來,如果每件都送無法完成任務,因此只能存放驛站。

合肥某快遞公司區域經理李先生表示,他們也有苦衷,比如有些小區禁止快遞車輛入內,送一個快件要跑很遠;還有部分快遞單上的門牌號不準確或收件人不在家,導致送貨效率降低、快件積壓;還要擔心快遞車或車內的快件被盜。  

新條例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這意味著快遞員拒絕送貨上門屬於違反規定。如果快遞員想放在代收點或快遞櫃,首先要徵得收件人的同意;如果收件人不同意,必須送貨上門。但目前看來,快遞公司和快遞員還需要儘快適應新規,提供更好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